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中心学校集体备课活动发言稿演讲大全

如题所述

   一、说教材
  教材简析
  《白杨》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一组中的第三篇课文。这一组课文主要是描写西部,祖国版图上神奇的土地!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作者借助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愿和奉献精神。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继续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二是,体会课文怎样借物育人,赞颂边疆建设者;三是,一步加深对西部的了解。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育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
  难点:体会写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教具准备
  ppt 课本与板书 等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五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了课前搜集资料,创设情境,指导朗读,合作交流等方法,采用现代教学手段,配合板书等,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说学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习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习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里有自由朗读后对课文内容的交流,也有句子中对词语理解的交流,在交流中达到一定的共识。
  四、说教学过程
  导入:问题、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草原及我国古代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不知同学们课后有没有搜集更多的西部风光,对西部这片神奇的土地有更多的了解?生:自我发言。接着老师用ppt向同学们展示一幅幅西部自然风光有高原、雪山、草原、戈壁,接着画面停顿到傲然挺立的白杨树。进入这一节课《白杨》
  生字词的学习。
  在字词教学中要提醒学生注意一些生字的字形。如“疆”字不要丢“土”,与吧“僵”在字形字义上进行区别;“陷”字右下的笔顺是撇、竖、横、横折、横、横等。
  带着问题进行默读。
  问题一:白杨树的特点是什么?
  问题二:为什么说爸爸也是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问题三: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在这个环节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回答第一个问题并将描写白杨特点的句子画出。把握文章的线索,从开始西行列车上看到白杨,到讨论白杨的特点和爸爸借白杨言志,最后画面又回到窗外的白杨。从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初步感知白杨的象征意义。
  指导朗读、分析文章。
  根据文章的线索,将课文分为三层。重点为第二层。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新疆建设者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精神。可分为学生齐读、教师与学生研读;然后在小组和全班交流,体会树的形象与人的形象是如何合二为一的。回答上一环节中的第二的问题,明白父亲也是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在讨论和朗读中,逐步清晰认识到,在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的茫茫戈壁上,白杨树再此生根,并长得高大挺秀,成为毫不动摇的“戈壁卫士”;在经济、生活条件艰苦,自然环境恶劣的条件下,建设者们放弃家乡各方面优越的条件,扎根于此,奉献青春,是坚强不屈的新疆战士。树似人、人如树,二者的形象叠印在一起,借此体会课文在表达上是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回答第三个问题。
  另外,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本文的人物描写特点。对兄妹二人通过几句简短对话,凸显了不同的`性格特征,哥哥诚实好奇,妹妹天真幼稚,而对父亲的描写则抓住了神情的变化,来暗写他的心理变化、志向与心愿。第一次“出神”和“沉思”,因看到白杨而触景生情,想到环境,想到了自己和战友。第二次“微笑”,因为听到孩子关于白杨树的争论时那么的天真幼稚;第三次是“严肃”,因为它与孩子谈白杨的特点,尽管孩子还不懂,但实质是在借树喻人、抒怀言志。第四次“又陷入沉思”是有树想到子女,从自己想到孩子的未来;最后“浮起一丝微笑”想到自己后继有人。想到自己的孩子也将扎根于边疆而感到欣慰。
  配乐诵读
  让学生在音乐中感悟白杨边疆战士合二为一,都是默默的在为祖国的便将事业做贡献。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情激情。
  布置作业
  1、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2、写几句话,夸夸像文中的爸爸那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可以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等词语
  3、延伸阅读:《帐篷》,了解一些著名诗人艾青及其作品,边阅读边思考以帐篷为家的“我们”指的是谁,具有哪些品质。
  4、课外拓展:向学生推荐阅读篇目,如茅盾《白杨礼赞》,杨朔《荔枝蜜》,陶铸《松树的风格》等。
  五、说板书设计
  白杨
  车窗外的白杨 ——————于茫茫戈壁站得高大挺秀
  父亲眼中的白杨——————不择环境、不惧灾害,茁壮成长
  父亲心中的白杨——————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边疆建设者的化身
  乡镇中心学校集体备课活动发言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