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音乐什么时候成为华语流行音乐

如题所述

第一发展阶段:1917-1936年(上海时期) 从中国流行音乐先躯黎锦晖先生从事音乐活动算起,中间以其反封建的明月歌剧社为线索,先以儿童歌舞剧如《三蝴蝶》、《麻雀与小孩》歌舞表演《可怜的秋香》、《寒衣曲》等开始,继而创作了中国第一批家庭爱情歌曲,即流行歌曲《毛毛雨》、《妹妹我爱你》、《桃花江》、《特别快车》等。 本期终止于明月歌剧社音乐团体的解散,众歌星大都进入电影界为止。 第二发展阶段: 前期:1937-1949年(上海时期) 本期从周璇进入电影界后,在影片《马路天使》中所演唱的两首插曲,《天涯歌女》和《四季歌》传遍全国。 由她开创一代歌风影响整个中国歌坛。 此期歌坛整个情况是没有歌舞表演团体表演。 专门靠灌唱片和电台播音来演唱的歌星是少数,大多数歌星都以拍电影为主,演唱电影插曲的影歌双栖形式出现。 本期到共和国成立后,大部分主要代表歌星都转移到香港发展为止。 后期:1950-1969年(香港时期) 本期从姚敏、姚莉兄妹为首,很多主要代表歌星都转移到香港发展开始。 最初还是以影歌双栖为主,随时间推移,靠演唱和录制唱片的歌星比例有所增高。 影片中不是由演员本人唱插曲,请专业歌星配唱的情况也多起来,但仍无明显有影响的歌舞团体表演。 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国语流行歌曲在香港渐趋衰落,粤语歌曲中兴,在歌坛上占据主导位置。 主要代表人物是许冠杰。 第三发展阶段:1970-1981(台湾时期) 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台湾的流行音乐逐步发展起来。 取代了国语流行歌曲渐趋衰落的香港歌坛的位置。 其标志是谢雷的《曼丽》红遍东南亚,奠定了台湾流行歌坛的领先地位。 之前,台湾歌坛所演唱的歌曲有汉族及各少数民族民歌(包括闽南语歌曲);上海时期和香港时期的国语流行歌曲;以及受日本影响的创作歌曲。 后来逐步创作出处于上海时期流行歌曲与现代城市流行歌曲之间具有自己特点的时代曲。 这种风格的歌曲,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才渐趋衰落,而被新城市流行歌曲所取代。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台湾曾出现过著名的校园民歌运动。 由学生首先发起创作、演唱,影响深远,以至波及到香港及内地歌坛。 直到八十年代前期,才汇入了流行音乐,融合在一起发展,为流行音乐注入了新鲜血液。 第四发展阶段:1982年以后(重心多元化时期)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台湾的国语流行歌曲开始衰落,由于罗大佑一张《之乎者也》专辑,紧跟着苏芮一张《搭错车》专辑,改变了台湾歌坛的风格,奠定了新城市流行歌曲的基础。 本期歌曲风格远离了中国原有的传统,受欧美影响更深,以台湾为首的华语流行音乐发展迅速。 因为在此期间随科学不断发展,高科技手段应用到音乐制作中,加之商业化趋向更为明显,这都对流行音乐的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 出现华语流行歌曲在世界上遍地开花的景象。 加上内地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政策,流行音乐也有所发展。 这样其市场更加广阔,形成了重心多元化格局。 在此期间听众有明显的分化现象,流行音乐几乎成为年青人的专利,多数老年听众不能接受。 这与上海时期的流行音乐同民间音乐、严肃音乐都没有很严格的界限,形成老少咸宜、雅俗共赏的情况截然不同。 商业性的中文流行音乐是与留声机同步出现的,后者最早是由法国人Labansat带至上海 *** 路的。 百代是创建华语流行音乐工业的最早的唱片公司之一。 20世纪20年代,华语流行音乐被称为时代歌曲。 它们被视作华语流行音乐的原型。 从地域上说,上海是华语流行音乐的中心。 被视为“中国流行音乐之父”的黎锦晖是该种音乐体裁的创始者。 他创作于1920年代的作品《毛毛雨》被视为最早的中文流行音乐。 20世纪30、40年代,在上海,一大批真正意义上的华语流行音乐作品涌现了出来,众多音乐人成长了起来。 