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子自残怎么劝?

如题所述

家长应当如何引导孩子改变“自虐”行为

1. 学会与孩子沟通

孩子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自虐”行为,在其背后一定潜藏着许多的原因。家长们如果自行去揣测的话,是解决不了相应的问题的。这样来看,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家长可以寻找机会,最好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下,同孩子进行沟通,询问一下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所导致孩子出现“自虐”的行为。

(1)“宝贝,你为什么要去咬自己的胳膊呀,这多疼的。”

(2)“宝贝,你为什么喜欢用头去撞墙,难道不疼嘛。”

当然,家长不要用质问的口吻去询问孩子,这样不但不会让孩子愿意和我们沟通,还会加深对孩子的伤害,让孩子会变本加厉的出现“自虐”行为。


2. 让孩子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

孩子的情感表达容易出现偏差,才往往导致孩子出现“自虐”行为。所以,教会孩子正确的表达心中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家长要引导孩子停止改正掉“自虐”这样的表达情感的方式,教会他们使用正确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情感。

(1)我们可以让孩子通过运动的方式来抒发自己心中的不愉快,将自己内心的压力释放出来。

(2)可以让孩子将自己的不愉快写在纸上,并扔掉。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心理学家沛地认为,当人们把心里面不愉快的烦恼、压力写在纸上,再将纸张丢进垃圾桶里以后,确实能够舒缓负面情绪

当孩子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时,自然也就不会出现这种“自虐”行为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6-20
当一个人心情低落时要么滔滔不绝,要么沉默不语。其实那个滔滔不绝的更好安慰,他愿意把心中的不快全都吐出来,只要安静的当个聆听者,听他唠叨完,再顺着他的意思安慰一下,他的心情就会好很多。但是沉默不语的人,把烦恼和痛苦都藏在心里,这种情况是最不好安慰的。只能陪着他一起沉默,或者说些笑话让他慢慢放下心里的负担,把烦恼说出来,才能好继续安慰他。当心情不好的人把烦恼说出了,才能知道事情的起因,往往当局者迷,在死胡同里爱钻牛角尖,做为旁观者更容易看清事情的面貌,但是有一点要注意,整件事情只是你听他说出来,心情不好时,在看待一件事情,难免带有自我主观意识,会把烦恼和痛苦夸大。总认为自己就最受伤的那个人,不然怎会心情不好,需要人安慰,要客观的分析事情的本来面貌,做出正确的判断。
第2个回答  2022-04-03
等她成熟了 就清楚了 让她自残去吧 不自己走到最后 没看见悲哀的结果 她就永远也想不通
第3个回答  2022-03-27
告诉他生活的意思,人生的美好,世界的美好,遇到困难没什么大不了的,要相信总有美好的事发生,让她不要放弃自己,她可以好好生活,会开心快乐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2-06-19
女孩子自残的话,最好先带她去正规的心理医生那里咨询一下,检查一下她心理是否健康,如果有问题应尽早干预治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