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人们收入水平明显提高了,为什么不少人却感到压力胜过过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8

这就是时代前进中彰显出来的现象。两个人是同学,先一个聪明好学而且争强好胜,后一位则生活优裕无所事事,前位因自助而莸得丰盛的生活。后者因甘于现状而流于低层人群。前者对现状不满则去争取更好,后有对现状不满而牢骚满腹。前者明白一切好都是付出才智拼博而得,后者却怨恨 社会 不公。而没想到自己去争取。这就是 社会 压力,而智者会化压力为动力,愚者则牢骚满腹的希望快过共产主义,好让自己″按需得到分配"这就是现实。

是 社会 攀比心理,价值取向,价值尺度,增加了不少人的心理压力和生活压力。

一、人们收入水平确实明显提高了!

1、数据对比,不争事实。

70年代不同人群的收入是不一样的,例如:

01、农民的年收入平均每人只有一百多元。

02、学徒工的收入要高一点,18-20元左右。

03、工人是25-40元,看工种。

04、还有一些高学历的,例如大学生什么的会更高一些,45元起,但也不超过100元。

(70年代农村农民生活图片)

我国的 人均可支配收入 近几十年以来一直在上涨,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 1985年 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739 元;

2020年 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43834 元,与1985年的数据相比较的话,差距达到了 59.3 倍。

从人均可支配收入这个全国平均收入水平来做对比的话,1985年有2000元存款的话,相当于在2021年有11.86万元。说实话,即使 现在国人收入比较高,但生活成本也高, 很多家庭的存款金额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高,存款达到11.86万元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2、物价翻番,难以想象。

几十年来,全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明显的增长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但是, 物价水平上涨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上世纪 70年代初,物价低且极其稳定,多年不变。 日常用的咸盐、酱油、醋、豆腐都是8分钱一斤。馒头5分一个,烧饼7分一个,红糖月饼一毛一个,以上三种均收粮票2两。猪肉分三级,分别是7毛8、8毛7、9毛4一斤,冬储大白菜每斤5厘到1分,标准粉一斤1毛8分5 ,牛奶2毛6一斤,理发也是2毛6,洗澡是5分。

北京的饭店的价格也完全可以让市民接受。带肉的水饺1块4一斤。全聚德烤鸭8块一只,东风市场(东来顺)涮羊肉2块一盘,考羊肉串2毛一串,莫斯科餐厅奶茶3毛一杯,烤鸭加苹果3块8一份。

1985年 白菜的价格在0.106元每斤,现在的白菜价格大概在1.5元-2.5元一斤,也就是说, 白菜价格在35年 的时间里上涨了 14.1倍-23.6 倍。

二、 社会 攀比心理、价值尺度给人们增加了压力!

以前收入水平虽然不高,但是因为整个 社会 的消费水平都低,满足人们正常的生活消费已知足了。 社会 没有形成攀比风气。

随着改革开放,在“ 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 的政策导向下, 社会 更注重效益,收入差距渐渐拉大,私人资本追求超额利润的驱动力,使得原来的收入差距逐步发展为贫富悬殊, 社会 攀比机制发挥诱导作用,攀比心理逐渐在年轻人中膨胀。以前生活消费主要用于吃、穿、用才花多少钱?现在要买车、买房、高价学费要花多少钱?

以前农村结婚俗称“四大件” ,也就是“ 三转 (自行车、手表、缝纫机”、“ 一响(收音机) ”。

现在农村结婚也称“三大件”, 但这是压在全家头上的“ 三座大山 ”: 婚房,婚车,彩礼 (大红包20多万)。 哪一件都足够一家人犯难的

在上世纪 80年代 ,万元户可以说是非常稀少的,但不得不说国人即使是在再艰难,那也 不忘储蓄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这在任何时候都是很多人的想法。

根据相关信息显示,1985年我国的M2(广义货币)值是5198.9亿元,而2020年的时候,该数值已经上涨至218.68万亿,可以说从1985年到2020年,在这 35年 的时间里,我国的M2数值上涨了整整 420.6 倍,如果说以M2做对比,那在1985年如果一个家庭有2000元 存款 那就相当于在2021年拥有84.12万元。

