智慧工地对建筑工地的作用有哪些

如题所述

2017年起,“智慧工地”逐步进入政策视野,此前则多为建筑施工企业出于自身需求开展的创新应用。尤其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印发后,“智慧工地”的应用价值及现实意义渐成共识。

当前,针对“智慧工地”的顶层设计尚未明确,各地关于“智慧工地”的概念界定和路径设计也各有千秋。综合多地文件,可以将“智慧工地”理解为基于信息技术,围绕建筑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建立支撑现场管理、互联协同、智能决策、数据共享的信息化系统,实现信息技术与现场管理深度融合的新型施工管控模式。

要而言之,“智慧工地”旨在为工程施工项目装上“智慧大脑”,通过采集、集成和应用建筑施工数据,实现对于施工现场的信息化监管。

1、信息采集:打破“信息孤岛”

施工现场散落着类别多、数量大的信息,涉及政府监管部门、建设、施工、监理、设计和材料供应商等诸多主体,需服务于质量、安全、成本、工期等控制需要。

为改变传统工地中信息重复采集、信息交叉上报、信息冗余严重、信息更新滞后的信息管理现状,“智慧工地”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传感器等先进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数据获取的准确性、及时性、真实性和完整性,致力于满足项目管理者对现场作业过程所需数据的及时获取、共享和沟通。

针对现场管理中较为突出的“信息孤岛”现象(表现为功能上不关联互助、信息不共享互换、信息与业务流程和应用相互脱节),“智慧工地”着力打破信息之间的互联互通障碍,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信息交互关系,既在“信息孤岛”间架设桥梁、实现大数据融合,也为破除“信息壁垒”、填平孤岛重建奠定基础。

响应《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针对施工类企业提出的“建立基于BIM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号召,各地也要求逐步推进BIM技术,以降低信息在各环节传递过程中的衰减,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和共享。

2、系统集成:汇集多元力量

在优化信息采集的基础上,“智慧工地”还需将软件、硬件、技术和信息等集成到相互关联、统一协调的系统之中,使信息达到充分共享,在此基础上可以对施工现场的人、机、料、法、环等资源进行集中管理。

针对市场上施工现场管理信息系统多而杂的近况,“智慧工地”通过完善并集成项目管理、劳务管理、物资材料管理等系统,将施工现场所应用的各类小而精(杂)的专业化系统集成整合为各功能模块集成统一的系统平台。如《重庆市2020年“智慧工地”建设工作方案》明确智慧工地应具备人员实名制管理、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工程监理报告、工程质量验收管理、建材质量监管、工资专用账户管理6项元素,江苏省《关于推进智慧工地建设的指导意见》也明确智慧工地应涵盖现场应用、集成监管、决策分析、数据中心和行业监管等五个方面内容。

与此同时,“智慧工地”还有意提高BIM、LBS、VR、AR等技术应用软件和系统的集成程度,一方面提高信息技术集成应用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解决市场存在的软硬件集成难、系统选型难等问题。

3、数据应用:升级项目管理

信息的采集和系统的集成都是为了发挥大数据智能化对提升施工项目管理效能的价值。在前两步骤的基础上,“智慧工地”得以在数据应用环节发挥巨大潜能:“了解”工地的过去,“清楚”工地的现状,“预知”工地的未来。

对于各方建设主体而言,“智慧工地”有利于施工精细化管控的实现:通过集中获取、传递、处理、再生与利用项目信息,应用人员安全管理、施工进度监督、车辆未冲洗抓拍、现场设备监控等功能,能够提高施工现场决策能力和管理效率,助力项目管理“耳聪目明”,长远来看对于项目管理各方而言也是降低施工成本的创新选择。

对于监管部门而言,一方面可通过“智慧工地”优化对于施工项目的微观管理,如《成都市智慧工地线上巡查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各区(市)县住建行政主管部门(含质量、安全监督机构)负责所监管项目智慧工地线上巡查工作,督促相关责任单位及时整改和处理巡查问题;另一方面可应用“智慧工地”更好实现“现场与市场”联动管理,落实“现场优秀、市场优选”原则,在建筑企业中普及“以现场促市场、以市场保现场”观念,优化对于建筑市场的宏观管理。

“智慧工地”是建筑业信息化、智能化和精细化的有效载体,也是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其应用能够提升行业监管和企业综合管理能力、驱动建筑企业智能化变革、引领项目全过程升级。当然,其推广还需以智能技术与智能设备的普及使用为出发点,政策支持、措施保障、督导监管加以辅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19
全球共德为您解答:

首先智慧工地管理实名制门禁处理,只能考勤门禁才是最关键的,本工地的管理人员组长以及工人的进出都需要做考勤处理,非本工地的工作人员必须对身份进行登记才能入内。而且管理人员需要将考勤数据记录斌给下载到电脑中备份。

其次就是视频系统管理,在安装视频管理系统之后应该全天24小时的进行实施有效的监控,并且工地上发生的任何事情都应该出现在视频设备上,一旦出现问题应该有一个较为不错的管理记录备份。监控人员应该根据录像带进行相应的回放不仅能够保证材料的完整,而且能够保证员工以及公司的利益。然后就是对工地现场的基础施工支护工具进行监控,深基坑支护以及基槽开挖和人孔桩施工都是需要涉及到的方面,毕竟做到这样才能叫做智慧工地管理。

