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里要讲三国演义人物点评,随便哪个人都行。

如题所述

我来反批三国演义!!!!
我不喜欢三国里面把诸葛的智慧夸得跟神一样,把关羽的忠义写的那么没边
孔明的智慧体现漏洞百出,三气周瑜,周瑜在江东的名声,地位,家庭教养决定了他不是一个善妒的人,周瑜在“江东水战有周郎诸”,能娶小乔为妻,先不说她是不是美艳无双,要知道大乔可是嫁孙策啊!葛亮一个农村出来的稍稍有点才能的土包子,有哪些值得周瑜嫉妒的呢?何况火烧赤壁同时也是漏洞百出,庞统定连环计的时候,有人提醒过曹操以防火攻,曹操不以为然说要是夏秋季节的时候还会提防,寒冬怎么可能有东南风?只能烧自己!诸葛祭风向老天借来了东南风,曹操在睡觉吗?还是被美女迷了心智?
空城计?扯淡,司马懿那么多兵被琴声就吓退了?先不说几十万兵来回折腾的军饷有多少被浪费,白白错过这样的机会司马不怕被砍头?再说派1000人的敢死队杀向诸葛亮,就是有埋伏也就死1000人啊,堂堂魏国第一智将连个神风敢死队都不如!合乎常理吗?
至于火烧新野,仔细看看,2000个兵几把火能烧人家10万兵,10万头猪你哪些人杀也得几天才能杀完啊
七擒七纵孟获,看看有什么新奇的有亮点的计策吗?都是先假装失败,弃营弃寨,然后不是回马枪就是放火烧,或者识破诈降,夜袭……
不说也罢!
关羽义?体现在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封金挂印,华容道除了这个还有什么啊?
看关羽此人,从出现到死,和谁关系走的近?只有张飞,张辽二人!对刘备屡有埋怨,昔日刘备刚封皇叔的时候,田猎事件,曹操装叉,关羽要杀被刘备所拦阻,后刘备被曹操赶得满中原跑,关羽就说早在田猎时听我的计策就不会有今天,搞的刘备很不爽!
张辽,昔日吕布手下的一个裨将而已,关羽之所以和他好,因为云长的性格,轻士大夫而恤士卒,喜欢和身边比较低出身比较差的人交往,孔明,黄忠,赵云,魏延,整部三国演义有和关羽亲近的字眼吗?不在曹操手下当官也一样,人家都是名将世家,关羽能待着爽吗?诛颜良杀文丑,也太牛了吧,几万人得部队,主帅在中间,赤兔马快,跑进去手起刀落,还下马割人家的首级再翻身上马牛叉哄哄的跑回来,你是神啊?不能容人容物的将军,能叫义?
关羽的骄傲是出了名的,不服黄忠,马超,看不起诸葛亮,众所周知!
同为结义的兄弟,关羽对刘备毕恭毕敬,对嫂子也一样尊敬,这个佩服!但是对张飞呢,什么时候给过好脸色?这个叫义?
对曹操的知遇之恩,华容道报答,不错!真是义士的话,为什么要斩杀五关的六将?人家只不过尽忠职守罢了,对刘备忠?投降曹操的本意是保刘备的媳妇,为什么不学徐庶终身不为曹操设一谋,还请命去上阵给曹操卖命,杀颜良文丑,前恭后拘……
至于原著很少好能找到直接描写关羽反例的,但是有很多蛛丝马迹,关羽怎么的死的?大家都知道,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罗贯中又是乱写,那时候的蜀国也是比较成熟的国家了,荆州开始打仗的时候到败走麦城,整整历时10个月,刘封气关羽管他们的家事不去营救,桃园三结义的刘备刘大哥在干嘛?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诸葛丞相在干嘛?刘备若一直对关羽的骄傲受不了,想借故杀关羽就不会起兵报仇了,明显不是他!只有诸葛亮了,关羽一直不服诸葛亮,本来自己和刘备大哥平起平坐,自从有了诸葛亮,刘备和诸葛一直很亲近,疏远了关羽,关羽一直对诸葛耿耿于怀,诸葛借华容道让关羽还人情,依然不能让关羽心服。
作为将军,对丞相,军师这样,有何义在?
