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四面楚歌》在人物描写方面的特色。

是这一段“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hè 第四声 附和,应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你好

  一、人物置于矛盾冲突的旋涡之中,通过行为动作显示性格特征

  《项羽本纪》中,项王的不能忍辱负重,不能东山再起。爱于面子,愧于心,无脸见江东父老。即使有船可以渡过乌江,逃避追兵。但他不会怎么做,显示武夫的性格特征,没韬略,不懂胜败乃兵家常识。司马迁在《项羽本纪》里写着“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在生与死的矛盾冲突选择中,通过项王的行动,不过江,在众敌面前不屈服而自刎,可见项羽的强悍卤直,没有谋略,是一介武夫,显示人物性格特征。

  二、善于选取富有表现力的生活细节,出色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性格及内心世界

  《项羽本纪》中“四面楚歌”的情景,当项王四处听到楚歌的时候,项王自知大势已去,这个时候,司马迁写美人虞氏,写他的坐骑骏马。这些描写的生活细节在四面楚歌的困境下对比更加反映了项王的内心世界,悲伤而无奈,愤激悲叹。接着是项王的悲壮诗句: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王英雄气概,但扭转不了乾坤,大势已去,四面楚歌,想到自己的骏马,想到自己的美人,都无奈的不能呵护,从骏马和美人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反映内心世界。

  又如《李将军列传》中杀霸陵尉的细节,令人看到李广于机智勇猛之外,还有负能使气的一面。《史记》中也有以简单的心理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之处它通过人物独白、语言或是由作者直接揭露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三、通过人物的对话、独白,以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显示人物的性格和声音笑貌

  《项羽本纪》中,项王被困垓下,逃脱不了围堵,项王对骑兵说,自己身战70多战役,都能战胜的,没遇到失败过,所以做了霸王。而今天被困,应当是天意,并不是作战的过错,今天肯定要死,不如痛痛快快打一战,快点死了算了。反映了项王的高傲,在事实面前不认错,把原因归咎于天意。通过独白来显示人物的性格。如:

  “项王自度不的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项羽本纪》)

  又如“彼可取而代也”率直大胆,可以想见项羽的强悍卤直:“大丈夫当如此也”,委婉曲折,写出了刘邦的贪婪狡猾。

  四、精巧的剪裁和安排,人物之间的对比衬托,多角度、多方面地烘托突出人物的性格。

  1、以《李将军列传》来说,司马迁首先对人物有一个基本的介绍。作者开篇即概括了李广的家世和他的生平。概括之后是细写,第一是正面介绍,介绍李广的勇敢机智,杀射雕者,以百多人面对上千敌人,被俘脱险,宽待士兵,先兵后己,不谋私利,一心为国等。第二是侧写。通过汉文帝、公孙昆邪、程不识、匈奴单于的评价,介绍李广的诸方面特点。第三是运用鲜明对比手法,如用程不识与李广的待兵对比,用李蔡与李广人品及官位待遇的对比等。全文语言的准确、精炼、生动、流畅、个性化,也都是使人物刻画出色,使全文生动、感人的重要因素。至于篇末的评点,则应视之为本文的点睛之笔,同时也是作者写作目的之所在。

  2、在《项羽本纪》中,一是司马迁也运用了人物之间的对比衬托,如年轻气盛、好勇斗狠的项羽,与世故老成的刘邦形成鲜明的对比;对待同样的事情,他们的言谈举止都不相同:两个人都见过秦始皇,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也!”,刘邦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项羽的率直卤莽,刘邦的持重刻深,宛然可见。二是司马迁还运用了在特定的环境和场面中凸现人物特点的手法。

  3、司马迁在写人物传记时,为避免重复,经常使用“互见法”。何谓“互见法”?《史记》写人是在本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主要特点,而其他的一些事件和性格特点则置入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这个方法称为“互见法”。如《高祖本纪》主要写刘邦起义、写他的知人善任,正面表现一代开国帝王的神采。而他性格中狡诈、残忍、无赖的一面,则在其他人物的传记中表现。“互见法”的使用,即使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鲜明突出,又揭示了人物多个侧面的性格特点,使之有血有肉,形象完整。同样一件事涉及好几个人物时,在一处详叙,在别处就略而不叙,有时以“语在某某事中”标出。这种“互见法”不仅避免了重复,对于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也有作用。如在《项羽本纪》中主要突出项羽的喑呜叱咤、气盖一世的性格特征;而与这一主要特征相矛盾的其他方面,则放在别人传记中补充叙述,既突出主导的性格特征,又免得顾此失彼,达到了性格的完整化。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参考资料:史记资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