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出嫁后,每逢过年为什么是大年初二回娘家而不是大年初一。这个习俗的由来是什么?

如题所述

这属于地方风俗。初二,叫做“迎婿日”,就是初二是迎接女婿的日子,并且回娘家要注意,应该在大年初二中午12点前到,最好是早上9点左右到,这样可以上灶做饭,不能踩着饭点到,如果有特殊情况,别超过12点,另外晚上6点前必须离开。

回娘家,在中国北方又称走娘家。是一种很有特色的中国岁时风俗。每年正月初二、初三,中国各地同胞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 回家时要携带礼品,名为带手或伴手。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

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另外,娘家在姑娘和女婿走时,应该回礼,就是不能把所有的礼物收下,应该返回两件,让带回去。这些习俗,用具体的做法,表现了人们的团圆、和睦、礼仪、孝道的伦理亲情,反映出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情感、亲和力的民族,是文明之邦,礼仪之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2-11

初二又叫“女婿日”,主要为了表示女儿对父母的孝顺。

回门又称"归宁",亦即"回娘家",是历史悠久的中国民俗之一。回门禁忌也多是关于新妇的禁忌,不过是指新妇在回娘家方面的禁忌事项。

河南一带,除了上文提到的正月十五禁忌回娘家看灯以外,还忌祭灶,正月初一回娘家。因为女不祭灶,所以祭灶日亦不叫闺女回娘家。正月初一是一年之始,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嫁到夫家便是夫家的人了。大年伊始,阖家团圆,自然不便回娘家去。

正月十五也是一年之中第一个月圆日,恐媳妇回娘家举家不团圆。所以一般都是正月初二回娘家,正月十六回娘家。以便照顾到婚姻双方的团圆喜庆。鹿邑县有"正月十六请(闺女),二月二送,一辈子不生病"的俗语。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12-28
初二回娘家,是古代对女权的保障,让嫁出去的女儿回家与亲人团聚,又俗称「做客」或「初二女儿回娘家」。而为什么是初二不是初一呢?根据老一辈的说法,初一开春女儿回娘家,会把娘家吃垮,所以早期也常见外地的女儿已返乡,却先寄宿友人家,待初二到才返家。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