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维护和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

如题所述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1能积极地悦纳自我——即真正了解、正确评价、乐于接受并喜欢自己。承认人是有个体差异的,允许自己不如别人。
2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能面对现实并积极地去适应环境与教育工作要求。例如,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及客观了解学生的能力;具有获取信息、适宜地传递信息和有效运用信息的能力;具有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
3热爱教师职业,积极地爱学生——能从爱的教育中获得自我安慰与自我实现,从有成效的教育教学中得到成就感。
4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教师的教育心理环境是否稳定、乐观、积极,将影响教师整个心理状态及行为,也关系到教育教学的工作效果。
5能自我控制各种情绪与情感——繁重艰巨的教育工作要求教师有良好的、坚强的意志品质,即教学工作中明确目的性和坚定性;处理问题时决策的果断性和坚持性;面对矛盾沉着冷静的自制力,以及给予爱和接受爱的能力。
6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有健全的人格,在交往中能与他人和谐相处,积极态度(如尊重、真诚、羡慕、信任、赞美等)多于消极态度(如畏惧、多疑、嫉妒、憎恶等)。
7能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能适应当前发展、改革与创新的教育环境,为积极改造不良教育环境、提高教学质量献计献策。
二,现代教师心理压力调节方法
1换位思考认同法——正确认知压力,灵活调整自己的心态。例如,当你遇到认为不公平的生活事件或不协调的人际关系、以及不愉快的情感体验时能换位思考。
2推移时间遗忘法———有时时间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积极忘记过去的、眼前的不愉快,随时修正自己的认知观念。不要让痛苦的过去牵制住你的未来。
3顺其自然自我解脱法——学会自我放松,在适当的情况下想说便说(找自己信得过的人),想休息便休息(劳逸结合),想娱乐便娱乐(自我发泄)……实在不想做事时可暂时放下,不追求十全十美(追求卓越并非追求完美)。
4注重过程淡化功利法——建立合理的、客观的自我期望值。例如,对待学历、职称、职务、乃至人生,都应注重努力的过程而淡化结果。需注意两点:一是你的奋斗目标要合理;二是有时做事可往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
5众人面前理智法——在众人面前最好多观察、思考,少盲目表现自己。人人都会有这样的心理体验:当自己在众人面前盲目表现之后,却后悔自己的言行举止有损自己的形象而忧心忡忡。
6更新环境自我调节法——在压力太大、心情不佳时变换一下环境。例如室外观景、室内养花、美好事物的想像、恐怖事件的回避(耳不听、眼不见、心不烦)。
7音乐与生理保健法——各种声音通过耳朵被人感受,如他人的赞扬声、指责声、议论声、谩骂声等都会影响你的心态,因此,你可以多听一些优美的音乐,以缓解不愉快的心情。养成良好的生活与自我保健行为习惯极为重要。同时,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更不容忽视。
8自信自主激励法——即相信自己是最好的、最可以依赖的。每桩伟业都是由信心开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2-16
  少年儿童的主要生活是在校园,他们的心理健康往往与教师日常
  的教育行为和心理健康状况密不可分。因此,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是做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心理健康
  与教育研究所所长董奇教授设计并推出的“学习与心理健康促进工程”,
  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无错原则”打开和谐之门的钥匙
  寒假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参加“促进工程”培训的老师来到北师
  大听讲座,董奇教授问:“谁能谈谈您是如何把心理学知识运用到寒
  假生活中的?”结果两位站起来的回答问题的老师说的都是他们在上
  学期工作中运用心理学知识的体会。于是董教授又问:“我刚才问的
  是什么问题?”叫起了好些老师,谁都说不清楚,大家只模模糊糊地
  记得是问学习的理论在工作方面的应用。董教授深有感触地说:“老
  师们,您们忙了一个星期,星期日不休息,大老远来北师大听讲座,
  能说不认真吗?可谁都没记住我问的问题,其实这很自然。但是有的
  老师当学生没听清他们提出的问题时,却往往不能容忍,希望老师们
  今后对您的学生多一些理解和宽容。”几句话使教师们更深入地理解
  了“无错原则”。

  “无错原则”的运用,有效地改变了老师的教学行为。一次,光
  明小学的的青年教师孙艳为40多位来听课的老师做课,她讲的课文是
  《小山村》。其中一句是红红绿绿的树,多美丽的小山村。重点要让
  学生理解表示颜色的词。为此,孙老师特意准备了图画。当许多同学
  赞美画中景色“真漂亮”时,一个女孩子却说:“红配绿,赛狗屁”。
  话音刚落,所有听课的老师轰堂大笑,同学们也笑得前仰后合。孙老
  师镇定了一下,说:“小莉认为红和绿在一起不好看,别的同学有什
  么看法?”大家纷纷发表意见。课下,孙老师告诉小莉:“大胆发表
  不同意见是好的,但那句话不太文雅,以后要换一种说法”。孙艳老
  师说:“无错原则”使我意识到,孩子这样说并不一定是故意捣乱,
  很可能是把平时听到的一句话随口说了出来。让每一个回答问题的同
  学都能体面地坐下,学生在教学中才敢于参与。

