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词牌“清平乐”的格式

如题,不知道有几种

1、格一(正体)

中中中仄(仄韵)中仄平平仄(韵)

中仄中平平中仄(韵)中仄中平中仄(韵)

中仄中仄平平(平韵)中中中仄中平(韵)

中仄中平中仄(句)中中中仄平平(韵)

2、格二(变体一)

平平仄仄(仄韵)仄仄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韵)仄中仄(逗)平平仄(韵)

平平仄仄平平(平韵)仄平平仄平平(韵)

平仄仄平平仄(句)仄平仄仄平平(韵)

3、格三(变体二)

仄平平仄(韵)平仄仄平仄(韵)

平仄平平仄平仄(韵)仄仄仄平平仄(韵)

仄仄平仄平平(句)仄仄平平仄仄(韵)

平仄平平平仄(韵)仄仄仄平平仄(韵)

扩展资料

关于“清平乐”的诗词

1、《清平乐·雨晴烟晚》

五代:冯延巳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

译文:雨后初晴,傍晚淡烟弥漫,碧绿的春水涨满新池。双燕飞回柳树低垂的庭院,小小的阁楼里画帘高高卷起。黄昏时独自倚着朱栏,西南天空挂着一弯如眉的新月。台阶上的落花随风飞舞,罗衣显得格外寒冷。

2、《清平乐·村居》

宋代: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译文: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锄豆溪东,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无赖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平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4
《清平乐》,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后用作词牌。
词牌格律如下:
格一
双调四十六字,前段四句四仄韵,后段四句三平韵
例词:李白《清平乐·禁闱清夜》
中中中仄(仄韵)中仄平平仄(韵)
禁闱秋夜,月探金窗罅。
中仄中平平中仄(韵)中仄中平中仄(韵)
玉帐鸳鸯喷兰麝,时落银灯香灺。
中仄中仄平平(平韵)中中中仄中平(韵)
女伴莫话孤眠,六宫罗绮三千。
中仄中平中仄(句)中中中仄平平(韵)
一笑皆生百媚,宸衷教在谁边。
【注】此调以此词为正体,若赵词之前结句法小异,李词之或押仄韵,皆变体也。但此调亦有填单遍者。宋施岳词,“水遥花暝,隔岸炊烟冷。十里垂杨摇嫩影,宿酒和愁多醒”。又元张肯词“孤村虽小,几簇人家绕。菰叶纤纤波渺渺,摘得菰根多少”,即此前段也。注明不列。 韦庄词前段起句“何处游女”,“处”字仄声。第二句“金线飘千缕”,“金”字平声。第三句“门外马嘶郎欲别”,“门”字平声,“马”字仄声。第四句“惆怅香闺暗老”,“暗”字仄声。又“燕拂画帘金额”,“燕”字、“画”字俱仄声。换头句“尽日相望王孙”,“相”字平声。第二句“尘满衣上泪痕”,“尘”字平声,“满”字、“泪”字俱仄声。又“含羞待月秋千”,“待”字仄声。第四句“扫即郎去归迟”,“即”字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余参赵词。
格二
双调四十六字,前段四句四仄韵,后段四句三平韵
例词:赵长卿《清平乐·鸿来燕去》
平平仄仄(仄韵)
鸿来燕去。
仄仄平平仄(韵)
又是秋光暮。
仄仄平平平仄仄(韵)
冉冉流年嗟暗度。
仄中仄(读)平平仄(韵)
这心事、还无据。
平平仄仄平平平(韵)
寒窗露冷风清。
仄平平仄平平(韵)
旅魂幽梦频惊。
平仄仄平平仄(句)仄平仄仄平平(韵)
何日利名俱赛,为予笑下愁城。
【注】此词前结六字折腰。 柳永词前段结句“那特地、柔肠断”,“特”字仄声。
格三
双调四十六字,前段四句四仄韵,后段四句三仄韵
例词:李白《清平乐·画堂晨起》
仄平平仄(韵)平仄仄平仄(韵)
画堂晨起,来报雪花坠。
平仄平平仄平仄(韵)仄仄仄平平仄(韵)
高卷帘栊看佳瑞,皓色远迷庭砌。
仄仄平仄平平(句)仄仄平平仄仄(韵)
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
平仄平平平仄(韵)仄仄仄平平仄(韵)
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注】此词全用仄韵,与前词前仄后平者不同。
(说明:词牌格律与对照例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例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平,表示填平声字;仄,表示填仄声字(上、去或入声);中,表示可平可仄。)
第2个回答  2007-08-19
现以《清平乐》为例作一说明:

《清平乐》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是小令的一种。全篇46字,其中15平声字、13仄声字、另18字可平可仄,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全词格律如下:

定 格

+ - + |(仄韵) + | - - |(叶仄) + | + - - | |(叶仄) +| + - + |(叶仄)

+ - + | - -(换平韵) + - + | - -(叶平) + | + - + |(句)+ - + | - -(叶平)

注1)此格律摘自龙榆生教授《唐宋词格律》(1978年版)。

注2)定格即固定格律,是相对于变格来说的,有的词牌有一种定格,好几种变格,变格都由定格演化而来。

注3)叶即押,押韵又称协韵、叶韵。

注4)-为平,|为仄,+为可平可仄。

注5)仄韵即在仄声字上押韵,平韵亦然,下片第三句不押韵,上下两片换韵。

填词应严格按照格律进行,起码不能一首填下来,跟格律对应的字没几个,那不叫填词,写出来的东西也不叫《清平乐》。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7-08-19
4,5.7,6.
6,6.6,6.
第4个回答  2018-03-15

古诗词照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