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购买助听器以后应该怎么做言语康复锻炼呢?

如题所述

  许多耳聋患者对助听器佩戴效果的理解存在误区,他们往往希望一戴上助听器就能听到所有声音,并能听懂各种言语声,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作为专业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要求提出检验,帮助他们建立合理的期望值。使他们能够重新学习听声音并逐渐从助听器上得到更多帮助。佩戴助听器与镶牙齿、戴眼镜一样,需要有一段时间逐步适应,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其次,不同的人戴上助听器后会有不同的反应,适应所需的时间也有长短,因此,必须有计划的进行训练和适应。目前一般建议分四个阶段进行,总共需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每个阶段一周左右。
  第一阶段 先在安静的环境中使用,主要呆在家中,每天戴上1-2个小时来重新熟悉和分辨各种声音,例如:厨房做饭声、家里的闹钟声、家人的交谈声等。初戴助听器时,不要到闹市区或马路上,以防感到耳内嘈杂、不舒服。因为耳朵寂静了很长时间后,忽然听到很多嘈杂的声音,一下子难以适应。初戴时间也不宜过长,刚戴助听器时,可能会觉得耳内有堵耳感而不舒服,这也需要一个适应过程。慢慢地,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听到的声音增多了,即使觉得有些声音和以前不一样,有些陌生,这也是正常现象,但要坚持,不要灰心。
  在这一阶段,由于对助听器的使用不熟悉,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比较多见的问题是患者觉得助听器有杂音或杂音较大,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助听器佩戴者初戴时的不适应,耳聋患者平时因为听阈较高,除普通声强的谈话声听不到外,对外界环境的噪声也听不到,所以耳聋患者平时感到外界环境是一个“寂静”的世界。当戴上助听器后,助听器在放大谈话声的同时,必定对外界环境噪声也有所放大,这是助听器正常工作时的必然现象,因此,初戴助听器者要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并逐步培养区分谈话声和噪声的能力。
  (2)选配调试不当。感音神经性聋的患者,其听力曲线的特点多数为下降型曲线,其低频听力相对较好,而环境噪声主要频率为低频,因此,在选择助听器时,应选择信噪比高的助听器,并在调试时兼顾患者听力损失类型的同时,尽可能利用助听器的屏响曲线,抑制低频噪声。
  (3)盒式助听器本身的特点。盒式助听器一般功率较大,其输入噪声也相应的较大。

