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的《雷雨》主要想表达什么?

由各个人物的性格所导致的一系列事件是否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现象?

在不平等的社会里,命运对人残忍的捉弄。它讲述了资产阶级周家和城市平民鲁家两个家庭纠结复杂的悲剧故事。

《雷雨》是剧作家曹禺创作的一部话剧,发表于1934年7月《文学季刊》。 此剧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

剧中以两个家庭、八个人物、三十年的恩怨为主线,伪善的资本家大家长周朴园,受新思想影响的单纯的少年周冲,被冷漠的家庭逼疯了和被爱情伤得体无完肤的女人蘩漪,对过去所作所为充满了罪恶感、企图逃离的周萍,还有意外归来的鲁妈。

单纯着爱与被爱的四凤,受压迫的工人鲁大海,贪得无厌的管家等,不论是家庭秘密还是身世秘密,所有的矛盾都在雷雨之夜爆发,在叙述家庭矛盾纠葛、怒斥封建家庭腐朽顽固的同时,反映了更为深层的社会及时代问题。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1930年9月,曹禺从天津南开大学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插入二年级就读。他从小就喜爱戏剧,曾积极参加剧社演出京剧《打渔杀家》和易卜生的《玩偶之家》等话剧。对戏剧的酷爱使他产生要写一部大戏的强烈愿望,他开始根据自己多年的亲身经历和见闻,构思话剧《雷雨》。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清华大学的学生们组织起抗日宣传队,曹禺担任了宣传队长。他和宣传队的同学们坐火车到保定去宣传。在火车上遇到了一位姓赵的魁梧大汉,是长辛店铁厂的工人。

曹禺从心里钦佩这位工人的爱国之心,他想起自己正在构思的话剧《雷雨》,便有了《雷雨》中鲁大海的人物形象。几经揣摩构思,又用了6个月全神贯注地写作,曹禺终于完成了《雷雨》的最初创作。1934年7月,《雷雨》首次发表于《文学季刊》1卷第3期。

作者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

《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曹禺选集·后记》)又说“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我们都知道,一部成功的小说发表,而后在社会上引起轰动,必然是因为其背后所蕴藏的深刻意义和作者本身情感的高度融合。因此,研究一部小说的表达感情,个人认为应当将其放到社会历史的大背景下。 

首先,剧作家曹禺从1929年开始酝酿人物、构思剧本,到1933年最终完成了《雷雨》的创作,前后用了五年时间。我们知道,作者生活的年代正是中国社会处于动乱不安,人人自危之中。而同时,也处在社会大改革的前夜。在这个特殊的历史阶段,曹禺既对社会的罪孽感到悲愤和痛恨又期待真善美的光明。这两种感情的混杂和交融,最终促使了《雷雨》这样一部才华横溢的巨作的完成。《雷雨》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剧,是命运对人残忍的作弄。专制、伪善的家长,热情、单纯的青年,被情爱烧疯了心的魅惑的女人,痛悔着罪孽却又不自知地犯下更大罪孽的公子哥,还有家庭的秘密,身世的秘密,所有这一切在一个雷雨夜爆发。有罪的,无辜的人一起走向毁灭。曹禺以极端的雷雨般狂飙恣肆的方式,发泄被抑压的愤懑,毁谤中国的家庭和社会。作者出于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以一种悲悯的情怀来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通过两个在伦理血缘上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家庭,剖析了社会和历史的深重罪孽。

因此,你说由人物性格所引发的一系列事件是否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现象呢?答案无疑是肯定的。

其实窃以为,中国那个年代的大部分小说和剧作,都无一例外地在表达对社会的一种思考,而这种思考必然是来自于社会的现象本身。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12-23
rdgrdgrg追问

这是什么意思?麻烦翻译一下额。

第3个回答  2011-12-23
人间生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