粮食 可以说是我们生存下去的基础,以大米为例,在1985年的时候,大米的价格在0.25元左右一斤,而现在大米的价格有高有低,便宜的在3元左右一斤,贵的可能达到十几二十元一斤,在35年的时间里, 大米的价格也上涨了20倍, 也就是说1985年有2000元存款就相当于在2021年有4万元存款。

房价 为例,在1983年的时候,温州的房价为一平方68元,而在 1985年的时候,如果你有1万元,那你就有可能在北京买到一套四合院, 而现在呢? 现如今北京四合院一套的价值基本上都已经上亿 了。

所以如果以房价来做对比的话,1985年的2000元可能相当于现在的上千万了,可见 房价涨幅之大 ,涨幅之快,令人咋舌。

由于现在年轻人在 社会 攀比心理驱使下, 房贷,车贷,高学价, 使得人们 感到入不敷出 ,尤其是受疫情的长期影响,创业、就业形势严峻, 生活压力和精神压力也明显的在增大

这也是现实 社会 出现的越来越多的 剩男剩女 现象,和自愿 选择独身的生活状态的深层次原因。

(图片源于网络)

明明人们的收入水平明显提高了,为啥还有不少人却感到压力胜过过去呢,这个其实就是人的一种不满足造成的,真正混日子的人,有几个人说自己有压力的呢,有压力的人基本上都是有责任心的人,都想多挣钱,去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比如说:大家说的买房子,如果你就单纯的只想有房子住,你可以买地方偏一点的,面积小一点的。这个费用就会明显的少很多。可是一般情况下,这些人就是借钱或者贷款也要买大一点的,位置好一点的,然后就欠下一堆债务,这个压力难道不是自己给自己增加的吗?还有就是买车也是这样,国产便宜的几万块的车比比皆是,但是身边人开的都是十多万,甚至几十万的,不能买太便宜的,不然没有面子,好家伙一下子就多花出好多万,这个压力不是自己给自己的吗?其实任何人有多大的头戴多大的帽子,前几天看一个友友说她家的保姆,一家人租一套房子,人多房子小,全家人还其乐融融,快乐无比。人家没有压力吗?也有,但是人家想的清楚,看的明白,人生不过如此,何必纠结生活质量有多么高,只要全家人幸福快乐就好,这说明什么,其实压力很多时候是自己给自己无形套上的枷锁。

明明人们收入水平明显提高了,为什么不少人却感到压力胜过过去?

明明人们收入水平明显提高了,为什么不少人却感到压力胜过过去?

的确,现在人们收入高了,但是不可否认,人们的欲望水涨船高,因此还是感到压力非常大。

清朝流传下来一首打油诗,说的就是这个问题。

例如,笔者记得年幼时候,我们一家九口人住三间草房,大约30平米左右(人均3.3平米),如果按现在的标准,不可想象那时候日子是如何过下去的,但是那时候实际上多数家庭,都是差不多的样子,谁也没觉得生活有压力,假定现在的人穿越到几十年以前,试试压力大不大?后来参加工作,但是多数家庭是两间砖房三十五平左右,另外有一个五平米左右的小储藏室,那时候家庭一般是四五口人,人均面积九平米左右,人均住房比以前已经大了两三倍,那时候个别老资格正科级干部住的房子也不过四五十平米。

现在看了一下周围的朋友,多数家庭有两套房,二百平左右,另外还有车库、储存室三十平左右,平均四口人,人均面积在近六十平米了,但是还有不少人在筹划买房。

可以这么说,现在压力很大,但是和几十年前相比,生活水平的确提高了无数个档次。七十年代,老师讲课的时候,共产主义是什么,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要按当时的目标,那么不用说当时认为几百年以后才能实现的这种生活,实际上早就实现了。

另外,现在整个 社会 整体收入水平高了,但是贫富不均的问题比以前突出了。例如有的小区保安,一个班12小时月收入仅有千余元,而有的明星,拍一部电视剧就进账上亿。对一些贫困家庭而言,的确生存的压力比较大。

