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中的申论考试是什么?

如题所述

申论考试主要通过报考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报考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申论考试全部为主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50分钟,满分100分。申论材料通常涉及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要求报考者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能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准确流畅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

  四、申论考试的命题与阅卷
  (一)命题材料的选题与组成规律
  1.命题材料的选题
  命题材料的选题具有以下特点:
  侧重于社会问题,而不是侧重于政治问题。
  侧重于中观社会问题,过分宏观的社会问题或者过分微观的社会问题一般不会命题。
  属于不“冷”不“热”的社会问题。特别的热点也会在命题中回避,而已经过时的社会问题已经没有“申论”的价值了。
  国家公务员申论命题侧重于政策,地方公务员申论试题侧重于具体事件。
  2.命题材料的组成规律
  命题材料的组成规律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按照松散的时间顺序排列材料;
  第二,按照模糊的逻辑顺序排列材料;
  第三,按照社会现象因素(现象、本质、原因、对策)排列材料;
  第四,堆砌命题材料;
  第五,围绕某个主题,打乱逻辑、时间顺序排列材料。
  (二)申论命题规律
  1.大纲解读
  申论主要通过应试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应试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申论材料通常涉及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要求应试者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能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准确流畅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摘自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申论部分
  申论是考什么的?几乎所有考生在复习准备的时候都会遇到这个问题。有的人在紧张的学习之余看了许多政治书籍,有的则在背诵议论文,当问及申论是考什么的时候,很多考生一脸茫然。
  申论考试没有指定教材,也没有官方复习材料,只有区区几十个字的大纲。但是,就是这个字数不多的大纲给了我们一个关于申论的清晰描述:
  第一,申论考查的是能力不是知识的临时记忆。既然是能力,就是在速成方面存在困难。因此,在
  平时我们就要养成观察与思考的习惯,由习惯慢慢变成能力。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能力需要培养。申论考查的能力包括:概括、理解、分析、对策、综合等能力。
  第二,申论考查的是现实性较强的社会问题。这些社会问题对政治、经济、法律、公共管理、公务员制度、道德、科技和文化领域的知识均有所涉及。
  第三,申论需要准确理解材料内容。
  第四,申论的题型比较复杂,没有定论。“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就意味着申论可以从多方面出题和答题。
  第五,申论的答案绝大部分出自材料,是从材料总结而出,不是凭空想象和杜撰的,更不是任意歪曲或更改的,一切都是“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
  第六,绝对不能抄袭资料原句,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提炼和加工。
  第七,语言要准确,不能似是而非;语言还要流畅,防止假、大、空语言充斥于卷面。
  第八,材料与材料之间具有逻辑关系。可以说,每一则材料都可能是答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公务员考试几乎没有废材料,材料与材料之间是递进或平行关系,每一个材料都能构成答案的一部分。有些地方公务员申论试题具有一些多余材料,试题里面的材料不能构成答案,这是考生应该关注的特殊现象。
  第九,申论文章的标准不是凭主观好恶选材,不是尽情张扬个性的放言宏论,而是准确把握一定的客观事实(背景资料),对提问做出必要的说明,然后在此基础上发表中肯见解,提出方略,进行论证。
  第十,申论文章的判断标准,可以参照官方使用的“策论”。文字具有规范特色。
  第十一,申论文体有几个基本要求:深刻反映政务工作需求;具有远见卓识,见解精辟;解决文体具有针对性以及可操作性;文辞有表现力,文理通顺。
  第十二,考试所提供的背景资料,是经过初步加工的半成品,头绪往往并不是很清楚,前后的顺序也未必很有条理,反映的问题甚至有模模糊糊的痕迹,因为不分明,因此需要考生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完成对背景资料的进一步梳理。
  第十三,申论是模拟公务员日常工作性质的能力测试,这就要求考生根据材料来自觉进行角色定位,并进入公务员角色来进行政务或社会事务的处理。
  第十四,要学会运用行政管理、法律、经济、人文科学的知识分析问题,懂得工作程序,讲究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服务质量。
  第十五,申论不是文学创作,并不拘泥于现成的文体,要把材料的观点与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观点进行有机统一。
  第十六,申论的观点不能偏激,努力做到客观公正,因为公务员是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者,社会现象的出现与公务员和政府政策的制订和执行具有某种程度的联系,因此,申论不能出现感情过激的观点和词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1
申论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为主观性试题,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在注意事项这一部分,我们要注意选择黑色的钢笔或签字笔进行作答,字迹要工整,考生可以在平时训练时就养成用黑色笔答题的习惯,同时注意练字。
第二部分给定资料也是试卷占比最大的部分,在备考时就注意对一个问题的全面分析,看见问题的不同方面,同时也要多阅读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等内容增加积累。
第三部分申论考试的作答要求,在作答要求里主要有五大题型,分别是归纳概括、综合分析、提出对策、贯彻执行和申发论述即大作文五种,考生在备考时不可忽视任何一种题型,平时要每种题型都要做到,对每一种题型的答题思路都记住。在平时做题时一定要注意字数的要求,注意锻炼语言的简洁性,注意培养概括能力。

加群交流

群内答疑更及时

关注有礼

关注提问专人解答

线上学习

免费公开课等你来

在线题库

各类考试模拟练习

    官方电话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
第2个回答  2020-03-10
申论考试所要求的阅读理解能力,与一般文章的阅读能力有些是完全相同,主要表现在对以下能力的考察上:
认读能力:
认读能力是阅读中应首先培养的最起码的能力。缺乏这种基本能力,阅读就无法进行,因为阅读是借助对文字符号的感知而进行的。

理解能力:
所谓理解能力就是培养阅读的悟意明理能力,是由认字识词的感性阶段到理解内容的理性阶段的深化,它是构成阅读能力的核心部分。阅读中的理解消化能力,要求在了解一字一词表面意思的基础上,进而理解语言文字之间的内在意义及内部联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篇章结构、写作方法。理解是阅读的深化,是阅读的关键,是阅读的诸能力中至为重要的一种能力。

评论能力:评论能力,是指对文章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全面评价和深入品评的一种能力。评论能力,不仅是写作中十分重要、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能力,而且是阅读的各种能力中较高的一种能力。
    官方电话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
第3个回答  2014-01-02
您好, 中政行测 和 中政申论 备考平台为您解答!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申论到底是什么?很多初次备考的考生都有同样的疑惑。我们都知道申论就是“申而论之”,但是它究竟是抒情散文还是记述文还是议论文?我们需不需要用上华丽的辞藻?适当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要歌颂一下赞美一下抒情一下有助于拿到高分?有过备考经验的同学对于这样的问题肯定会觉得好笑,实在是太小儿科了。但是这些问题真的好笑么?不尽然!把这些基础性的问题弄清楚有利于我们快速了解申论。 那么,申论的常规题型有:归纳概括题、提出对策题、综合分析题、应用文写作、大作文写作等,每种题型都有属于它自己的答题思路。申论不是散文也不是记述文,它不需要华丽的辞藻堆砌,也不需要抒情和赞美,请牢牢记住——申论是行政性议论文,这些我们都要一一搞清楚,只有透彻了解了这些才能初窥门径,逐步在脑海中搭建起申论答题的框架。 如仍有疑问,欢迎向"中政行测在线备考平台"和"中政申论在线备考平台"提问,我们会及时解答。
第4个回答  2011-10-28
类似于作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