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对隋炀帝组织开凿大运河,利弊褒贬不一,众说纷纭,你是怎么看待的?

如题所述

(1)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条件和主观动机:

条件:①南朝以来,江南经济地位不断提高,而隋朝政治中心在北方。因此,开通运河势在必行;②隋朝完成统一,社会秩序逐步稳定;③社会经济得到初步恢复和发展,为大运河开凿创造了物质条件;④中央集权加强,能够组织大规模人力和物力进行开凿。

主观动机:①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②加强对江南地区的经济掠夺;③对江南繁华地区的巡游、由于在隋朝之前,江南经济已赶上北方,那么,隋朝开凿运河与江南经济地位的提高是有关系的。

(2)客观效果:①运河的开通产生了久远而积极的影响。它为以后的历代所用,成为南北

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泽被至今;对巩固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

发挥了重要作用。②开凿运河必然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导致阶级矛盾激化,这也是隋朝

暴政的内容之一;同时,隋炀帝利用大运河,多次组织到江南巡游,极尽铺张、奢侈,也

进一步加剧了当时的阶级矛盾,成为隋亡的原因之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2-27
利:有利于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交通大运脉,各水系交汇处,商业繁荣,建立都会,人才荟萃,物质汇集,巩固统一,加强对南北的控制,泽被后世,影响后世的南北水调工程。
弊:这个工程劳民伤财,导致暴政。
从当时的历史角度来看,是不明智的,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是隋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从现在的历史角度来看,是利大于弊,有利于后世。
第2个回答  2011-12-27
利大于弊,当然,修这么个大工程肯定是要花很多钱,死很多人,隋朝灭亡也与之有关。但问题是从历史角度考虑,不能只考虑当事人的感受,还要看到遥远的将来。大运河沟通南北,便利运输,推动经济。此后的七八百年中大运河孕育了无数的人文、经济繁盛之地,这些受惠的地方和人民一定是感谢隋炀帝的。大运河竣工后的几十年,唐朝徐敬业造武后的,武后派兵从大运河直接开到前线,犹如神兵天降,剿灭叛乱。可以说大运河还是功劳很大的
第3个回答  2012-01-06
利:有利的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弊:劳民伤财
第4个回答  2011-12-27
杨2爷已经故去这么多年,逝者为大,放过他吧。2爷开凿大运河“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矣。”大运河完工的610年,隋朝仍处于鼎盛时期,万国来朝。真正颠覆隋朝统治的三征高丽的败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