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10年对峙时期共存在几对特殊矛盾?

这些矛盾长期演变的结果怎么样?为什么?

国共10年对峙时期存在两对矛盾:国共两党、两个政权的阶级矛盾;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

1927年8月至1931年9月,是中国革命逐步复兴的阶段。八七会议定方针,三大起义拉序幕,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中共在井冈山从理论和实践上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标志着国共政权对峙的局面正式形成。

1931年9月至1936年12月,是中国革命出现重大转折的阶段。国际上,30年代大危机促使日本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而英美忙于应付国内危机疏于东顾.

蒋介石专力“剿共”又便利了日本侵华,结果日本占领东北并逐渐深入到华北,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关系发生新变化。

扩展资料:

当时全世界面临法西斯侵略威胁,日本大举侵华,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日本力图借此挑起中国内战,以便趁机大规模侵华。

从当时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看,英美担心亲日派掌权会损害他们的在华利益,因而主张在维持蒋介石统治地位的前提下,同共产党采取某种形式的合作,希望和平解决。

国民党内亲英美派宋子文、宋美龄为了营救蒋介石,也主张和平解决;中间阶层大多数人赞成抗日,担心事变扩大引发内战。

因此和平解决有利于结束内战,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共从中华民族的整体和抗日大局出发,不仅顺应了中国各阶层人民团结抗日的强烈愿望,而且迫使蒋介石接受停止内的主张。

从而宣告了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反动政策的破产,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以西安事变为标志,基本完成了中国由国内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5-24

国共两党两个政权的阶级矛盾、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

十年内战是指中国在1927年扫1937年间,由中国国民党领导的国民政府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方性政权发动的战争,此战争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结束。中国国民党称之为“剿共”,中国共产党称之为土地革命战争或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1927年8月至1931年9月,是中国革命逐步复兴的阶段。八七会议定方针,三大起义拉序幕,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中共在井冈山从理论和实践上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标志着国共政权对峙的局面正式形成。

蒋介石专力“剿共”又便利了日本侵华,结果日本占领东北并逐渐深入到华北,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关系发生新变化。

其历史意义:

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的十年,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党曾两次经受严峻的考验:一次是大革命的失败,一次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在常人难以想象的险恶环境中,中国共产党人不屈不挠,埋头苦干,度过最黑暗的时刻,奇迹般地开创出新的局面。这十年的历史证明:那种理论脱离实际,照搬照抄外国经验的教条主义,或由一个远离中国的国际指挥中心来指挥中国革命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这十年中,党在指导思想上虽然几度犯过“左”的错误,但终于依靠自己的力量纠正错误,汲取教训,实行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实现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民族战争的转变,把中国革命推向了新的阶段。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08-17
楼上的太牛了,鄙人不敢作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