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战争是袁绍人生中的关键转折点?

如题所述

公元200年,袁绍和曹操分别率大军于官渡大战,在这次大战中,曹操以不到袁绍五分之一的军力大败袁军。此战奠定了曹操一统北方的基础,而袁绍则一败涂地,仅两年后就逝世了。

出身官宦世家的袁绍为何败给了身为宦官之后的曹操?况且在官渡之战后,袁绍的势力依然要强于曹操,为何仍会分崩离析?

官渡大败并没有动摇袁绍根基

袁绍之所以在官渡之战中大败,公认的原因是曹操在许攸的建议下,派兵偷袭了袁绍在乌巢的粮草仓库,使得袁绍麾下大将张郃、高览缴械投降,军心动摇以致袁绍大军崩溃分崩离析。袁绍的十万大军在此战中十损八九,而曹军仅仅损失不到万人。

官渡之战后,虽然袁绍损失惨重,但仍然坐拥河北四州。曹操虽然也占据兖、豫、徐三州,但是这些地方自桓灵二帝以来就饱受战乱,土地贫瘠人丁稀少。所以,不管从军力、财力、物力各个方面,此时的袁绍依然十分强势,仍有着东山再起的机会。

建于官渡之战上的官渡古寺

但是仅在短短数年后,曾割据一方的袁氏政权便分崩离析,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此等局面?

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果说官渡之战的失败没有打垮袁绍,那么仓亭之战就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官渡之战结束后不久,袁绍所占据的冀州便发生了多起叛乱,反叛的原因并不难猜,在经过如此大的沉重打击后,袁绍麾下便有一部分将领见风使舵,认为袁绍气数已尽,便趁着袁绍兵败之时起兵反叛,意图另谋高就。

根据《三国志·袁绍传》记载:建安六年四月,冀州诸多郡城发生叛乱,袁绍率军平定,不多时便顺利平定了叛乱,再度投入到下一场战争的养兵蓄锐中。

官渡之战的失败也被世人认为是袁绍势力垮台的原因,这种观点不无道理,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官渡之战并没有彻底打垮袁绍,真正令袁绍失去和曹操抗衡能力的,是一年后的仓亭之战。

在官渡之战大败后,袁绍回到河北养精蓄锐,和他的三个儿子汇合,意图再次南下,一举消灭曹操。经过数月的准备,公元201年冬天,冒着凛冽刺骨的寒风,袁绍率军抵达平丘,意图在此渡过黄河攻取陈留,再由陈留攻入许昌。 但是曹操听取了谋士郭嘉的建议选择率军北上,直击袁绍,于是,双方在仓亭相遇。

袁绍吸取了官渡一战的教训,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不急于进攻,寻找机会伺机出动。曹操采取麾下谋士程昱的"十面埋伏"之计,主动撤退到黄河边,命许褚引诱袁军发动攻击。此时的曹军背靠黄河,背水一战,再次将袁军击败,而当袁绍率领残军败将杀出突围败退时,事先埋伏的精兵悉数出动,杀的剩下的袁军丢盔弃马。

仓亭之战将袁绍东山再起的希望彻底打破,此后,袁绍就再无实力与曹操一较高下,此战也彻底决定了河北最后的归属。

兄弟相争致使集团分裂

再次兵败的袁绍回到河北后,不久便因为旧疾复发,于公元202年6月病逝。

据史料记载,袁绍平时善待子民、素有德政,深得百姓爱戴,他去世的消息传出,冀州百姓没有不伤心而泣的,一时间整个冀州被悲痛包裹,沉浸在一片眼泪之中。此时的冀州虽时值仲夏,却给人以寒冬的悲凉萧瑟。

袁绍死后,偌大的袁氏集团群龙无首,由于他没有指定继承人,他的儿子袁谭、袁尚为了争权而刀剑相向,使得本就弱不禁风的袁氏集团出现了巨大的裂痕。

虽然袁绍留下了广阔的四洲之地和巨量的人口,但是不管是袁尚还是袁谭,在面对曹操时均取不到半点优势。兄弟二人各自为战,心高气傲,谁也不服谁,最终被曹操逐一击破,袁谭也死于乱箭之下,袁尚则逃往辽东地区,却被公孙康所擒并杀害。

