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第一学期的学习反思 就是写学习有哪些缺点和优点 我的学习还凑活 要求500字

如题所述

初一第一学期马上就要过去了。回顾过去,使我明白了好多道理:
学无止境,但有方法。好的学习方法能帮助某人快步地走在别人的前面,这就是捷径。
课堂上的学习效果特别重要。如果做到:“一、课前预习,记下不懂的地方;二、上课时,老师讲到不懂的地方时认真听;三、万一因开小差而漏过了重点,课后作业时认真复习,再次记下不懂的地方;四、老师再次讲到不懂的地方时重点听。”这样反复循环,就能有效避免在课堂上不专心造成的学习效果不好的问题。
知道了一个记忆方法——联想记忆法。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特别是语文“生僻字”与“好词好句”的收集记忆中,如果不断地进行“联想”,养成使用联想记忆法的习惯,大有裨益。
学会了一种思维方法——逻辑思维。讲白了,逻辑就是做事有条理。其他思维方法,基本都是由逻辑思维方法衍生出来的。
学会了一种看书方法——目录看书法。目录看书法,是指在学习过程中,不管是课前、课后,还是总复习,都要对照课本的目录看书。课本的目录,就是课本的提纲。目录看书法,能够帮助我“查漏补缺”,更好地领悟“提纲挈领”的真正意义。
基础知识最重要!基础知识绝大部分都来自教科书。基础知识的学习是个不断地重复的过程,是不停地重复学习教科书。
万事文为首,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谈话、写材料、手机短信等,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教科书中对概念的阐述,学生对概念与题意的理解等,都与语文相关。
学好语文,不得不提文字,一个不懂本民族文字的人是很丢脸的。学好语文,要弄清楚什么是语法?和使用同一种语言的人说话,根本不考虑语法,但不妨碍交流,这是怎么会事呢?这其实是不自觉地遵循了某些规则,把这些规则归纳整理出来,这便成了语法。学好语文,需要有感情地朗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有感情地朗读,可以边读书边思考,帮助体会到某篇文章或某段文字的意境,增强想象力。
怎样对待阅读理解?在我们做数理化等作业时,经常得到提醒:“理解题意、紧扣题意!”做语文作业时,却很少有人说这样的话。阅读理解作业难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扣紧原文。做阅读理解作业离不开源材料,离开了源材料恐怕谁也答不准,答不全。大多数阅读理解的题目,是能够在源材料里抠出答案的。
怎样写好作文?平常讲话只要双方能交流就行了,不必太多地介意语言结构、修辞手法等语法现象;写作不比平常讲话,要求比平常讲话严谨得多,这就是好多人吹牛“洋洋万言”,写作“无从下笔”的主要原因。
好多人怕写作文。怕,是因为写作文的人认为没有素材。没有素材是因为没有发现素材,其实生活很精彩,只要多一点点爱。
好多人写作文不知道怎样开头,更不知道怎样结尾。其实:写作文其实就是要写真人真事,写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世界名著中的好多人物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更不用说学生的作文了。凭空想象,胡编乱造是写不出好的文章来的。打个比方:孩子的父母吵架,给孩子看到了。孩子看到父母吵架的那一刻就是开头,吵架是真实的,那么孩子就有所谓的素材来写。真实的事情发生后肯定会有一个结果,孩子看到父母吵架后有自己的感受,孩子就有话写,也就能给作文一个很好的结尾。
作文的素材从哪儿来?好的作文能丰富生活,但是更源于生活,作文的素材其实就是周围的人和事。多多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加入自己的看法,并且注意收集整理,逐步建立素材库。这样在写作的时候,对照作文要求,从自己建立的素材库中选择适合的素材,就不至于写无所写了。
对照我以上的理解,我感到所做的还很不够,我在有感情地朗读、好词好句的收集整理等方面都没有好好把握。
但是,我想:如果夯实了语文的基础知识、对阅读理解有了全新的认识、能写出一手好文章,语文成绩还会差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