收入应该和物价挂钩,收入提高了,物价也提高了,人们对于自己的生活水平,往往和周围人作比较,以划定自己的生活水准。这是一种普遍现象,因为普遍性,也不好作批评。

社会 再给一些固定压力,这种外在和内在的压力同时给予,使人们感到亚力山大。

这个问题出的比较现实,这也是很正常的事实,改革开放创新发展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了许多,人们就是觉得压力挺大的,就是因为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 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 社会 就是一个竞争的 社会 ,有竞争就有压力,因为人们都不愿意成为竞争的失败者,如同 体育 比赛一个道理,都愿意成为赢家。

二是文革时期因为四人帮江青集团的破坏,人们都是吃不饱饭,衣服褴褛,面黄肌瘦的样子,都是赚差不多的钱,都是住在简陋平房里,家家都是没有厨房没有厕所,因为那个年代是平均主义大锅饭,所以你穷我我穷大家都穷,就没有压力了。

三是现在一些人自己找压力,总有不切实际的思想,整天想着改变命运,实现财务自由,幻想一夜暴富一举成名,所以压力很大。

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压力越大动力越大。在一个天然公园,为了提高鹿的种群数量,人们赶走了狼群。结果,不但没有增量,反而减少了鹿的种群数量。原因是鹿群没有生存危机后,变得慵懒了。没有高度紧张的生死警惕,没有躲闭捕猎的奔跑,鹿的身体肌能严重退化,疾病流行,衰老周期加快,人们只好又请回了狼群

实事求是的说,现在收入水平,提高了很多,这是不容置疑的。都是,收入多是一回事,消费水平也在飞速提高当消费水平高到使人透气困难的时候,自然就会觉得压力胜过过去。咱们做一个计算。在北京,平均工资不到一万(具体数不清楚,好像看到网上有平均8000左右的说法),咱们拿一万说,一年十五万算吧,不要说买市内的十几到二十万一平米的房子,就按平均房价,五万左右一平米,买一套六十平米的房子,需要二十年不吃不喝才行,压力不大吗?再看治疗疾病,药的价钱逐日增加,普遍感觉治病贵治病难,压力不大吗?教育的压力就更大了,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在加大改进力度,可人们一半会儿还不能摆脱教育的压力。压力大,是客观存在,有感觉是正常的。何况,如李总理所说,还有六亿月收入在1000元的人民,他们的感觉,你可以把自己放到那个收入,想想该怎么过呢?不能看那百分之五左右的人群,对于大多数收入在月收入一万元以下的人群来说,感到压力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当然,对于人们来说,能够看到国家人口众多,矛盾不少,改进需要时间,国家正在努力改善民生。希望就在前方。信心满满,跟着国家的步伐,会好的!正像一个苏联老电影上说的:面包会有的!压力是暂时的!

过去吃大锅饭能有什么压力?干好干坏一个样,月底拿的工资大多数都是36块5毛(转正的二级工),物质短缺,大家都穷但心理都平衡,不患贫而患不均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 社会 矛盾激化的主要心理动因。

因为人们对挣钱的欲望、对财富的欲望是随着挣到钱的数量越来越高的。钱越少,欲望越低——他知道挣不到,所以也就没有那么大的指望和压力。看到自己挣得钱也比原先多了,周围人挣得钱也比原先多了,自然就会撩拨起他对财富的欲望。有才能的人太少呀,挣钱的本领很难水涨船高呀。

就真相来说,人的欲望其实是无限的。改革开放前,因为都很贫穷,所以每个人都没有太高的挣钱欲望,所以压力也就小。

吃穿住用行教育的消费水平高了,也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过去买的是自行车,现在买的是轿车。

所以,攀比心理不能过分强烈。要把压力控制在适度的程度,否则会影响身体 健康 。既要努力,又要学会放过自己。实在达不到的,就合理的降低自己的期望值,千万别跟自己的 健康 过不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