借助唱片、电影、歌舞、播音等传播媒介,在当时的中国乃至远东地区掀起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式的歌曲传唱热潮。 有专家认为那个年代的上海老歌已经彰显出一种现代性。 中华民国时期最初的“七大歌星”奠定了华语流行音乐在亚洲社会中的地位。 这些歌星在演唱中结合了中国传统的小曲、日语流行音乐等的演唱技巧,其演唱风格与之前任何中文音乐均不尽相同。 此时,处于襁褓之中的中国电影工业正在成长,并网罗歌手担当电影演员或电影歌曲配唱工作。 由于其成功的歌唱和电影表演生涯,周璇被视为这一时代中最具代表性的华语流行音乐明星。 这一代人见证了女歌手在舆论中从“歌女”一跃成为“明星”的历程。 她们甜美的歌声也通过位于各大城市的广播电台传到家家户户的收音机里,而唱片则在唱片公司的包装下成为极具吸引力的娱乐商品。 该时代由于中国抗日战争中日本军队占领上海而遭到干扰,但最终仍延续至1940年代末期。 扩展资料 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从奠基人黎锦晖先生从事音乐活动算起,至今已有八十余年的历史。 根据歌曲风格的变化和发展重心的转移,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第二发展分阶段中间出现了重心的转移分为前后两期,加上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史前的学堂乐歌,这样共有六个部分。 在流行音乐出现之前,只有在学校里学生演唱的学堂乐歌。 先在学生中演唱,后来也在群众中广泛流传。 可以说是没有出现流行歌曲之前的流行歌曲。 主要词曲作家代表为李淑同(弘一法师)、赵元任和沈心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3-11
第一发展阶段:1917-1936年(上海时期) 从中国流行音乐先躯黎锦晖先生从事音乐活动算起,中间以其反封建的明月歌剧社为线索,先以儿童歌舞剧如《三蝴蝶》、《麻雀与小孩》歌舞表演《可怜的秋香》、《寒衣曲》等开始,继而创作了中国第一批家庭爱情歌曲,即流行歌曲《毛毛雨》、《妹妹我爱你》、《桃花江》、《特别快车》等。 本期终止于明月歌剧社音乐团体的解散,众歌星大都进入电影界为止。 第二发展阶段: 前期:1937-1949年(上海时期) 本期从周璇进入电影界后,在影片《马路天使》中所演唱的两首插曲,《天涯歌女》和《四季歌》传遍全国。 由她开创一代歌风影响整个中国歌坛。 此期歌坛整个情况是没有歌舞表演团体表演。 专门靠灌唱片和电台播音来演唱的歌星是少数,大多数歌星都以拍电影为主,演唱电影插曲的影歌双栖形式出现。 本期到共和国成立后,大部分主要代表歌星都转移到香港发展为止。 后期:1950-1969年(香港时期) 本期从姚敏、姚莉兄妹为首,很多主要代表歌星都转移到香港发展开始。 最初还是以影歌双栖为主,随时间推移,靠演唱和录制唱片的歌星比例有所增高。 影片中不是由演员本人唱插曲,请专业歌星配唱的情况也多起来,但仍无明显有影响的歌舞团体表演。 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国语流行歌曲在香港渐趋衰落,粤语歌曲中兴,在歌坛上占据主导位置。 主要代表人物是许冠杰。 第三发展阶段:1970-1981(台湾时期) 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台湾的流行音乐逐步发展起来。 取代了国语流行歌曲渐趋衰落的香港歌坛的位置。 其标志是谢雷的《曼丽》红遍东南亚,奠定了台湾流行歌坛的领先地位。 之前,台湾歌坛所演唱的歌曲有汉族及各少数民族民歌(包括闽南语歌曲);上海时期和香港时期的国语流行歌曲;以及受日本影响的创作歌曲。 后来逐步创作出处于上海时期流行歌曲与现代城市流行歌曲之间具有自己特点的时代曲。 这种风格的歌曲,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才渐趋衰落,而被新城市流行歌曲所取代。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台湾曾出现过著名的校园民歌运动。 由学生首先发起创作、演唱,影响深远,以至波及到香港及内地歌坛。 