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地产的雷这么大,还能买融创的新房吗?

如题所述

现今房地产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千亿级别的房企频繁出现危机,似乎每过一段时间就有大型房企面临严重的流动性问题。行业已步入高危状态,各大企业纷纷调整战略,紧缩扩张步伐,如同当年万科提出的“活下去”一样,成为行业共识。贾会计车友会的首个付费会员、曾豪掷巨资拿地的融创,也深陷困境,被迫向地方政府发出求助信。

融创的求助信指出,由于绍兴市在6月实施的调控政策加剧市场下行压力,导致黄酒小镇项目回款缓慢,每周仅能售出1-2套。项目前期依赖集团输血,但当前集团同样面临现金流危机,使得项目难以为继。目前,绍兴8个项目的预售资金监管总额达到40多亿,加上已投入的资金,总计近117亿资金被冻结。此外,网签进度受限,已有近600套房源没有完成网签,涉及按揭金额近10亿。

从恒大、建业到融创,大型房企及中小型龙头纷纷学会“求救”三步曲:回顾过往贡献,揭示当前困境,提出若不...则...的假设。虽然求救信中不再有恒大时期的夸张说辞,但“完全失衡”、“陷入绝境”等词汇仍然揭示了行业的严峻形势。融创事后澄清,求助信仅为口头汇报的腹稿,因“工作失误”意外传播。但部分市场人士认为这可能是向政府的“苦肉计”。实际上,作为上市公司,融创不敢轻易暴露问题,求救信的曝光导致其股价和债券跳水。

绍兴问题仅是冰山一角,融创面临的困难可能更为复杂。上半年的快速扩张后,8月份突然踩下刹车,全国下属区域公司全面停止拿地,土拍研判流程也被省略。涉及昆明滇池和眉山黑龙潭文旅项目的关键问题,被巡视组调查,处理结果未知,短期内转手可能性减小。同时,集团要求全面处置各地酒店、小镇等自持资产,销售项目则实行高折扣,力求快速出货。公司内部裁员潮也已启动,与房企关系较好的供应商也被告知尽量结款,并尽快转让商票。

碧桂园作为融创的同行,也在进行类似的调整。虽然表面看来资金充裕,但内部也已开始开源节流,提前告知项目拓展新标准:一般项目净利率要求由10%提升至12%,高货地比或主动拓展项目由7%提升至10%。通过提高投拓标准,全面暂停拿地。碧桂园高管会祭出誓师责任状,设定全年8000亿销售额目标,未完成者集团三号人物程博士将离职;制定苛刻业绩要求,每月设1亿奖金,完成者奖励,完不成者离职;放开费用限制,不惜成本确保目标完成。这种全面回款的压力,预示着未来房企将加速资产剥离,收购市场将充满哀鸿遍野的景象。

自2015年后,众多房企追求百亿、千亿目标,转向高周转模式,忽视产品质量,导致房屋质量问题频发。同时,各地推出限价政策,开发商拔高预期,土拍市场疯狂竞争,最终导致面粉价格超过面包。为了提高利润,开发商使用捆绑装修提高溢价,同时削减配置降低成本,导致房屋品质严重缩水。绿城房地产公司董事长李军曾预言,近两年的房屋质量是最差的,接房即维权的故事屡见不鲜。

近两个月,越来越多的楼盘加入降价大甩卖行列,高位接盘的购房者开始寻求维权,他们用“大家来找茬”的游戏精神,寻找楼盘问题,希望得到补偿或退房。但这些购房者可能没有意识到,未来几年能顺利交付,即便存在一些瑕疵,也可能成为非常成功的买房经历。房企亏本降价,已成为无奈之举,而“维权”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能使问题开发商回款更加困难,甚至直接放弃。

对于那些掏空六个钱包付首付,但最终只换来钢筋水泥半成品的购房者,情况最为惨重。一些无法负担租金的居民,只能选择住进烂尾楼,过上了艰苦的生活。目前,房地产行业正经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洗牌,曾经风光无限的房企面临破产,其“实力雄厚”、“全国前几”、“万亿规模”的称号将化为乌有。那些信奉开发商“皇家品质”、“奢华享受”空口白话,购买期房的购房者,也将成为代价的一部分。

央行多次强调,房地产是国内的“灰犀牛”。当这头“灰犀牛”开始奔跑,房企接连暴雷时,人们才意识到,买房不仅需要借债梭哈,还可能面临血本无归的高风险。在这样的背景下,购房者需要更加谨慎,考虑自身经济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避免成为这场行业巨变中的牺牲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