赵云的义,勇,猛,不知几倍于关羽
刘备的忠厚仁义?礼贤下士?
忠,在古代是对君对父,演义里说刘备自幼丧父不说也罢,口口声声说自己是堂堂汉王后裔刘皇叔,在汉朝王室没有被灭的时候,自己自称汉中王,当皇帝,是对汉王的忠吗?在自己还未有什么成就的时候就看到他的野心,义子叫刘封,儿子即阿斗叫刘禅,封禅是什么意思?当皇帝啊!当汉中王是被人苦苦相劝才迫不得已的吗?狗屁
义,是对兄弟朋友有义气,不错,刘备在得知关羽被害不顾丞相和孙拒曹的劝阻,举全国之兵为义弟报仇,表面是义;但是关羽没死的时候他在干嘛?关羽在被吕蒙白衣渡江失襄阳,求救刘封不救,最后败走麦城直至身亡,历时八个月,当初的汉是个成熟的国家,通讯再落后,也该让刘备这个皇帝知道了吗?再说还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诸葛军师,能一点消息都没有?全文一直描写两位义弟对兄长如何的尊敬有礼,可那刘备有什么举动亲近过关羽张飞呢?除了得知二人被害哭得血泪直流,试问,谁死了刘备不哭呢?
仁厚?演义里说刘备到一个地方,安抚百姓,一时人心所归百姓如待乳婴儿般渴望刘备这个贤明君主,可真正做出来的有没有实例呢?奸相曹操还做过大家认为虚伪的割发代首的事情呢。写这些不过是一些文笔的形容而已。那奸相曹操至少在生前没有废帝自立,死后还叮嘱自己的妻妾做女工自给自足!!!
说到礼贤下士更是扯淡,先不说三顾茅庐是否有事实存在,在没遇到诸葛亮之前,有位军师徐庶,在刘备被追的如丧家之犬的时候来了个出主意的,好不容易有了徐庶又被曹操骗走了,又被人追的满大街跑,“三顾茅庐”请了诸葛亮之后,刘备有没有再没有三顾茅庐去拜访什么名士了,活活把诸葛军师累死。糜竺糜芳二人区区废材,只不过是他的糜夫人的哥哥,竟一直得到重用。凤雏刚投刘备的时候,看人家长得丑,让堂堂凤雏当一个小小县令,被张飞闹了一下,才终于知道凤雏的名声得以启用,西征的时候让一个文人当先锋结果……
爱民如子?不错是携民渡江,不忍心抛下自己的臣民,当时刘备的情形好不容易安定了地方,有一帮百姓拥护他,人家打过来了,没办法,跑啊,苦心收买的人心怎么办,带走!结果导致跟着他的老百姓十停去了八停,这是仁君所为?为报关羽被害之仇,举全国之兵,结果自己也愚蠢得可以,在山林扎营,被陆伯言火烧连营八百里,跟开篇描写他自幼饱读诗书到处游学的传闻不符合吧?数百万人命逃到白帝区区几千人,他爱民吗?
贤良?刘备跟贤良根本占不上边,细看三国的人都欣赏赵云,人长的帅武艺高超人品也好,可这样的猛将在刘备手下立过什么战功呢?长坂一役,向全天下人显示的赵云的勇猛,应该得到重用吧?没有!武艺高超的赵云却一直充当刘备的贴身护卫。而守襄阳这样的重任让自己骄傲的二弟去做,西征让庞统这样的文人去当先锋活活被射成刺猬。五虎上将锦马超杀得曹操个割鬤弃袍,因为在西凉的名声太响,被刘备收服之后,闲赋在家活活气死!最后导致蜀汉无大将廖化当先锋!
