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如何保养?

如题所述

保护耳朵分为保护耳朵内部和保护耳朵外部。保护耳朵内部常见的方法如下:

1、尽量不要到声音比较嘈杂的环境中长待,如长期接触机器轰鸣、人声嘈杂等各种噪音。否则会影响到听力,甚至导致耳鸣耳聋。

2、不要过长时间的使用耳机听音乐或者煲电话粥,否则很容易损伤人的听力。

3、避免不当挖耳,平时不要用小木棍、发夹挖耳朵止痒,以免损伤耳道深处的鼓膜,甚至造成外伤性鼓膜穿孔、化脓性中耳炎等疾病。

4、避免耳朵周围高压的影响。参加游泳、跳水等运动时,注意不要让耳朵先接触到水。在游泳时最好戴上耳塞,防止游泳池里面的脏水进入耳道,引起耳朵的炎症。一旦耳朵进水,要采取各种方法把水引流出来,保证耳道的清洁干燥。

5、可以经常按摩耳部,促进血液循环。平时饮食中要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和营养神经的药物等。

6、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以免药物毒性引起耳聋。

保护耳朵外部的常见方法有:

1、避免耳朵被冻伤,天冷要注意耳朵的保暖,可以戴帽子或耳罩。

2、注意避免外界对耳朵的伤害,如划伤、烧伤、烫伤等。

3、不要过度拉扯耳朵,用力过猛的话很容易引发耳膜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6-19
夏季耳朵如何保养
耳朵就像一个声纳接收器,让我们可以听到来自四面八方不同的声响。想要有好的听力,游完泳或洗完头之后,用正确的方式让耳朵保持干燥,千万不可用手指或异物掏挖,以免引起发炎。
1、耳朵不要进水——炎炎夏日,正是游泳玩水的好时机,不过,如果耳朵不小心浸水了,或是有异物进入,不赶快处理的话,很容易就造成外耳炎喔!
  成人的外耳道约有四公分长,且弯弯曲曲,如果不小心有水跑进去的话,应该立刻侧头并单脚跳,让水流出,如果还是觉得有水在里头,千万不可用手或其它东西抠挖,建议可使用细棉花棒(婴儿用)放在耳屏下朵口,侧头一边,让水分慢慢地被棉花棒吸出。正常来说,若水量不多,可藉由正常体温,自行将水分蒸发,因为耳道的温度约在三十七至三十八度之间。
2、不要常掏耳朵——另外,有些人玩水时会使用耳塞,我建议,可选用硅胶材质,较不会引起过敏。但如果是油性耳朵的民众,最好不要使用耳塞,因为耳垢遇水软化后,会被耳塞推到更后方,造成耳垢栓塞,引起发炎。所以,属于油性耳朵的人,最好先请耳鼻喉科医师看过,事先做一些清洁动作,才不会在下水之后乐极生悲!
  还有另一种状况是,耳朵有异物进入,除了不舒服感之外,有时甚至会影响听力,医师提醒民众,吃完东西后,手上还沾有食物碎屑或糖渣时,千万不可用手摸耳朵,因为到了半夜,小虫子和蚊蝇就容易被味道吸引,延着耳壳爬进耳道。门诊中常见许多小朋友会把一些小玩具塞进耳朵里,父母亲一旦发现孩子常抓耳朵、有分泌物或是有小虫子跑进去时,不要惊慌,也不可用竹棒掏。
  除了大家所熟知的照光外,还可用橄榄油、沙拉油或眼药水,滴二至三滴,把外耳道浸满,再侧一边使之流出。但要特别注意的是,使用的油类或药剂,必须是室温,过冷、过热都会影响敏感的耳朵,造成晕眩。若仍无法引出异物,就要赶紧请专科医师协助。
  特别注意——进入夏季,耳朵痒的病人开始多了起来。在夏天,这种病被称为霉菌性外耳道炎。霉菌性外耳道炎又称外耳道真菌病,是外耳道的真菌感染性疾病。每年一到夏天,霉菌性外耳道炎的患者就会明显增多,这是因为真菌容易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生长繁殖,夏天出汗多,而且游泳的人也多,外耳道容易进水或积存分泌物;夏天脚气患者多发,经常搓脚后不洗手就挖耳,或者用不干净的器具掏耳,都会引起真菌感染。另外,机体抵抗力低下,滥用抗生素也是导致霉菌性外耳道炎的因素之一。
3、保养耳朵——在耳朵的保养方面,平常要尽量保持耳朵的干燥,尤其是闷热的夏季,一旦发现耳朵有不正常红、肿、脱屑的现象,千万不要抠抓,否则会变成湿疹,最好是请医师开立抗霉菌药膏。医师也提到,其实对耳朵而言,最好的保养方式,就是「不要动它」,连耳扒子都不要用,因为耳壳是软骨,容易受伤变型,且一旦有伤口,又因血液供给不足,就更难痊愈了。如果是耳朵发痒时,可轻拉耳朵,或用布包一冰块,冰敷几秒钟、轻压耳屏等,都可有效止痒。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