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管理的流程?

如题所述

品质管理作业流程

品管类
(一)质量管理
第一条 目的
确保产品质量标准化,提高质量水准。
第二条 范围
产品及研究开发、设计。
第三条 设计质量管理作业流程
第四条 实施单位
工程部、业务部、品质管理部成品科及有关单位。
第五条实施要
(一)工程部设计程科,依据收集的CNS、JIS、UL等国内外有关规格的资料,以及业务部、质量管理部回馈的市场调查 >市场调查,客户要求,客户抱怨分析等资料,设计新产品及改良现有产品。
(二)设计完成,要经试作、检验、了解生产时可能发生的问题以及是否能达到设计的质量要求。
(三)试作不合格即检查修正,再试作。
(四)试作合格即会同有关单位制定用料标准、材料规格、零件规格、产品规格、作业标准、标准工时以及 QC工程表。
(五)设计的新产品如属客户订购者,则试作合格的样品,需经业务部送交客户认可後,开始受订,由企划室作生产企划。
(六)工程资料回馈有关单位,并确实执行规格、标准、蓝图等设计变更作业。
第六条 本办法经质量管理委员会核定後实施,修正时亦同。
(二)进料检验规定
第一条 目的
确保进料质量合乎标准,确使不合格品无法纳入。
第二条 范围
原料,外协加工品的检验。
第三条 进料检验流程
第四条 实施单位
品质管理部进料科、加工品科、及其他有关单位。
第五条 实施要点
(一)检验员收到验收单後,确依检验标准进行检验,并将进料厂商、品名、规格、数量、验收单号码等,填入检验记录表内。
(二)判定合格,即将进料加以标示“合格”,填妥检验记录表,及验收单内检验情况,并通知仓储人员办理入仓手续。
(三)判定不合格,即将进料加以标示“不合格”,填妥检验记录表及验收单内检验情况。并即将检验情况通知采购单位(物料部、采购科或外协加工科),请购单位,由其依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需要特采。
1、不需特采,即将进料加以标示“退货”,并於检验记录表、验收单内注明退货,由仓储人员及采购单位办理退货手续。
2、需要特采,则依核示进行特采,将进料加以标示“特采”,并於检验记录表、验收单内注明特采处理情况,以及通知有关单位办理入库或部分退回,或扣款等有关手续。
(四)进料应于收到验收单後三日内验毕,但紧急需用的进料优先办理。
(五)检验时,如无法判定合格与否,则即请工程部(设计工程科),请购单位派员会同验收,来判定合格与否,会同验收者,亦必需在检验记录表内签章。
(六)检验员执行检验时,抽样应随机化,并不得以个人或私人感情认为合用为由,予以判定合格与否。
(七)回馈进料检验情况,并将进料供应商交货质量情况及检验处理情况登记于厂商交货质量履历卡内及每月汇总于厂商交货质量月报表内。
(八)依检验情况对检验规格(材料、零件)提出改善意见或建议。
(九)检验仪器、量规的管理与校正。
(十)进料属OEM客户自行待料者,判定不合格时,请业务部联络客户处理。
第六条 本规定经质量管理委员会核定後实施,修正时亦同。
(三)制程管理作业办法
第一条 目的
确保制程质量稳定,并求质量改善,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第二条 范围
原料投入经加工至装配成品上。
第三条 制程质量管理作业流程。
第四条 实施单位
生产部检查站人员、质量管理部制程科及有关单位。
第五条 实施要点
(一)操作人员确依操作标准操作,且於每一批的第一件加工完成後,必需经过有关人员实施首件检查,等检查合格後,才能继续加工,各组组长并应实施随机检查。
(二)检查站人员确依检查标准检查,不合格品检修後需再经检查合格後才能继续加工。