直到八十年代前期,才汇入了流行音乐,融合在一起发展,为流行音乐注入了新鲜血液。 第四发展阶段:1982年以后(重心多元化时期)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台湾的国语流行歌曲开始衰落,由于罗大佑一张《之乎者也》专辑,紧跟着苏芮一张《搭错车》专辑,改变了台湾歌坛的风格,奠定了新城市流行歌曲的基础。 本期歌曲风格远离了中国原有的传统,受欧美影响更深,以台湾为首的华语流行音乐发展迅速。 因为在此期间随科学不断发展,高科技手段应用到音乐制作中,加之商业化趋向更为明显,这都对流行音乐的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 出现华语流行歌曲在世界上遍地开花的景象。 加上内地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政策,流行音乐也有所发展。 这样其市场更加广阔,形成了重心多元化格局。 在此期间听众有明显的分化现象,流行音乐几乎成为年青人的专利,多数老年听众不能接受。 这与上海时期的流行音乐同民间音乐、严肃音乐都没有很严格的界限,形成老少咸宜、雅俗共赏的情况截然不同。 商业性的中文流行音乐是与留声机同步出现的,后者最早是由法国人Labansat带至上海 *** 路的。 百代是创建华语流行音乐工业的最早的唱片公司之一。 20世纪20年代,华语流行音乐被称为时代歌曲。 它们被视作华语流行音乐的原型。 从地域上说,上海是华语流行音乐的中心。 被视为“中国流行音乐之父”的黎锦晖是该种音乐体裁的创始者。 他创作于1920年代的作品《毛毛雨》被视为最早的中文流行音乐。 20世纪30、40年代,在上海,一大批真正意义上的华语流行音乐作品涌现了出来,众多音乐人成长了起来。 借助唱片、电影、歌舞、播音等传播媒介,在当时的中国乃至远东地区掀起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式的歌曲传唱热潮。 有专家认为那个年代的上海老歌已经彰显出一种现代性。 中华民国时期最初的“七大歌星”奠定了华语流行音乐在亚洲社会中的地位。 这些歌星在演唱中结合了中国传统的小曲、日语流行音乐等的演唱技巧,其演唱风格与之前任何中文音乐均不尽相同。 此时,处于襁褓之中的中国电影工业正在成长,并网罗歌手担当电影演员或电影歌曲配唱工作。 由于其成功的歌唱和电影表演生涯,周璇被视为这一时代中最具代表性的华语流行音乐明星。 这一代人见证了女歌手在舆论中从“歌女”一跃成为“明星”的历程。 她们甜美的歌声也通过位于各大城市的广播电台传到家家户户的收音机里,而唱片则在唱片公司的包装下成为极具吸引力的娱乐商品。 该时代由于中国抗日战争中日本军队占领上海而遭到干扰,但最终仍延续至1940年代末期。 扩展资料 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从奠基人黎锦晖先生从事音乐活动算起,至今已有八十余年的历史。 根据歌曲风格的变化和发展重心的转移,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第二发展分阶段中间出现了重心的转移分为前后两期,加上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史前的学堂乐歌,这样共有六个部分。 在流行音乐出现之前,只有在学校里学生演唱的学堂乐歌。 先在学生中演唱,后来也在群众中广泛流传。 可以说是没有出现流行歌曲之前的流行歌曲。 主要词曲作家代表为李淑同(弘一法师)、赵元任和沈心工。
第2个回答  2023-03-13
华语流行音乐风格源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地区的音乐家创作和演唱。它把流行音乐、摇滚乐、民谣、爵士乐、电子乐、民族音乐等多种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音乐风格。它的特点是把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流行文化融合在一起,以金属、合成器、节奏和音色为主要元素,节奏明快,旋律活泼,有着浓郁的中国传统特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