  董奇教授认为:所谓“无错原则”,其实就是要用科学的态度去
  认识、接受和处理孩子在成长和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所谓的
  “错误”。事实证明,许多问题成人都在所难免,何况对于不成熟的
  孩子。这种观念一旦被老师接受,就会减少许多因苛求学生而引起的
  教师心理上的焦虑,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平常心:通往孩子心灵的桥梁
  “促进工程”课题组专家们认为:看一个学校办得好不好,首先
  要看这个学校的学生心境是否积极、情绪是否愉快。因为这些都是学
  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而学生的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情
  绪状态。那么,哪些情况最容易影响老师的情绪呢?培训中老师们列
  举了身边的许多事例:

  ——一位老师因一名11岁的男孩课间玩雪球而大动肝火,停了他
  两节课并请来正在上班的家长。从此师生关系变得非常紧张,原来只
  是因为这位老师的一句话:“下课时,绝不允许任何学生玩雪,否则
  我绝不客气!”

  ——一位老师怒气冲冲走进办公室找班主任告状,原来只是因为
  一个同学在日记中批评了她不该在课堂上大发脾气。

  ——对在课堂上看课外书且屡教不改的学生以撕书、没收书来解
  老师心中之气;对课间追跑打闹的学生,以停其课间休息来消老师心
  中之火:对不完成作业的学生以漏一罚十来泄老师心中之怒,诸如此
  类,都是学校中见惯不怪的现象。

  经过“促进工程”的培训,许多老师认识到:当我们遇到学生行
  为问题时,要能够容忍孩子与成人的差距,不能完全用成人的标准衡
  量对与错。一位教计算机课的教师结合自己的经历谈到:我曾给我校
  的老师们上计算机培训课,他们在底下闹闹哄哄,刚讲完的东西不一
  会儿就不会了,不停地举手询问,课堂上根本安静不下来。就在那一
  刻我觉得自己特别能够理解孩子的闹腾,心想自己以后再也不该跟孩
  子生气了。

  培训,使老师们走出了“师道尊严绝对化”的误区,以平等、平
  常之心理解孩子、接纳孩子、尊重孩子。当老师们把这种观念用于教
  育实践的时候,他们发现自己像变了一个人: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变
  得完全可以理解了,于是生闷气的时候少了,与孩子同乐的时候多了,
  不知不觉中,整个心理状态轻松了许多。

  教师应该有一个完美的人生
  现代教育观念认为:只教知识,不能在情感上给孩子以积极影响
  的老师是不称职的。而要做到“称职”,教师自己首先要有健康、丰
  富的情感。因此“促进工程”课题组的专家们在培训中强调:教师要
  有一个完美的人生、幸福的人生,还应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袁老师是一位曾获得市区以及全国荣誉称号的特级教师,然而,
  对于什么是完美的人生从来没有想过,似乎工作就是生命的全部。几
  十年来,她很少顾家。她认识的好几位优秀教师,不是独身就是离异!
  在“促进工程”的学习中,袁老师的生活逐渐发生了变化:星期日她
  陪丈夫出去买衣服,并且学着买菜,做饭,丈夫很高兴。孙老师说:
  家庭生活的幸福,可以使自己在学校工作时有愉快的心情,从而更容
  易在情感上给孩子以积极的影响。

  教师要善待别人,也要善待自己。然而许多老师不能善待别人的
  原因,往往是不能善待自己。他们整天埋头于备课、批改成堆成撂的
  作业,业务范围之外不读书,不看报,也不注意培养有益的业余爱好,
  结果是知识老化,视野狭窄、甚至导致性格偏执。因此,专家们主张
  在改进教育行为的同时,应注意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和生活质量。生
  活是多彩的,工作不应成为教师生活的全部。现在不少教师找回了自
  己做学生时的爱好;休息时,听听音乐,看看小说;假日里,与家人
  逛逛公园或参加一些学术活动。参加“促进工程”的一些学校的领导
  们也注意采用“人性化的管理”,让老师们的生活更和谐、更完美。
  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心理健康。

  目前,北师大的“学习与心理健康促进工程”已从北京走向全国
  更多的省市,受到广大教师由衷的欢迎。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