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蛮夷叫蛮夷?

如题所述

蛮夷最早由《禹贡》而来,指以都城为中心周边区域划分。蛮夷一开始是指距统治中心较远的偏远地区:夷所处地为距都城1500~2000里范围,蛮则更远。夏朝时九夷,分布在东、东南、东北、北、西北,所以夷非指东部的未开化民族。

蛮也是同样。到商周时期,蛮夷(商朝称东夷以外的蛮夷为“某某方”)成了少数民族的称谓,不再根据距离。如周朝时有蛮国(即陆浑,地在河南嵩县一带)距周雒邑就不远。狄更是近,屡次犯东周王城。

蛮指的是野蛮,不懂礼数,夷是对少数民族的统称,古时候汉人群居于中原地区,认为其他少数民族都是不懂礼数的蛮夷 。

扩展资料:

现存最早地理著作《山海经》表明,两千多年前,一点四方的结构便已产生。这本书中,“天下”以中原为中心,被分作五个部分。在《史记·夏本纪》中,更是仔细地描绘出了一个以中原“天子之国”为中心,再向东南西北分别以500里、300里、200里依次延伸划出的若干个等距离层次。

从这种观念出发,历代政权皆以中原汉文化为本位,把周围四方称为“蛮夷”。中国古代王朝正统性的地理认同从夏朝开始,功劳系在禹一个人身上,平水土,辨九州,“蛮夷”古代泛指华夏九州民族以外的少数民族。

夷又有诸夷、四夷、东夷、西夷、南夷、九夷等称。随着东夷与华夏的融合,汉朝之后,东夷后来变成对东北地区各民族的泛称。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蛮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28

黄河及长江流域地区,气候温宜,雨量适中,土壤肥腴,故较早即进入城廓农耕社会,地称为中国,人称为华夏。边区自然条件较差,多为游猎畜牧之族所居,故称为蛮夷。

古代中国人自认为是,世界文明的中心,天下的中心,国中之国,所以自称中国。而“中国”周边的,那些落后未开化的地方称之狄、胡、蛮、夷、戎。这些叫法明显都带有歧视性的、贬义的意思。但是最初的中国人这些蛮夷观是没有歧视性和贬义的意思。

扩展资料:

蛮:

群蛮和百濮居于楚之南。楚与晋战于鄢陵,蛮人也出兵随楚。濮在江汉之南,或说在今云南一带。

春秋时楚境内已有不少以“蛮”自称的民族。在春秋前期,楚大举进攻蛮人,史称楚武王“大启群蛮”。楚庄王时,楚周边民族乘楚大饥之际,“戎伐其西南,又伐其东南,庸人率群蛮以叛楚,麇人率百濮聚于选,将伐楚”。

秦昭王时﹐白起攻灭楚国之后,“略取蛮夷,始置黔中郡”。秦汉时蛮族以盘瓠﹑廪君﹑板楯三者最大。居住在武陵郡(今湘西﹑黔东及鄂西南边缘地区)﹑长沙郡(今湘中﹑湘南地区)﹐故又称“武陵蛮”或“长沙蛮”﹔其地有雄﹑樠﹑辰﹑酉﹑武五溪﹐故又有“五溪蛮”之称。

夷:

夷分布在今山东、安徽、江苏北部一带。莱夷在齐的东面,淮夷分布在淮河中下游。《左传》中提到东夷,《论语》中提到九夷,大约都是居住在今山东一带的夷人。 见于《左传》的小国介和根牟,即东夷人所建立。

诸夷中以淮夷为最强大,并不断和鲁发生冲突。淮夷还参加楚主持的盟会,又随楚伐吴。莱夷和齐是世仇,《左传》中齐伐莱的记载甚多,最后为齐所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蛮夷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04
字面意思也就是说蛮和夷,蛮指的是野蛮,不懂礼数,夷是对少数民族的统称,古时候汉人群居于中原地区,认为其他少数民族都是不懂礼数的蛮夷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12-09
蛮夷最早由《禹贡》而来,指以都城为中心周边区域划分。
五百里甸服:百里赋纳总,二百里纳铚,三 百里纳秸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   
五百里侯服:百里采,二百里男邦,三百里 诸侯。   
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   
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   
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蛮,二百里流。
因上得出,蛮夷一开始是指距统治中心较远的偏远地区:夷所处地为距都城1500~2000里范围,蛮则更远。夏朝时九夷,分布在东、东南、东北、北、西北,所以夷非指东部的未开化民族。蛮也是同样。到商周时期,蛮夷(商朝称东夷以外的蛮夷为“某某方”)成了少数民族的称谓,不再根据距离。如周朝时有蛮国(即陆浑,地在河南嵩县一带)距周雒邑就不远。狄更是近,屡次犯东周王城。
第4个回答  2011-12-09
现存最早地理著作《山经》表明,两千多年前,一点四方的结构便已产生。这本书中,“天下”以中原为中心,被分作五个部分。
  在《史记·夏本纪》中,更是仔细地描绘出了一个以中原“天子之国”为中心,再向东南西北分别以500里、300里、200里依次延伸划出的若干个等距离层次。从这种观念出发,历代政权皆以中原汉文化为本位,把周围四方称为“蛮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