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子骞葬于何地

要有历史记载,写明出处

第1个回答  2007-08-15
以孝行传天下的闵子骞,留给济南的除了他的孝行佳话外,还有他的墓园。

曾经荒废的墓园,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终于又开始整修。历经5年的整修工程目前已近尾声。
荒芜多年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闵子骞墓园整修工作已进入尾声。再有10余天工程将正式完工,但对外开放的日期尚未确定。

百花公园西北角的闵子骞墓园。这是一个破落的小院,杂草丛生,大院中赫然有一土冢,直径二三米,高约三四米,周围砌有三尺青石矮墙,土冢上有枯藤衰草,这就是济南市首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闵子骞墓园。

此墓只是一个衣冠冢

据有关史料记载“北宋始,传闵子骞葬于历城县城东五里”。北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在墓前建有祠堂,元、明、清各代屡建屡废。1979年9月,闵子骞墓被确定为济南市首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济南的闵子骞墓只是一处衣冠冢。据考证,费县有一处闵子骞墓,还有闵姓人家,自称是闵子骞的后代;济宁地区也有闵子骞墓;安徽等省也有闵子骞墓。

据史书记载,闵子骞后来成为费邑宰,管理费地。他治费很有成绩,但最后辞职随孔子去列国游学,病卒于长清县内。

传说北宋开凿小清河时,在济南北郊华山脚下挖到了闵子骞的石棺。当人们抬着石棺路过此地时,绳子断了。按照当时的习俗,棺材落到哪儿,就要埋在哪儿,于是这里就有了闵子骞墓。市博物馆研究员王建浩曾见到那个石棺,长2米,宽和高都只有三十多厘米,人不可能躺在这么小的棺材里,所以这个棺材很可能是后人假造的或只是闵子骞的衣冠冢。

闵子骞葬于何地,闵子骞不是济南人,为什么济南有一处他的墓穴……这些问题在学术上一直是个悬案。

石刻文化小博物馆

墓园正中位置是闵子骞墓,东侧是新修的碑廊,墓南侧是闵子骞祠。建成开放后,参观者可以从正门进入,正门、闵子骞祠、闵子骞墓处于同一条轴心线上。

闵子骞墓园什么时候能开放呢?据有关人士说,整修工程虽然即将完工,但尚有不少善后工作要做,墓园对外开放尚须时日。济南市考古所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整修前,闵子骞墓园所在的大院是临时仓库,我市各处发现的石雕、石刻等多堆放在这里。由于历史原因,这里还住着两户人家,负责闵子骞墓园的日常管理。

这些石刻、石碑该如何处置?文物部门的答复是就地安置,通过整理分类,妥善地把它们安放在墓园里,使墓园在纪念先贤的同时,也成为石刻文化的小型博物馆。

墓园文化功能需加强

提起闵子骞,须让时光倒流2500多年。

闵子,名损,字子骞,春秋鲁国汶上人。生于公元前536年,卒于公元前487年,系孔子著名弟子之一。

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闵子骞母亲身故后,闵父续娶。继母生了两个儿子。继母偏爱己子,虐待子骞。冬天,后母给闵子骞穿的是用芦花做的棉衣,给自己两个孩子的棉衣是用棉絮做的。子骞禁不住冷,父亲并不知情,反而斥责子骞懒惰,并用鞭抽他。衣绽处芦花飞出,闵父再去看后母之子皆厚絮,闵父又愧又忿,欲休后妻,将她逐出家门。子骞反为继母求情,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闵父这才饶恕了后妻。从此以后继母对待子骞如同己子,全家和睦。后人把这一故事称为“单衣顺亲”和“鞭打芦花”。

子骞为人沉稳持重,平时少言寡语,然而一旦讲话就很中肯。孔子特别称赞闵子骞,评价他说:“夫人不言,言必有中。”子骞注重“仁”的道德修养,淡漠仕途利禄。闵子骞的孝行备受后人推崇,明朝编撰的《二十四孝图》,闵子骞排在第三,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史上先贤人物。

这样一个先贤人物,留给济南的就是百花公园外的那座坟茔。

有关人士说,闵子骞墓作为济南优秀的名士文化遗产,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和价值。近几年来,每年都有来自东南亚等地的华侨来济南找寻闵子骞墓祭祖、参观,但都因其址尚未开放,只能乘兴而来,失望而归,市民也多次呼吁整修闵子骞墓园。专家认为,闵子骞的孝行,即使在今天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如何开发、利用和发挥闵子骞墓园的文化功能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