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详细的高一政治历史必修一复习资料吗?就是所有的知识点都罗列在纸上的那种。

如题所述

高一《经济生活》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是判断一物品是否为商品的重要标准)
(2)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①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有用性。
②价值(是本质属性)——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货币的概念、本质:★ (1)货币的概念: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可见货币本身就是商品,也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也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2)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和之前出现过的其他一般等价物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否固定)
3、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1)价值尺度:①含义: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如一斤苹果5元钱)
②原因: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③要求: 只需观念上的货币。
(2)流通手段:①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如花5元钱买了一斤苹果)
②要求:必须用现实的货币。③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其公式:商品—货币—商品。
4、纸币的含义及发行规律:★
(1)纸币的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这也是纸币虽没有价值,却能购买商品的原因;纸币仅是价值符号,本身无价值,但有使用价值。)
(2)纸币的优点: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又可避免铸币的磨损。
(3)纸币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4)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成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用公式表示为: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5、信用卡的含义和功能:★
(1)含义: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2)功能及优点: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3)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持卡人可以在发卡银行指定的消费场所消费,也可以在指定的营业机构存取现金或转帐。
6、外汇和汇率:★(1)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不是所有的外币都是外汇)
(2)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只要是两种货币间,不一定非要与人民币之间)
7、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1)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2)我们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①对金钱,要取之有道。用正当手段赚钱,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
②对于金钱,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要把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用于做最有意义的事。
8、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1)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2)供求如何影响价格: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9、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1)价格由价值决定。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二者成正比。
10、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时间。
(2)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3)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量越大,反之越小。
11、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1)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因而个别劳动时间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低的(可以率先降价进行竞争),处于有利地位。
(2)这就是生产者努力缩短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原因。
12、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 (1)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表现形式:(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价值不能自我表现,在货币产生前,它由交换表现;在货币产生后,由价格表现。等价交换是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它并不存在于每次具体的交换中,而是从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来看。
13、价格变动的影响:★★ (1)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
①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他它的购买;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他它的购买。 ②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如:大米涨价了也得买,金价涨了以后再买)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不仅受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而且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如果两种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这两种商品就互为替代品(如:电磁炉与煤气灶)。如果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这两种商品就是互补商品(如:汽车与汽油)。
(2)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①调节生产 ②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 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的产品。
14、收入水平、物价水平等因素对消费的影响:★
(1)消费受很多因素影响,其中两个主要因素是:收入水平和物价水平。
(2)收入是消费的基础。①当前可支配收入影响消费;②预期收入会影响消费;③收入差距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提高。 (3)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一般说来,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普遍降低,反之则增加对商品的消费量。
15、消费的类型:★ (1)按消费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2)按交易方式不同可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货款消费,租货消费。
(3)按照消费的目的,生活消费可以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16、消费结构的变化与恩格尔系数:★★
(1)消费结构的含义: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所占的比重。
(2)恩格尔系数的含义: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它是反映人们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的一个系数。
(3)恩格尔系数大小与消费结构变化关系:恩格尔系数越大,意味着食品支出在家庭中总支出中所占比重越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影响发展和享受资料消费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消费质量,导致消费结构单一,消费水平低。恩格尔系数越小,表明人们的消费结构越完善、越优化,人们的消费水平越高。
(4)恩格尔系数下降,说明食品消费支出减少 ╳ 恩格尔系数下降,说明食品消费支出比重减少 √
17、消费心理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人们消费行为主要受四种消费心理影响,具体如下:
① 从众心理:如追星现象、利用名人作广告都与这一心理有关。消费是否应该从众,要作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② 求异心理:消费行为与众不同,标新立异。这种消费有时可以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但展示个性要考虑社会的认可,还要考虑代价。过分的标新立异,是不值得提倡的。
③ 攀比心理:有些商品,人们拥有它的目的不在于它本身的实用价值和它所带来的乐趣,而是在于“向上看齐”,人无我有的炫耀心理或人有我也的攀比心理。 ④ 求实心理:消费者选择商品,往往考虑许多因素,价值是否便宜,质量好不好,服务是否到位,功能是否齐全等,讲究实惠,是一种理性消费。
18、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所谓适度消费,包含不滞后消费不超前消费两层意思。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而忽视精神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①绿色消费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其核心是可持续消费。②绿色消费体现、要求,即5R[A节约资源、减少污染;B、绿色生活、环保选购;C、重复利用、多次利用;D、分类回收、循环再生;E、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①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看体现。
②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人,难以战胜困难,成就事业。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精神财富,任何时候都应该发扬光大。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具体表现有:
①生产决定消费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
