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武侯祠有一块立唐代的石碑,被称为"三绝碑",理由如下:
是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地面文物中保存至今年代最久远者,成都市唯一一通唐碑。“三绝碑”镌立于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裴度撰文,柳公绰书,鲁建镌刻。因裴、柳、鲁三人皆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此碑文章、书法、镌刻均精湛绝伦,故得此名。
具体介绍:
位于成都武侯祠大门与二门东侧碑亭中,由碑帽、碑身组成,无碑座,外有砖砌碑亭保护。碑刻通高367厘米、宽95厘米、厚27厘米;碑帽为半圆形,下部同碑身同宽,两侧弧形边缘镌纹饰,以折枝花饰为主,其余镌云纹图案。
碑身为长方形,碑面刻正楷碑文,共22行,每行约50字,分序和铭两部分。正文文字虽皆清晰,但除题目及上、下款三行外,其余各行上部、下部曾有补镌。在碑的正面、碑面的空隙处以及碑的两侧还有历代题刻共十六则。
背景介绍:
唐宪宗元和四年,剑南西川节度使武元衡率领裴度、杨嗣复等27位僚属到武侯祠拜谒,为表达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之情,铭记诸葛亮的文治武功,武元衡令节度府掌书记裴度撰文立碑,缅怀蜀汉遗德,以此激励后世。
在序文中,裴度驳斥了西晋陈寿对诸葛亮“奇谋为短”的评价和北魏崔浩对诸葛亮功业未就的责难,认为诸葛亮率领“节制之师”推行“化成之道”,有“事君之节,开国之才,立身之道,治人之术”,表达自己对诸葛亮才能德行的钦慕之情。
铭文为四言骈文,共六十四句,裴度概述了诸葛亮的不朽功绩,又将其和前代名臣姜尚、伊尹、晏婴、萧何、张良等人相提并论,称赞诸葛亮兼有这些名相之长。
最后以“蜀国之风,蜀人之心,锦江清波,玉垒峻岭,入海际天,知公德音”作结语,言诸葛亮虽已故去,却如同高山流水一般存于天地之间,记于蜀地百姓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