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三国演义》,为何几乎一半都是在讲“荆州故事”?

如题所述

如果从地理上划分《三国演义》的主角与配角,那么,在东汉十三州中,荆州无疑是NO.1。在《三国演义》叙事的6个不同时期,荆州几乎都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第一时期黄巾起义。刘备、孙坚等参与剿灭黄巾余党,收复宛城,平定南阳。继而孙坚被封为长沙太守、乌程侯。孙吴集团的第一桶金,挖掘自荆州。

第二时期群雄逐鹿。孙坚在与刘表大将黄祖的大战中不幸战死;孙策为父报仇,大破黄祖,夺得江夏、桂阳、零陵等郡。曹操则先在宛城马失前蹄,而后与张绣、刘表大战于南阳,最后出奇兵突围撤走。

第三时期赤壁之战。这也是全书最为精彩的核心章节,从刘备败走当阳开始,一直到他占领江南四郡结束。赤壁之战的结束,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第四时期刘备入蜀。虽然这一时期,刘备的战略重点已经由荆州转入到了西川,但荆州地区仍然是暗流涌动、险象环生。关羽凭着智慧和勇气力保荆州,但他的强硬,也为荆州再起战端埋下了伏笔。

第五时期荆襄之战。这部分从关羽北上攻打襄樊开始,一直到刘备夷陵大败、退走白帝城结束。随着荆州的易主,三国的势力范围也基本上被划定。

第六时期吴蜀灭亡。《三国演义》的最后一部分,基本上把焦点放在了诸葛亮南征与北伐上,荆州只在吴魏之间的几次交锋中被提及。

荆州的儒家精神

东汉末年的荆州,是当时的人文荟萃之地,不仅文化繁盛,而且名士辈出。像司马徽、庞德公、徐庶、石广元、孟公威、黄承彦等等,均出自荆州。在司马徽口中,刘备还得知了“伏龙、凤维,二人得一,可安天下”的豪言壮语。

众所周知,后来的故事,是刘备首先得到了诸葛亮,二人一拍即合,好似如鱼得水,准备共同成就一番大事业。可作者却在三顾茅庐之前笔锋一转,以文人常有的“悲天悯人”式的笔触,给这个貌似欢喜的故事营造了一种悲观的主基调:司马徽在向刘备详细的介绍完诸葛亮以后,竟然是仰天大笑,说:“虽卧龙得其主,不得其时”,说罢,他就飘然而去。这里,司马徽好像已经暗示出诸葛亮尽管是一世人杰,却逃不出“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剧命运。的确,诸葛亮一个人的能量再大,也终究改变不了汉室将亡的历史进程。

但是,儒家还有一种精神,叫“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尽管无法抗拒天命,但身为人臣,一定要以昂扬的精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做出自己应该有的努力,回报君王社稷。诸葛亮的这种心态,其实也与刘备、关羽等蜀汉集团的核心人物暗合。关羽曾说:“屈原虽知怀王不明,犹舍力而谏,宗族之故也。”这既是一种坚毅的使命担当,也是一种昂扬的奋进精神,是儒家士人情怀的最高体现。

因此,可以说,荆州是三国世界里,最具有儒家精神的地方;是蜀汉集团“梦”开始的地方;是后世无数三国读者魂牵梦绕的穿越目的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7
因为荆州算是整个三国的关键,对于东吴来说,拿下荆州自己就拥有天险,抵御蜀魏的能力大大提升。对于蜀国来说,荆州是他们三分天下的关键。对于魏国来说,荆州的归属,也决定着蜀国和东吴会不会真的联合来打它。
第2个回答  2022-01-09
赤壁之战之前,也就是建安十三年前,中原主要以曹操为主,江南是以孙权为主,这时还没三国呢!!赤壁之战后,刘备从一个流浪汉在鲁肃的帮助下借得荆州才有了根据地,五年后,也就是公元213年,曹操被封为魏公称王,没几年刘备也跟着称王,于是这才形成三国,于是荆州不仅在时间上,更是在地理成了开启三国的起点,也成了三国的终点。
第3个回答  2020-11-02
一部《三国演义》,一半都是在讲“荆州故事”原因,因为荆州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其次荆州发生过很多的重要事件,关羽大意失荆州,这一站关羽丢掉荆州,最后死去。
第4个回答  2020-10-28
因为三国演义这本书是站在蜀汉的角度来写的,蜀汉一方为正义的一方。而蜀汉集团的前期发家史都是以荆州为起点,包括后来三国鼎立的格局也是依托三方在荆州的拉锯为基础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