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时指挥官的命令怎么传达给士兵?

如题所述

击鼓进军,鸣金收兵!


古代通讯条件较差,在环境复杂的战场之上,将军是很难凭借自己个人的喊话动作去传达指令的。所以我们看到历史上有很多时候,战争的失败,不是“打不过”,而是因为错误的信息,导致了溃败。

比如说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东晋大军渡河进攻,还没怎么打呢,结果前秦军中有人高呼秦军败了,结果后面的前秦大军以为真的败了,就开始溃退。号称百万之众的前秦大军,面对八万北府军,兵败如山倒。

秦兵小却,朱序在陈后呼曰:“秦兵败矣!”众遂大奔。


所以,在战场上一个良好的信息沟通是非常重要得,特别是将领与士兵之间,这样才能做到指挥协同,令行兵至!

所以古代战场上,将领为了能向士兵传达军令来指挥战斗,想出了不少办法。

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第一种是在战场上通过特殊的声音来传达军令。

为了达到指挥部队的目的,可以采用击鼓或者敲锣的方法。

一般情况下,通过击鼓的次数就可以判断上级的军令是什么,这些都是提前规定好的,但也是一些比较简单的命令,毕竟在战场上太复杂的命令是不太有利的,如果需要撤退,就会击锣。

也就是咱们常说的“击鼓进军,鸣金收兵”。

第二种是在战场上设置专门的传令兵。

为了能够及时准确的获得上级军令,还要设置不同级别的士兵,从最高级别到最小官职的士兵,这样通过分层的管理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军令传达的时间成本,做到了有效指挥。

在电视剧《军师联盟》里就有这样一段场景,司马懿和诸葛亮战场对话,底下都有一排士兵,负责传话。他们就相当于传令兵。


所以,传令兵得嗓门大!

当然了,传令兵更多得是“动作传令”,因为“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战场上得嘈杂环境,很容听错的,搞错了指令可就麻烦了。

所以传令兵传递的动作指令是比较简单的,只有向前,向后,向左或者向右这样比较简单的命令,这主要是因为大多数的士兵不认识字,只是接受指令,并采取行动,所以在指挥的过程中一般不会出什么差错;

第三种,在战场上通过旗帜的颜色来传达军令

根据《通典》记载,在军中有5中颜色的旗帜,白色表示向右或向西,青色表示向左或向东,黑色表示向后或向北,红色表示向前或向南,黄色则代表中部方位,当士兵们看到不同颜色的旗帜升起时就得到了上级的军令,从而采取行动。

如果军中的大的旗帜倒下,则表明开始逃跑,无需再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07
可以通过敲击战鼓传达给士兵,通过击鼓的强弱旋律等从而达到指挥的作用,在一些距离较远的地方,还会通过烽火台点燃狼烟来传递信息。
第2个回答  2021-01-07
通过指挥官身边的士兵去传达给其他士兵,因为指挥官身边是有人去传达信息的。
第3个回答  2021-01-07
将军的命令都会下达给各个队伍的队长,由队长将命令传达给士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