众人皆知,刘备之子刘阿斗烂泥扶不上墙,一位宽厚仁义的君子,当上皇帝了那么好的条件竟让教育不好自己的未来的太子,连自己儿子都教育不好,敢说治理国家?可谓是上梁不正下梁歪!
最可恶的就是刘备视妻子如衣服,经常被人追的独自逃生抛弃妻子。当然,当初那个年代女子是没有地位可言,饥荒年代杀妻妾而食常有,一位“仁义君子”连自己的枕边人都可以抛弃何况你那些狗屁臣民了

个人意见,纯属手打,希望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1-07
  诸葛亮作为一个极有才能的政治家、军事家,所生之时恰逢汉末大乱之际。此时,天下诸侯蜂起,猛将似水,谋士如云,君臣互择,一时的才俊在政治上纵横俾阖,谋君图国,创立基业;在军事上挥师千里,攻城掠地,时空为他们提供了斗智斗勇的最好赛场。
  于是,就有了“三顾茅庐”的佳话,有了“白帝托孤”的美名,有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浩叹。然而,看罢《三国志》,掩卷细思,我却仿佛听到一个声音在不停地说:诸葛亮的悲剧其实从他走出南阳的那天起就已经注定了。
  诸葛孔明的悲剧在于他的品格、才智、精神、道德的高度,都是别人难以企及的。但是,如此理智的他,却在三顾茅庐的盛情下做出了错误的抉择:追随一位没有成功可能的主人,去开辟一项没有成功可能的事业。
  难道不是吗?且看他所扶佐的刘备,虽然有着高贵的皇家血统,有着仁义之君的美名,但是却不是一个能够扭转汉朝颓倾的英主。先是以妇人之仁,失去得到荆州的良机;后又以匹夫之勇,被火烧了连营,孔明先生出山以来辛辛苦苦挣得的一份家底,被他糟蹋得几乎殆尽,而这些巨大的失误,都是因为不听诸葛亮的意见所致。
  到了刘阿斗,则更是一代不如一代,孔明虽为蜀国军队的统帅,身在北伐前线,却要时刻提防后方的掣肘;虽然有着白帝托孤,被称为相父的至高无上的尊崇,但是,李严、苟安之流的几句谎话与谗言,就足以使他的一番心血,化为东流。
  反观曹操手下的那些谋士与武将,才能均比不上诸葛亮,但是,曹操毕竟是一代明主,君臣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自然地形成了魏强于吴、蜀的事实。
  记得三顾茅庐之时,名士司马徽曰:卧龙得其主不得其时,现在看来恰恰相反,是得其时而不得其主。诸葛孔明的悲剧就在于:他从一开始就看到了自己的结局,可是偏要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必定失败的命运已经注定,因为,从历史发展的趋势看,刘备提出的恢复汉室的旗号,无论对于当时的人们有多么大的诱惑力,毕竟是属于倒退的行为。
  审势,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必须具备的起码判断能力,诸葛亮恰恰在这一点上自己铸就了自己的命运:看着自己的生命象蜡炬成灰一样滴滴耗尽,看着自己付诸心血的事业无法挽救地走向倾覆。
  “六出祁山”未能开辟半寸疆土;“事必亲躬”改变不了阿斗的昏庸,空有补天志,一切付东流,随着他的死亡,西蜀的命运也就接近结束。
  悲剧,是一种美的毁灭。一个有着完美人格、崇高道德、聪明才智的诸葛亮的死,正是这种美的毁灭的真切体现。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11-07