①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②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行为才算最终完成。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2、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①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由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决定的,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本质要求。 ②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3、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1)公有制经济的内容:①国有经济②集体经济③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
(2)公有制主体地位体现在两方面:①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3)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如股份制,股份合作制,都可成为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股份制是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
4、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1)非公有制经济包括:①个体经济②私营经济③外资经济。
(2)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部分。
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和意义:★★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
A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 B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3)意义: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
生活水平。注:(2)和(3)往往要结合起来答。
6、企业的含义:★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7、公司的含义:★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出资,并由股份形式构成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8、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1)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是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注:此外还要……
9、劳动的意义和就业的作用:★
(1)劳动的重要性。①劳动是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②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
(2)就业的作用。①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劳动者谋生的重要手段,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②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使社会生产顺利地运转。③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同时,④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人的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0、树立正确的择业观:★★★(1)树立自主择业观。根据个人的兴趣、专长和条件,自主决定干什么。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调动每个人的生产积极性、创造性。
(2)树立竞争就业观。要通过劳动力市场竞争来实现自主择业。要努力学习,提高技能和素质,改变观念,积极主动地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3)树立职业平等观。各种正当职业劳动者,都是创造社会财富所必需的,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不管从事什么工作,只要能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就能有所作为。
(4)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现代市场经济和信息技术导致就业形式多样化,诸如自由职业、弹性工作日、临时工等就业方式不断增加,可以更加灵活地选择。
11、劳动者依法享有的主要权利:★ ①平等的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②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③休息、休假的权利,④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⑤接受职业技能培训,⑥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⑦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⑧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12、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问:劳动者应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①劳动者享受权利,是以履行劳动者义务为前提的。因此,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② 我国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③ 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而不能采取非法手段施加报复。
13、储蓄存款的种类:★(1)我国目前的储蓄主要有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两大类。
(2)活期储蓄流动性强、灵活方便,适合个人日常生活待用资金的存储,但收益低。
定期储蓄流动性较差,收益高于活期储蓄,但一般低于债券和股票。
(3)银行储蓄比较安全,但也存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存款贬值及定期存在提前支取而损失稍息的风险。
14、我国的商业银行及主要业务:★
(1)我国主要的储蓄机构主要包括各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以及邮政企业等依法办理储蓄业务的机构。
(2)商业银行的含义:指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我国的商业银行有中国工商业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交通银行等。
(3)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有三类:其一,存款业务。这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其二,贷款业务。它是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也是商业银行盈利的主要来源。其三,结算业务。
15、股票的特点:★
股票是一种高收益、高风险同在的投资方式,其流通性也强。
16、国债、金融债券及企业债券的特点:★
(1)债券的含义:债券是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2)分类:目前在我国,根据发行者不同,债券主要分为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
①国债,是中央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务凭证。由于国债以中央政府的税收作为还本付息的保证,因此风险小,而利率较其他债券低,但一般高于相同期限的银行储蓄存款利率。
②金融债券,是由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金融债券与企业债券相比,违约风险较小。与此对应,其利率通常低于一般的企业债券,但高于风险更小的国债和银行储蓄存款利率。
③企业债券,是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时期内还本付息的债券。由于企业主要以自身的经营利润作为还本付息的保证,企业债券是一种风险大的债券。与此相对应,企业债券的利率通常高于国债和金融债券。
17、商业保险的含义和种类:★ (1)含义: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行为。
(2)种类: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大类。
(3)只有依法设立的保险公司才能经营保险业务。
18、比较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等投资理财方式的异同:★★★
(1)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是目前我国居民的主要投资方式。
(2)活期储蓄灵活方便,定期储蓄存期长、比较固定、积累性强,但收益率比股票、债券低,与商业保险比,存款储蓄对意外事故等风险不具有赔偿责任。
(3)购买债券可分为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公司债券。与储蓄比,政府债券由国家承担还本付息的责任,风险小、安全性好,可以转让、抵押,利率也比储蓄要高;金融债券与公司债券比储蓄收益高,但有一定风险;与股票相比,受益权、偿还方法各不相同,风险也没有股票大;与购买保险比,债务方对债权方不具有意外事故赔偿义务。
(4)购买股票风险最大,但收益也往往最高。
(5)购买商业保险与其他投资方式相比,在风险发生时可以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补偿,是种化解风险的投资方式。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1)按劳分配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1)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除了按劳分配以外,还存在其他多种分配方式,主要包括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生产要素主要有:土地、资本、信息、管理、技术、信息等)
(2)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存在于个体经济中;按生产要素分配存在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中。
3、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1)直接原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此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根本原因: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发展决定的。
(3)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4、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和意义:★★
(1)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
(2)公平的社会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它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体现社会主义本质。
5、我国财政的作用:★★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财政通过再分配,缩小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保体系和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行业,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这离不开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衡运行的作用。经济平衡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在经济增长滞缓时,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在经济过热时,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抵制总需求。
