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读书名言

如题所述

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2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4、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5、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
6、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巴罗
7、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雨果
8、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14、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15、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歌德

16、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
17、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
18、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1、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2、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郭沫若

3、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

4、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5、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6、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7、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

8、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徐特立

9、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10、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11、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余秋雨

12、如果把生活比喻为创作的意境,那么阅读就像阳光——池莉

13、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14、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之

15、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之

16、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鲁迅

17、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17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 主要采用的是法家学说,而不是儒家学说。独尊儒术,是汉武帝时的事情。


秦国自商鞅变法起,就开始采用法家思想,作为治国根本。以法为本的思想,对于当时打击奴隶贵族、推进封建化进程,是有积极意义的。这一指导思想,至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仍被保持。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用法家思想治国,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秦国几百年来的法家传统,二是六国虽然完成了形式上的统一,但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传统,也使秦朝社会意识形态多元化,没有完成思想上的统一,许多社会矛盾也没有解决。所以秦始皇希望用严峻刑法加强统治。

秦始皇统一之初,以淳于越为首的儒生官员,反对当时的郡县制,而要延续奴隶社会时期的分封,即分封子弟,代表的不是历史的进步,而是历史的退步。秦始皇采用李斯的建议,开始烧毁儒家著作,禁读儒家作品,后来还发生了著名的“焚书坑儒”事件。

汉代著名大儒董仲舒,把儒家学说与阴阳五行相结合,提出了一套“天人感应”的学说。汉武帝曾三次就天人问题,对董仲舒进行策问,第一次是问是的如何巩固统治;第二次问的是治理国家的道理;第三次问的是天人感应问题。史称“天人三策”或“天人三问”。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的核心内容有三点:自然现象都是人为原因导致的,自然灾害是上天对人类不行德政的惩罚,如果人做得好,上天会降祥瑞;君权神授。皇帝的权力是上天赐予的,皇帝就是“天子”,反对皇帝就是逆天行为; 以德治国。在全国推行德政,使社会秩序安定。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完全符合封建统治巩固自己权力的需要,所以汉武帝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绵延近两千年。

至于题目中提到的孔子名言,实在太多,有教育的,有个人修养的,有国家与社会治理的,从《论语》中大都可见。在此也简单为大家理顺一下儒家思想发展的大致脉络。

儒家思想产生于春秋时期,但在春秋战国时代,那一套推行“礼乐”的社会治理方案,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有太大的差距,所以并不受各国欢迎。儒家学派后来发展出两条路线,一条是以荀子的为代表的”性善论“,一条是以孟子为代表的”性恶论“。直到汉代董仲舒,儒家思想才算走上主流。但到唐朝,佛家思想大有与儒家思想分庭抗礼之势。

儒家思想发展到宋代,出现两位集大成者,一是朱熹的”理学“,二是王阳明的”心学“,都在中国哲学和思想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第2个回答  2021-01-23
孔子的名言有很多,基本上家喻户晓。比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言必信,行必果等等。秦始皇并没有独尊儒术,而是焚书坑儒。独尊儒术的是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3个回答  2021-01-21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建议汉武帝实行的统治政策。所谓的“罢黜百家,表章六经”、“推明孔氏,抑黜百家”指的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前者是后者的别名。
第4个回答  2011-10-30
巧言令色,鲜矣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