曹 操

金弦玉翎射苍穹,挟雏龙,慑群雄。与雁同征,铁骑踏春红。汉室江山如残月,观沧海,傲意浓。登上九五至尊的宝座君临天下,是每一个有雄心的政治家一生的渴望,那种“谈笑间人头落地,挥袖间千万人膜拜”的诱惑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抗拒的。
从“许游耕田”到“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功高震主的丞相最终也没有实现父仪天下。拥兵自强,他完全有实力去废天子而自立,但这个一直让史学家们争议的举措也只是后人遗憾的推测,具体实施,也才到了其子曹丕的时候。究其原因,恐怕要从文化的角度来定论了。在中国历史文学中,曹操也有相当的地位,其自身就是一个了不起的文学家,《蒿里行》、《龟虽寿》、《短歌行》等都有很大的价值。既然他对文学有如此深的造诣,那么他就始终摆脱不了那种忌讳被史书记载的羁绊。虽无帝王之名,却有帝王之实,这一举措是否明智,我们很难用对错来作简单的评价,但是从这一点,我们却可以看到曹操在政治上犹豫的一面,这也就注定了他曹氏天下的命运。一生的辛劳,一世的戎马,换来的结果却是驷(司)马分槽(曹),为他人做嫁衣裳。
去过官渡之战的遗址,一千八百多年后的今天,那里已是荒烟蔓草,斜阳照在断壁残垣上的余辉早已映射不出当年的往事。风,在空气中轻轻的滑过,是热的,不知道千百年前,这风是否扬起过群雄逐鹿中原的锦旗;是否传送了千军万马震动天地的呐喊声;也是否见证了一千多年的历史。不肖说,这场历史闻名的战争更让他坚定了平定天下的信心。
然而赤壁之战的惨败又彻底粉碎了他实现一统的梦想,“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也只是他的一厢情愿,那场噩梦般的大火烧掉的不仅仅是数十年积蓄的力量。他眼中的自信也变成了无奈的迷惘,试想,让任何一个人穷毕生之精力积累的资本在刹那间灰飞湮灭,谁,可以承受?华容泥泞的道路上,一辆惊慌的马车,一队毫无秩序的败兵,背负着那轮被金戈铁马映红了的太阳,仓皇北去。
那一役之后,他便退居二线,弄子玩孙。也许他真的老了,曾经那个煮一壶老酒,把天下英雄都付笑谈中的曹操已是明日黄花,即使再临沧海,也是执杖而立,用苍老的声音吟唱“老骥伏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而那“江中斩蛟,云间射雕,席上挥毫”的壮志豪情也如东逝之水,一去不返了。
曹操也是凡人,位高权重的他丢不掉领导者和统治者普遍的特点——猜忌。世界上大海最大,比大海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如果他有海纳百川的气度,不杀孔融、不斩杨德祖、不诛华佗,是否他真的能如愿以尝?
岁月只是把这个问号的答案留给了一代又一代的后人去猜测,但一切的答案都是假设,一切的假设也都只是为这个枭雄唏嘘长叹的徒劳。历史终究是历史,江山多娇,引再多的英雄为之折腰,也没有人可以改变她,更不能左右她。
无数次站在魏遗址的旷野中,注视着那在天边晚霞下盘旋的飞鸟,都想问一声:是否你,也曾经知道那个人,那段历史?