  另一常见问题是啸叫,其主要原因有:
  ①耳道式助听器的位置没放好,初次使用助听器的患者,对佩戴助听器的操作还没有完全掌握,因而佩戴不熟练致助听器佩戴不到位,产生反馈啸叫。
  ②耳背式助听器,可能是助听器的耳塞没塞紧,或所选的耳塞与外耳道直径不匹配。
  ③耳聋太严重,助听器音量开的太大或助听器外壳不适合。
  ④患者听到外界环境中尖细的声音而误认为是啸叫声。例如:在夏天患者听到知了的叫声而误认为是助听器在啸叫。
  再者,在此阶段,初戴耳道式助听器,或佩戴有耳模的助听器,患者外耳道常会产生压迫、疼痛、闷或痒等感觉。一般而言,外耳道出现均匀的较紧压迫感是正常现象,这是因为耳道式助听器或耳模在制作时,要比外耳道的直径要略大一些,以防止佩戴时出现放大的声音泄漏而出现啸叫,经过两周左右的佩戴,就会渐渐适应,如果是局部某一位置压迫过紧,甚至疼痛,可能是制作工艺的问题,可对助听器外壳或耳模作适当的修整。初戴没有安装通气孔的耳道式助听器或耳模时,出现外耳道发闷的感觉,也是一种必然的正常现象,经过一段时间佩戴后,就会适应,有极少数患者外耳道皮肤会对助听器外壳或耳模出现变态反应(过敏)如确实为过敏反应,只有更换机壳或耳模的材料。
  第二阶段 在对助听器有了初步的适应后,就可以戴上助听器到户外比较安静的地方,利用街道等提供的声音背景,观看街上所有事物并把听到的声音合理地分配到这些事物上,再闭上眼睛重复这个过程,看能否分辨这些声音,这时,可能会发现听到一些原来听不到的声音或者听到的声音比以前更清楚。在这一阶段,每天可适当地延长佩戴时间,当仍不能整天配戴。患者可能会出现如上所述的一些问题外,还可能会出现另一些问题,例如助听器没有声音了,其主要原因为助听器的出声孔或麦克风口被耵聍堵塞。有些患者耳道内分泌物较多,而平时未注意清洁耳道,也没有对助听器进行清洁处理,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这些分泌物容易堵塞出声孔及麦克风口,而致助听器无声。另一导致助听器无声的可能原因是电池电压太低或没电。
  第三阶段 这时候,对助听器可能已基本适应,可以走入公共场所,如菜场、商场等,调节助听器的音量直至听起来舒服为止,电脑编程全数字式助听器一般没有音量调节旋钮,助听器会根据外界环境声音的高低而有一定的压缩,使不同强度的声音有不同的放大,因而避免“小声听不到,大声受不了”。到了这一阶段,应尽量多和别人交流,比如和朋友或和一些陌生人谈话,但要让对方知道自己的情况,使之讲话速度尽可能慢,发音清楚,尽量多用简单句,这样有助于熟悉他人的言语声以及认识和控制自己的音量,目的在于发展和提高患者听觉-视觉或听觉叫交流技能。不过,每次交谈的时候还不宜太长,否则,可能会产生听觉疲劳现象。
  第四阶段 经过前几个阶段的使用,多数患者对助听器已完全适应,这时可整天佩戴,除了晚上睡觉或洗头、洗澡等特殊情况。可适应着看电视、打电话或参加音乐会,并会发现看电视所需的声音音量比以前轻了,更清楚了,与别人交流也轻松多了。打电话时,要适当调节一下电话的听筒与助听器的距离与角度,使之听得清楚又没有杂音,在这一阶段,还需适当地进行一些交流技巧的训练,使患者在交流时,能够通过改变交流环境(聆听环境)而提高聆听条件,从而获得交流所必需的信息,使能听到言语信号,逐渐提高使用听觉、视觉和上下文提示的能力。
  虽然对多数患者建议以上四个阶段的适应及训练过程,但个人对助听器的适应能力的差别较大,因此,不一定严格按照此过程,例如,年轻人接受能力好,比较容易适应,可适当缩短适应期;而对于老年人,由于老年性聋的听觉特点,其适应能力较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老年性聋高频听力下降,影响其对言语信息的获得;
  (2)听觉动态范围变窄,忍受声强能力较差;
  (3)脑内信息处理时间延长,理解快速或在混响嘈杂环境中的语言有困难;
  (4)音频选择能力差,因而在噪声环境中对语言分辨能力差以及过滤噪声能力差;
  (5)听觉感知的暂时整合和其他时间特点都明显变差,影响对语言的理解。因此,老年人可适当延长适应时间,在3个月内逐步递增佩戴的时间,并进行言语训练,建立患者的信心、耐心,以获得最大的助听效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1-01
老人吗?一般孩子语训的比较多!老人如果是初次佩戴,应该先在安静的环境中适应,每天的时候也是先由1-2个小时,时间慢慢的增加,适应了再安静的环境,再渐渐的到复杂的环境中去适应,先可以在家中和家人适应,再慢慢的接触其它人的声音。
第2个回答  2011-11-02
一般情况下验配时验配师就会交待清楚的,一开始在家里佩戴,时间上自己掌握,可以循序渐进地慢慢延长佩戴时间,先在家里佩戴与家人交流没问题后,再出去到嘈杂的环境与别人交流
第3个回答  2011-11-07
家人多给耐心
第4个回答  2019-07-08
首先应详细了解助听器的性能,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然后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一般可分五步进行:第一步是自己在安静的屋子里试听一些较为简单的声音,如钟表声、敲打物件声等。第二步,在安静屋子里听自己的发声,发声应从简单的声音、名词、会话到朗读书报。第三步,在较为安静的环境里同另外一个人缓慢地练习对话,对话应从简到繁。第四步,在安静地场所同较多的人(如4-5人)练习对话,其中有自己发言,也仔细听别人发言,同时并辨别是谁在发言。第五步,逐渐适应一般日常的社交活动。经过以上五步训练,可以取得好的效果,增加使用助听器的信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