(三)质量管理部制程科派员巡回抽验,并做好制程管理与分析,以及将资料回馈有关单位。
(四)发现质量异常应立即处理,追查原因,并矫正及作成记录防止再发。
(五)检查仪器量规的管理与校正。
第六条 本办法经质量管理委员会核定後实施,修正时亦同。
(四)成品质量管理作业办法
第一条 目的
确保产品质量,使出厂的产品送至客户处能保持正常良好。
第二条 范围
加工完成的成品至出货。
第三条 成品质量管理作业流程。
第四条 实施单位
质量管理部、成品科、生产部、物料部及有关单位。
第五条 实施要点
(一)加工完成的成品要经过成品检验合格後,才能入库或出货。
(二)确依成品检验标准实施检验,判定不合格批则退回生产单位检修,检修後仍需再经成品检验。
(三)库存成品必需抽验,以确保产品质量,避免质量变异的产品送交客户,发现质量变异即调查原因(必要时会同有关单位),作好防止再发措施,并通知生产单位检修。
第六条 本办法经质量管理委员会核定後实施,修正时亦同
(五)客户抱怨处理办法
第一条 目的
确使客户迅速获得满意的服务,对客户抱怨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以维持公司信誉,并谋求公司改善。
第二条 范围
已完成交货手续的本公司产品,遭受客户因质量不符或不适用的抱怨。
第三条 客户抱怨的分类
(一)申诉:这种抱怨是客户对产品不满,或要求返工、更换、或退货,於处理後不需给予客户赔偿。
(二)索赔:客户除要求对不良品加以处理外,并依契约规定要求本公司赔偿其损失,对於此种抱怨宜慎重且尽速的查明原因。
(三)非属质量抱怨的市场抱怨:客户刻意找种种理由,抱怨产品质量不良,要求赔偿或减价,此种抱怨则非属本公司责任。
第四条 客户抱怨处理流程
第五条 实施单位
业务部、质量管理部成品科及有关单位。
第六条 实施要点
(一) 客户抱怨由业务部受理,先核对是否确有该批订货与出发,并经实地调查了解(必要时会同有关单位)确认责任属本公司後,即慎妥抱怨处理单通知质量管理部调查分析。 (二) 质量管理部成品科调查成品检验记录表及有关此批产品的检验资料,查出真正的原因,如无法查出,则会同有关单位查明。
(三) 查明原因後,会同有关单位,针对原因,提出改善对策,防止再发。
(四) 会同有关单位,对客户抱怨提出处理建议,经厂长核准後,由业务部答覆客户。
(五) 将资料回馈有关单位并归档。
第七条 本办法经质量管理委员会核定後实施,修正时亦同
客户抱怨处是单(略)
(六)市场质量调查办法
第一条 目的
对市场质量调查的资料作分析、研究,以改善产品质量及开发新产品,以迎合客户的质量要求。
第二条 范围
需求市场所要求的产品质量。
第三条 市场质量调查的内容
客户对本公司产品所接受的程度与其所要求的产品质量,以及其他竞争产品的比较。
第四条 市场质量调查流程
第五条 实施单位
业务部及有关单位
第六条 实施要点
(一)业务部以邮寄或拜访的方式,请客户填写产品质量调查表。
(二)调查表内的调查专案,即产品的质量特性,例如性能、规格、外观,以及产品价格等。
(三)整理调查资料通知有关单位
(四)有关单位由业务部提供资料,了解客户的质量要求,并了解本公司对该产品的质量要求是否某些专案要求太严、太松,以改善产品质量,及开发新产品。
第七条 本办法经产品委员会核定後实施,修正时亦同。
月份客户抱怨处理月报表(略)
各行业有各行业的特征,不要照本宣科,如流程再造与6西格玛改善组织,有些公司也归入品质管理体系中。
通常没有通用标准,但可以参照业界标杆(同行中排名前5位的公司),设置自己的品质组织的流程管理。多练练,只有做最适合自身企业的,有可能才是最好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6-26
通常来讲,与规范的品质保证体系相对应的组织应包含以下职能组织:

1,IQC或SQC,来料品质检验,管控供应商产品品质,最好至少一个工程技术人员,加几个质检员(取决于来料品类多寡及检验复杂程度,与供应商个数也有一定关系)。
2,IPQC或PQC,制程品质检验,管控生产制程的,最好至少一个工程技术人员,加几个质检员(取决于制程复杂程度,与生产部门或生产线划分也有一定关系)。
3,QA或OQC,出货品质保证,管控产品出厂前的品质,并组织内部应对客户投诉等,代表客户管理产品质量。至少一个工程技术人员,加几个质检员(取决于客户品质要求的程度)。
4,QS,品质体系管控。策划并维护管理品质体系,组织应对ISO认证及客户体系认证。至少一个工程技术人员,加一个以上文控人员。通常各部门负责人还要兼任内审员,在内审时,由QS统一调配交叉稽核体系运行情况。
5,流程再造与6西格玛改善组织,有些公司也归入品质管理体系中。

通常没有通用的人数的标准,可以参照业界标杆(同行中排名前5位的公司),设置自己的品质组织。一般而言,品管组织在总人数3%~10%左右。当然规模小的工厂比率会高些,“麻雀虽小,肝胆俱全”嘛。

如果在品质管理上过于节省的话,带来的返工或报废等失败成本以及客户的信任度等隐含损失,往往会超过省下来的人员费用。过于宽放则人浮于事,也管不好品质。所以适度偏紧即可。我不了解贵厂的纸品类型,初步估计,100人可能要5~6个品管人员。
第2个回答  2014-01-23
1 常言道:“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对于重点型号产品承制单位,这句话更有份量。因为质量不仅是企业的生命。甚至是决定未来发展的法宝。 各重点型号产品承制单位,应该按GJB9001A-2001(或其它相关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为产品质量保证搭建基本的框架。但在实际工作中,各单位会遇到或多或少的问题。当然,不能说有了产品质量问题,就否定一切,否则GJB9001A-2001就不会存在“8.3不合格品控制”这一章节。我们希望通过不断地认识问题并有效地整改,将产品质量问题控制到最低限度,甚至达到杜绝的理想水平。 在一段时期,笔者曾经从事过某系列产品的质量管理工作,对工作中存在的难点以及如何进一步地做好产品质量管理工作,有以下的切身体会。2 产品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难点 2.1 某些人员质量意识不强 产品质量理念,已从早期的检验质量发展成当今的全面质量管理。要做好全面质量管理工作,自然离不开“人员”。GJB9001A-2001所依据的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其一就是“全员参与”,说明了人在质量工作中的重要性。但一些人员的质量意识与现在重点型号产品的质量要求准则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产生该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质量理念不够强,认为质量管理工作只是几个人的事情,与己无关;
2)对重点型号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所造成的影响和产生的后果认识不足;
3)人员流动性大,不以一项工作作为自己工作的长期目标。 2.2 个别产品设计质量不完善 “科技是品质的源泉”,也就是说,要有好的产品质量,首要因素是产品的设计水平。GJB9001A-2001也强调对“设计和开发”的控制,分别从“策划、输入、输出、评审、验证、确认、更改的控制”等方面来规范设计过程。 多年来,在重点型号产品的研制中,造就了一批过硬的设计师队伍,提升了设计水平,对设计质量的重要性也有了高度的认识。但由于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也不排除个别产品存在设计缺陷。这主要体现在4方面: a)订立的设计指标与用户实际的使用条件有差距,这里不是指设计余量,而是产品的实际用途。例如:某产品在实际使用时,先空载激活,后带载工作;而在产品规范中规定的检验条件是带载激活,产品按带载激活条件设计,致使实际使用中发生质量问题。 b)有时迫于进度方面的要求,忽略了“设计和开发”所必须的控制程序。 c)由于设计人员专业技能的限制,其综合设计能力提高的速度,赶不上形势迫切的需要。如某化学类产品的设计,要兼顾线路设计(无线电)、结构设计(机械)、热设计(物理)等。 d)4以上的产品只做设计定型,不做生产定型,批量生产后,一些产品就会暴露出设计阶段存在的不足。 2.3 原材料/元器件的控制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虽然对原材料/元器件环节有所控制,但仍存在着不足,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a)原材料认识的技术屏障
例如:对于某型号产品,原材料中的哪些特性将决定最终产品的性能,还有待进一步认识。目前还不能做到一旦确定原材料的某些特性后,就可直接做出合格产品,而必须经过一定数量的产品性能实效考核,才可反向决定使用哪批原材料。 b)原材料6元器件的管理问题
原材料/元器件从采购文件的制定到最终使用,存在多个控制环节,有脱节现象,因此,在管理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例如:某型号产品,用户指定了所用电阻的规格、型号,但承制单位误将其它型号的电阻装入最终产品中。 c)产品质量的控制问题
尤其是对外协、外购厂家产品质量的控制尚需进一步加强。 2.4 操作质量控制尚需加强 GJB9001A-2001重点内容之一是“过程控制”。落实到产品制造上,应该是各工序人员的操作质量,尤其是对那些部分性能指标不可检验的产品,操作质量更为重要。目前操作质量控制的难点主要有4方面: a)人员的流动性。一旦人员岗位稳定性不强,操作熟练程度就会受到影响,因为熟练操作通常需要一个过程,即使是上岗培训考核合格者也须如此。
b)产品的流动性。由于交付进度等原因,个别产品生产时出现流动现象,即不固定组别制作,这样将或多或少地影响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c)部分操作人员的责任心不够强。
d)检验人员的作用需要充分发挥。 2.5 部分产品的评审力度有待加大 GJB9001A-2001多处强调“评审”,有“与产品有关要求的评审”、“设计和开发评审”、新产品试制中的“工艺评审”、“产品质量评审”等内容。在实际工作中,部分产品评审力度的加大,可能受到以下方面的影响。 1)评审(会议)时间短,不易评透;
2)评审过程中,一些评审点容易被忽视;
3)生产前状态评审的频次、力度还不够。
第3个回答  2011-11-07
品质管理的流程:
一、制定品质方针与目标;
二、制定品质手册与程序文件及作业指导书,记录表格;
三、制定品质标准;
四、制定品质管理的计划,QC计划,QA计划,等;
五、执行品质管理计划;
六、执行不合格处理,异常处理流程;
七、执行稽查,并及理处理不合格;
八、定期检讨品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执行改善方案。
第4个回答  2011-11-05
通常来讲,与规范的品质保证体系相对应的组织应包含以下职能组织:
1,IQC或SQC,来料品质检验,管控供应商产品品质,最好至少一个工程技术人员,加几个质检员(取决于来料品类多寡及检验复杂程度,与供应商个数也有一定关系)。
2,IPQC或PQC,制程品质检验,管控生产制程的,最好至少一个工程技术人员,加几个质检员(取决于制程复杂程度,与生产部门或生产线划分也有一定关系)。
3,QA或OQC,出货品质保证,管控产品出厂前的品质,并组织内部应对客户投诉等,代表客户管理产品质量。至少一个工程技术人员,加几个质检员(取决于客户品质要求的程度)。
4,QS,品质体系管控。策划并维护管理品质体系,组织应对ISO认证及客户体系认证。至少一个工程技术人员,加一个以上文控人员。通常各部门负责人还要兼任内审员,在内审时,由QS统一调配交叉稽核体系运行情况。
5,流程再造与6西格玛改善组织,有些公司也归入品质管理体系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