第3个回答  2011-11-07
曹操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虽然没当皇帝,但自196年迎献帝都许,直到220年去世,牢牢把持了东汉朝政大权,“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没有名号的皇帝。

曹操是卓越的军事家,他精通兵法,在汉末征战群雄的战争中,他用兵用计,胜人一筹,多次取得胜利,尤其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打败了不可一世的袁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曹操善于用人,招揽贤能之士,凡能治国用兵者,都尽力网罗,他手下“猛将如云,谋臣如雨”,人才济济。

曹操喜文学,其诗作慷慨悲凉,颇具感染力,不少名篇传留至今。他与其子曹丕、曹植以及“建安七子”对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曹操之所以成为历史上杰出的人物,还由于他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在汉末天下大乱之时,他始终以汉相自居,坚持不称帝。曹操晚年,已经占据了东汉十三州的九州,称帝的时机已经成熟,但仍然执行“奉天子以令不臣”的策略。孙权写信劝他称帝,曹操说:“是儿欲著吾炉火上邪!”意思是,这小子要把我放在炉火上烤!曹操始终不称帝,并非他不愿意当皇帝,只是他冷静地分析了形势,以天下为己任,以理智克服了个人的欲望。曹操始终奉行汉朝正朔,避免了天下再度陷入混乱,他曾说:“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曹操不称帝,虽然是一种政治谋略,但更主要的是出于自己的理想主义。他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说,春秋时齐桓、晋文“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表明“以大事小”,可谓至德。曹操心目中有一系列理想人物,如周公、管仲等。他称赞周文王说:“周西伯昌,怀此圣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修奉贡献,臣节不坠。”曹操对周文王情有独钟,在很大程度上是他的功业与周文王有较多的可比性。然而,周文王被后世儒家美化为“圣德之君”,曹操却被视为“汉贼”,周瑜就说曹操:“虽名托汉相,其实汉贼也。”周瑜是曹操的政敌,当然不会说曹操好话。用今天的眼光看,曹操身上虽然有不少污点,但他的一生,为平定天下而南征北伐;为吸引人才不遗余力;为发展文化,精心创作。他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矢志不渝,充分体现了政治家的情怀。曹操始终是的理想主义者,又具有坚定的实践精神。

我们应该剥去对曹操的种种歪曲之词,还原真实的曹操。可以说,他是一位对中国历史有重要贡献的政治家,胸怀博大的理想主义者。用《三国志》作者陈寿的话说:“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第4个回答  2011-11-12
曹操,他是诗人、政治家、军事家。许多人说曹操是奸贼,
【后世名人对曹操的评论】
鲁迅说: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
唐玄宗常自比“阿瞒”。
唐太宗说曹操是: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曹瞒传》评价曹操:太祖为人佻易无威重,好音乐。
裴松之写过:“历观古今书籍所载,贪残虐烈无道之臣,于操为甚。——《三国志(注)》 ”
周瑜评价曹操:“操虽托名汉相,实为汉贼。”
刘备评价曹操:“董卓首难,荡覆京畿,曹操阶祸,窃执天衡;皇后太子,鸩杀见害,剥乱天下,残毁民物。”
陈琳评价曹操:“操赘阉遗丑,本无令德,僄狡锋侠,好乱乐祸。幕府董统鹰扬,埽夷凶逆,续遇董卓侵官暴国”
元稹评价曹操:“曹瞒篡乱从此始”——《董逃行》
刘知几评价曹操:“罪百田常,祸千王莽。”——《史通·探赜》
洪迈评价曹操:“曹操为汉鬼蜮,君子所不道”——《容斋随笔》
王夫之评价曹操:“曹操父见杀而兴兵报之,是也;阬杀男女数十万人于泗水,徧屠城邑,则惨毒不仁,恶滔天矣。.......操之所以任天下之智力,术也,非道也。”——《读通鉴论》
古人评价曹操:“曹氏虽功济诸华,虐亦深矣,其民怨矣。——《辩亡论》
李宗吾评价曹操:“三国英雄,首推曹操,他的特长,全在心黑:他杀吕伯奢,杀孔融,杀杨修,杀董承伏完,又杀皇后皇子,悍然不顾,并且明目张胆地说:“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心子之黑,真是达于极点了。——《厚黑学》 ”
顾炎武评价曹贼:“孟德既有冀州,崇奖跅驰之士,观其下令再三,至于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者。于是权诈迭进,奸逆萌生。”
《三国志(注)》评价曹操: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
司马光评价曹操:以魏武之暴戾强伉,其蓄无君之心久矣。乃至没身不敢废汉而自立,岂其志不欲哉

曹操有许多优点值得我们学习 宽容他人,面对敌将,只要有才,他都想拥有。张辽追随吕布时,曾杀得曹操丢盔弃甲;陈琳讨曹操檄文骂的曹操头恼清醒;庞德在为马超办实事,杀得曹操割须弃袍......
敢于承认错误,并开创了一个新的承认错误的方法:笑着承认错误。笑着承认错误,并不是对人不尊重,而是心贴心的交流,把你当做真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