然后就是对地面楼板施工阶段的监控,地面以及施工阶段建筑物四处都是敞开的,作业面十分宽广,工作人员每一个项目之间都是交叉处理的,所以不管是作业的质量和效率都应该在监控下明确的被看到。较为重要的就是高层作业之间的监控,建筑的安全网设置以及施工人员作业面临边防护措施都应该在监控之中,施工人员的安全帽以及脚手架设施都应做做出固定,缆风绳固定及使用、吊篮安装及使用、吊盘进料口和楼层卸料平台防护、塔吊和卷扬机,这些都是智慧工地管理的基础项目。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3-15

       近年来,国家开始提倡工地实名制,而这也就带动了智慧工地的发展,但道理大家都懂,那么智慧工地到底有什么用呢?现在业内所说的智慧工地更多的指的是“智慧工地集成管理平台”,文中都统一称为智慧工地。主要有这么几个应用方向。
    实名制管理现在真的是刚需,政府要求,大家都得搞。既然搞了那就把实名制的内容连接到智慧工地上,与其他的数据一样,形成集成化管理。那么智慧工地与实名制结合有什么好处?可以及时记录和掌握工人安全教育情况,通过门禁系统实时统计现场劳务用工情况,如果录入的信息较为详细的话可以分析劳务工种配置,监控人员流动情况,甚至还可以包括监管工资的发放情况。这些都可以通过智慧工地实现,并且这些东西很多项目都已经落地了。
    现在的每个项目上都有各种各样的监控摄像头,包括但不限于,生活区监控、办公区监控、施工现场监控、塔吊监控、施工电梯监控等等。这些监控同样可以通过智慧工地的接口形成统一的集成化展示,展示效果参见一般的保卫监控室,想看哪里点哪里。监控也已经算是相当普及的应用了,稍微做的好一点的智慧工地可能会有移动端和web端,这样可以随时随地的监控现场各个地方的动态,只要网速够快,还是蛮方便的。现在逐渐开始流行的5G智慧工地,就把实时监控这个事情发挥起来了。
    监测系统的话那就对设备可能有一些需求,比较常见的就是扬尘噪音监测,也是几乎每个项目一套。稍微做的细一点的项目会有配电箱监测、水电表智能监测、高支模监测、临边防护监测、塔吊防碰撞监测等等。这些都没有技术上的难度,设备也都是已经实现了的,只要安装上这些设备,可以将项目上你想要知道的这些信息统一集成到智慧工地,对这些信息进行记录。项目每个月的用电情况分析,用水情况分析,可能产生的危险源分析,都可以由这些数据得到,同样这也是比较好用也是比较实用的应用点。
    人脸识别系统也是其中一点,这个和实名制系统类似,但是又有所不同。人脸识别系统其实可以做的文章很多,最常见的是实名制。除此之外,疫情期间人脸识别可以增加红外测温的功能,可以增加口罩识别的功能,这些在技术上都没有什么难度,很多项目也都已经实现了。实现无人值守减少接触,也算是工地防疫期间的一个小亮点。(了解更多智慧人脸识别解决方案,欢迎咨询汉玛智慧 )
    进度管理是很多甲方和施工单位都关心的问题,交流的时候大家也都希望可以通过智慧工地实现真正的进度智能化管理。那我只能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现在的进度管控要么是人工分析,要么是BIM+智慧工地用模型挂接进度计划实现半智能分析,不管怎么样,都是需要人工录入。用模型进行进度管理还涉及到相当复杂的模型分割和进度挂接工作,要是流水段突然变了或者施工工况突然变了,那就是推翻重来,又要进行相当复杂的模型分割和进度挂接工作。
    总的来说,在此时代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伴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手段、移动技术、智能穿戴及工具在工程施工阶段的应用不断提升,智慧工地建设应运而生。建设智慧工地在实现绿色建造、引领信息技术应用、提升社会综合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我们汉玛智慧,也在为实现智慧工地的普及不断努力,为给广大客户贡献更多更优质的智慧工地解决方案不断奋斗!
    原文出自 汉玛智慧

第3个回答  2020-08-26
慧筑云国内首推云共享模式,提供智慧建筑、找人、找材料、找设备、找项目、找资金共享服务。其中智慧建筑涵盖建筑施工行业ERP系统、协同办公系统、智慧工地集成系统、BIM轻量化应用系统,免费开放会员使用。企业及工地只需采购硬件服务,即可连接云平台,组成智慧建筑全场景应用。此模式可快速的吸引、吸纳用户。这种共享模式,将打破目前建筑行业信息化及智能改造成本过高,大部分中小企业无法承受的局面。结合平台全方位(人、机、料、资金、分包合作、信息)的对接共享服务,不断提高客户的粘性,形成行业大数据,不断提高平台增值服务。
第4个回答  2019-08-12
其次就是一个智慧工地应该有的设施,包括小水只能的全系影像-多视角展示、便携式临边防护子系统、监控中心、塔机安全监控子系统、无人机检测子系统、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系统、高支模检测子系统、安全广播子系统。这些都是施工现场所必需的智能设备,光听名字就是到这是能够做到目前最只能最安全的一种模式。并且智能化后台系统,解决工程管理难题,优势可以说十分强大。而且智能工地在建设的时候能够对劳动力以及工地实时状况进行一个良好的反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