其实袁氏兄弟并非没有机会南下打败曹操,与曹操相比,他们坐拥富余的四洲之地,有着百万人口,更有袁绍打下的坚实基础。只要他们能齐心协力,稳扎稳打,未尝不可以与曹操掰掰手腕。此外,袁绍死后,曹操用了5年的时间,才彻底平定了河北地区并收入囊中,可见袁氏家族在河北的根深蒂固,也更说明了袁尚、袁谭二人的目光短浅和贪权迷恋。

除了仓亭之战和二袁相争,还有一些学者提出了袁氏集团的垮台是因为袁绍个人的能力不足、优柔寡断,如没有听取田丰之言、面对许攸的建议犹豫不决等等。

但实际上,袁绍的个人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在那个群雄割据的时代,袁绍能够不费一兵一卒就拿下冀州,歼灭公孙瓒,并且用十年的时间扫平河北,期间数十次战争无一败绩,而且直到袁绍死时,曹操都没能越过黄河一步。在这样的功绩面前,"袁绍能力不足"这种观点显得有点以偏概全了。

诚然,袁绍没有听取许攸的建议,进而导致了许攸投奔曹操和官渡之战的惨败,有一点不够坚决、优柔寡断的性格。但是袁绍不仅仅是一个政治家,他还是一个带兵打仗的将领,需要为手下数十万士兵负责,这决定了他需要对每一个决策的制定和实行都需要有严谨周密的考量,因为一旦出现失误或者轻易听信他人之言,后果轻则损失兵马,重则兵败人亡,回归尘土。

袁绍之死使得大厦彻底倒塌

此外,河北的连年大旱也是袁氏集团的垮台的一个侧面因素,而袁绍个人的身体原因也不应该忽视。

袁氏集团势力要想与曹操势力抗衡,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前提条件,那就是袁绍不能死。偌大的集团内部虽然很多将领,但是真正能领导群雄抗衡曹操的,唯有袁绍一人。

在冀州长达十余年的接连征战中,袁绍就已经埋下了病根,在仓亭之战后不久,袁绍便旧疾复发,不治身亡。可以设想一下,就算袁绍在官渡之战时听取了田丰、许攸的建议,打败了曹操,也不能避免两年后死亡的来临。届时,袁绍一死,局势便又会扭转,曹操势必乘机反攻,最后袁氏家族仍然会垮台。

所以,袁绍活着的时候,即使袁氏势力内部派系林立、彼此水火,但在袁绍的领导下,仍然可以像一个集体一致对外。但袁绍死后,没有人可以服众,彼此之间谁也不服谁,势必会导致群人各自为政。可以说,袁绍的死,为袁氏势力的覆灭点燃了导火索。

纵观袁绍的一生,有过年轻时期的意气风发,有过一马平川的英姿飒爽,也有过病榻之上的悲愤怆然。歼灭公孙瓒坐拥四洲是袁绍人生中的转折点,而他的死,则是整个袁氏势力的分水岭,也许对袁绍的最好评价是"一时之杰,而非一世之才"。

袁绍死后五年,曹操一统北方,在平定邺城后,他亲自到袁绍墓前吊唁,痛哭流涕不能自已。站在这位曾经亲密如间的发小墓前,想必曹操的心里,也会荡起一丝涟漪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01
袁绍是东汉末年的重要人物,反董战争、统一河北、官渡之战,战是他人生中三大转折点 ,这三大转折点不仅影响他个人的命运,更是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后,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实际形成。战是他人生中三大转折点 。
第2个回答  2021-03-01
第一是攻灭辽东的公孙瓒。第二是战略了冀州。第三是官渡之战。第四是统一北方大片领土之战。第五是与少数民族的战争。
第3个回答  2021-03-01
我认为官渡之战是袁绍人生的转折点,官渡之战后不久袁绍就去世了,导致袁家势力迅速衰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