6、财政收入的来源:★ (1)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雉进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
(2)财政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其中,税收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7、财政支出的种类:★ (1)财政支出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
(2)经济建设支出(占首位)、科教文卫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8、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的基本含义:★ (1)财政收支平衡,是指当年的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2)财政赤字,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财政赤字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9、税收的含义:★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其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10、税收的基本特征:★★ 1)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2)三者的关系:三个特征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第一、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 , 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
第二、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
注:经国家(税务部门)批准实施的税率调整不仅不违背税收的固定性,反而正是固定性的表现。
11、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公民自觉纳税的必要性(即为什么要依法纳税 )
①由于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我国税收的性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
②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
③公民享受了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2)四种违反税法的表现
偷税(欺骗、隐瞒方式少交、漏交),欠税(不按时缴,拖欠不交),骗税(骗取国家的税收优惠,如出口退税或税收减免),抗税(暴力拒交)
(3)公民必须增强纳税人意识
①既要依法自觉纳税。(依法纳税的义务意识)
②要监督税款征收和使用。(依法监督的权利意识)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作用:★★
(1)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2)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市场中就好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指价值规律或者市场的调节作用)在引导着商品生产者、经营者、调节人、财物在全社会的配置。
(3)市场配置资源的积极作用:
①市场能够通过价格张落反映供求变化,传递市场供求信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②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2、规范市场秩序的意义和措施:★★
(1)规范市场秩序的意义: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
(2)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
①制定市场规则。市场规则是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体的规定。(市场规则主要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
②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制度。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3、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2)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为了自身的眼前利益,甚至是不正当利益而不惜……)、盲目性(见到有利可图或无利可图时一哄而上或一哄而下)、滞后性(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有一定的时间差)等固有的弊端。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①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②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③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5、我国宏观调控的含义、主要目标和手段:★★
(1)宏观调控的含义: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2)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宏观调控的手段:国家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
①经济手段:指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如:通过价格调节、税率调节、利率调节)
② 律手段:是指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律、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③行政手段:是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4)资源配置要以市场调节为主、宏观调控为辅;宏观调控要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2-20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第一框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一、基础知识
第一目 货币的本质
1、商品的共同特征及含义
2、货币是怎样产生的?(总括 具体过程);一般等价物的含义
3、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什么?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含义
4、货币的含义和本质各是什么?金银有那些特点?
第二目 货币的基本职能
5、货币职能的含义;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什么?
6、值尺度的含义;
商品的价值怎么表示?
货币产生以前,商品的价值由其它商品来表现(等价物、一般等价物)。货币产生以后,商品的价值由货币来表现。
7、货币的计量单位
8、价格的含义
9、执行价值尺度时货币形式是什么?
10、流通手段的含义、公式、执行流通手段时货币的形式是什么?
11、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既重要又困难,“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
为什么说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
(或:为什么商品生产者要为购买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如果这个跳跃不成功,也就不能实现由商品到货币的转变,意味着生产者的商品卖不出去,产品积压,导致商品生产者破产。
第三目 纸币
12、纸币是怎样产生?纸币有哪些优点?
13、纸币的含义
14、既然国家有权发行货币,可以任意发行纸币呢?纸币的发行量是由什么决定的?
如果纸币发行超过(小于)这个限度会导致什么后果?
15、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含义
16、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有: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消费拉动型,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膨胀;成本拉动型膨胀;结构型膨胀。
二、注意问题
1、货币的出现要比商品晚得多。
2、人们购买商品,是因为它们有用,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3、不同商品能够进行交换,是因为都是劳动产品,生产它们都耗费了人的体力和脑力。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4、商品交换的实质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交换。
5、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有价值不一定是商品;有价值一定有使用价值一定是商品。
6、货币充当一般等价物和它出现以前的一般等价物的区别是:是否固定。
第二框 信用工具和外汇
一、基础知识
第一目 信用工具
1、在核算一定时期的各项经济收支往来时,人们通常使用哪些结算方式?
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有哪些?
2、信用卡和银行卡的含义
3、信用卡有哪些作用?
4、支票的含义
5、支票有哪些类型?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的含义
第二目 汇率
6、外汇、汇率、汇率升高、汇率跌落
7、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含义及意义
二、注意问题
1、信用卡有哪些类型?
广义:贷记卡(先消费、后还款);准贷记卡(信用额度内透支);借记卡(先存后消费,不能透支)。
狭义:贷记卡(先消费、后还款);准贷记卡(信用额度内透支)
2、货币的支付手段的职能与外汇含义中的支付手段不同
前者指没有与之对流的商品;后者强调支付工具。
3、外汇与外币
(1)外汇包括外币,但外汇不等于就是外币。外币是指外国的货币,包括外国的纸币、铸币;外汇通常是以外国货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具体包括外币、外币有价证券、外币支付凭证等。(2)外币属于外汇的范围,但不能把二者等同起来。通常情况下,只有可以自由兑换的外币才是外汇,因为外汇的实质是国际支付手段,如果某种货币不能自由兑换,它就不能成为国际支付手段。外汇执行的主要是货币的支付手段的职能。
4、如何正确认识人民币升值?
(1)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
正面影响: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人民币地位的升高,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提升;减轻外债压力,提高偿还外债能力;有利于进口;有利于对外投资,实施走出去战略;促进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等。
负面影响:人民币升值短期内对经济增长和就业会产生一定影响。不利于我国产品的出口;不利于吸引外来投资和外国居民到中国旅游、参观学习和培训。
(2)对百姓生活的影响
正面影响:各种进口商品的价格下降,会导致国内物价趋向回落,居民的购买力提高;有利于居民出国旅游、参观学习和培训。
负面影响:人民币升值对国内居民就业和农业等领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形成挑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