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第一人

如题所述

郑簠,清代著名书法家,字汝器,号谷口,出生于江苏上元(今南京)。他的祖籍福建莆田,家族在明洪武年间迁至金陵(今江苏南京)。郑簠继承了家传的医学知识,并以行医为职业,尽管有学识却不求仕途。他热衷于文艺,擅长收藏碑刻,尤其偏爱汉碑。
自少时起,郑簠便立志钻研隶书,致力于学习汉碑长达三十余年。为了寻找河北、山东的汉碑,他不惜耗尽家财,家中收藏的碑刻拓片装满了四大橱。孔尚任在《郑谷口隶书歌》中描述了他对碑刻的痴迷:“汉碑结僻谷口翁,渡江搜访辩真实。碑亭冻雨取枕眠,抉神剔髓叹唧唧”,生动地描绘了郑簠对碑刻的热爱。
郑簠精通隶书,也擅长行草书,并且擅长篆刻。起初,他师从宋珏,之后转而学习汉碑,尤其是《史晨碑》和《曹全碑》,尤其得益于后者。他的书法作品,字大小相近,粗细、疏密变化丰富,既保持了《曹全碑》的风格,又融入了飘逸奇宕的新意,被世人称为“草隶”。他在遵循隶书规范的同时,融入了个人的轻重用笔特色,有时使用枯笔,结构也不拘一格。与王时敏的作品相比,郑簠的隶书更接近汉人的风格,更具古韵。他的创新为隶书开辟了新的道路,对乾嘉以后的碑派书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后人将郑簠与擅长“六分半书”的郑板桥并称为“二郑”。包世臣在《国朝书品》中将他列为“逸品上”,与金农的隶书齐名,后人因此称他为清代隶书第一人。郑簠以行草书的笔意书写《曹全碑》的风格,其书法遒媚飘逸,开创了清代书坛崇尚碑学的新风尚。
作为清初积极参与访碑活动并致力于学习汉碑的重要书法家,郑簠的隶书受到了当时知名文士的热烈追捧。他提倡学习汉碑,对汉碑学的复兴起到了关键作用。他自言:“作字最不可轻易,笔管坦腔配到手,如控于钧弩,少驰则败矣。”他的隶书作品飘逸虚灵,生动秀丽。他的传世作品包括《杨茂源酬于附马诗轴》、《卢仝新月诗轴》、《浣溪少词轴》和《灵宝谣》等。
梁巘在《论书帖》中称赞郑簠:“郑簠八分书学汉人,间参草法,为一时名手。”钱泳在《履园丛话》中也提到:“谷口始学汉碑,再从朱竹垞(彝尊)辈讨论之,而汉隶之学复兴。” 清代金石考据学的兴起,结束了帖学近千年的统治地位,为书坛注入了新的活力,开启了以篆隶为主流书体的新时代。清代三百年的隶书创作,涌现出许多名家,其中郑簠、金农、邓石如、伊秉绶等代表了这一时期的高峰。郑簠广泛学习汉碑,尤其是《曹全碑》,在此基础上融入行草、《夏承碑》以及其他汉碑的特点,晚年形成了奔逸超纵、神采奕扬的独特隶书风格,成为碑学复兴的先驱,标志着清代隶书创作的第一个高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