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写残疾人的事例与评价 例如张海迪,海伦凯勒等简介

如题所述

张海迪,女, 1955 年生于济南,汉族,哲学硕士,中共党员,山东省创作协会一级作家,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张海迪 5 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有进过学校,童年时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 15 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山村,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

1983 年,海迪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她以顽强的毅力克服疾病和困难,精益求精地进行创作,执着地为文学而战,至今已出版的作品有: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绝顶》。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翻译作品《海边诊所》、《丽贝卡在新学校》、《小米勒旅行记》、《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等。她的作品在社会上在青少年中引起了很强的反响,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已经在日本、韩国出版。
贝多芬
贝多芬生活道路非常坎坷,晚年失聪;他从1796年26岁时开始便已感到听觉日渐衰弱,但直到1801年,当他确信自己的耳疾无法医治时,才把这件事情告诉给他的朋友。但是,他对艺术的爱和对生活的爱战胜了他个人的苦痛和绝望--苦难变成了他的创作力量的源泉。在这样一个精神危机发展到顶峰的时候,贝多芬以坚强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难他开始创作他的乐观主义的第三“英雄”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标志着贝多芬的精神的转机,同时也标志着他创作的“英雄年代”的开始。
贝多芬在维也纳的后一阶段,由于欧洲正经历着严重的政治反动时期,即梅特涅的反动统治特别的猖獗的时期,他的创作也暂时呈现颓势(1813-1817)。从1818年起,在贝多芬一生的最后十年当中(1818一1827),他在耳朵全聋、健康情况恶化和生活贫困,精神上受到折磨的情况下,仍以巨人般的毅力创作了《第九“合唱”交响曲》,总结了他光辉的、史诗般的一生并展现了人类的美好愿望。
名言;我要厄住命运的咽喉 命运休想使我屈服。
新时代的“活雷锋”——郝锦荣

男,介休市锦荣钟表店经理。身患残疾的郝锦荣自强不息,1982年创办锦荣钟表服务部以来的20多年间,累计发放13000余张免费卡,为部队官兵义务服务达60000余次,免收修理费10万余元。他先后为各种公益事业捐款16万余元,并义务担任21所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每年都要给学校和残疾人订阅报刊杂志1000多元。1996年,用自己省吃俭用下来的2万元创办了一个双拥国防教育基地展览室,11年来,有20所小学的10000多名师生参观了这个基地。“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是他的人生理念,并且一直为这个理念实践着,快乐着。
郝锦荣是一位身残志坚的劳模。20年来,他将自己节俭下的16万元捐出,用于助学、救灾等。他本人先后获得“全国自强模范”、“全国光彩之星”、“全国学雷锋标兵”等称号,并受到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随着身残志坚个体劳动者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他们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他们中不少人不仅在繁荣社会主义经济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而且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上也做出了显著贡献.
4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5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6凿壁偷光
西汉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叫匡衡。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书,他常为此事发愁。这天晚上,匡衡无意中发现自家的墙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来是墙壁裂了缝,邻居家的烛火从裂缝处透了过来。匡衡看后,立刻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把凿子,将墙壁裂缝处凿出一个小孔。立刻,一道烛光射了过来,匡衡就着这道烛光,认真地看起书来。以后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着墙壁,借着邻居的烛光读书。由于他从小勤奋好学,后来匡衡成了一名知识渊博的经学家。

残奥之星:王燕红
王燕红,女,1969年生,新疆自治区肢残运动员。 15岁时王燕红因病致残,1994年被选中参加第六届"远南"运动会,开始练习射箭。每天王燕红都要扛着4公斤重的弓箭,进行五六个小时的拉弓射箭训练和各种艰苦的体能训练。一天下来,手上被磨起一个又一个血泡,胳膊也被箭弦打得青一块、紫一块。那条残腿在一天天的直立硬挺后,更是疼痛难忍,苦不堪言。而每天几百次上千次地重复单调的射箭动作,几乎让她发疯!这一切她都用顽强的意志咬牙挺了过来,她要挽起生命的巨弓,为自己的人生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 从1994年到2002年,王燕红先后参加了第六、七、八届"远南"运动会,共获2枚金牌、2枚银牌,并在第八届"远南"运动会上以301环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2003年在世界轮椅运动会上,王燕红夺得射箭女子个人冠军,并创女子个人70米单轮、30米单轮的世界纪录。 2004年在雅典残奥会射箭70米女子个人(站姿)决赛中,王燕红以92环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为中国代表团赢得了参加残奥会以来首枚射箭项目的金牌。
海伦·凯勒(Helen Keller 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19世纪美国盲聋哑女作家和残疾有障碍的教育家。1880年6月27日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小城镇——特斯开母比亚。她在19个月的时候被猩红热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不久,她又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然而就在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并没有放弃,而是自强不息,并在她的导师安妮·莎利雯的努力下,海伦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她热爱生活并从中得到知识,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而且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国和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她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

参考资料:满意回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1
  张海迪,女, 1955 年生于济南,汉族,哲学硕士,中共党员,山东省创作协会一级作家,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张海迪 5 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有进过学校,童年时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 15 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山村,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

  1983 年,海迪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她以顽强的毅力克服疾病和困难,精益求精地进行创作,执着地为文学而战,至今已出版的作品有: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绝顶》。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翻译作品《海边诊所》、《丽贝卡在新学校》、《小米勒旅行记》、《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等。她的作品在社会上在青少年中引起了很强的反响,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已经在日本、韩国出版。
  贝多芬
  贝多芬生活道路非常坎坷,晚年失聪;他从1796年26岁时开始便已感到听觉日渐衰弱,但直到1801年,当他确信自己的耳疾无法医治时,才把这件事情告诉给他的朋友。但是,他对艺术的爱和对生活的爱战胜了他个人的苦痛和绝望--苦难变成了他的创作力量的源泉。在这样一个精神危机发展到顶峰的时候,贝多芬以坚强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难他开始创作他的乐观主义的第三“英雄”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标志着贝多芬的精神的转机,同时也标志着他创作的“英雄年代”的开始。
  贝多芬在维也纳的后一阶段,由于欧洲正经历着严重的政治反动时期,即梅特涅的反动统治特别的猖獗的时期,他的创作也暂时呈现颓势(1813-1817)。从1818年起,在贝多芬一生的最后十年当中(1818一1827),他在耳朵全聋、健康情况恶化和生活贫困,精神上受到折磨的情况下,仍以巨人般的毅力创作了《第九“合唱”交响曲》,总结了他光辉的、史诗般的一生并展现了人类的美好愿望。
  名言;我要厄住命运的咽喉 命运休想使我屈服。
  新时代的“活雷锋”——郝锦荣

  男,介休市锦荣钟表店经理。身患残疾的郝锦荣自强不息,1982年创办锦荣钟表服务部以来的20多年间,累计发放13000余张免费卡,为部队官兵义务服务达60000余次,免收修理费10万余元。他先后为各种公益事业捐款16万余元,并义务担任21所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每年都要给学校和残疾人订阅报刊杂志1000多元。1996年,用自己省吃俭用下来的2万元创办了一个双拥国防教育基地展览室,11年来,有20所小学的10000多名师生参观了这个基地。“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是他的人生理念,并且一直为这个理念实践着,快乐着。
  郝锦荣是一位身残志坚的劳模。20年来,他将自己节俭下的16万元捐出,用于助学、救灾等。他本人先后获得“全国自强模范”、“全国光彩之星”、“全国学雷锋标兵”等称号,并受到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随着身残志坚个体劳动者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他们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他们中不少人不仅在繁荣社会主义经济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而且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上也做出了显著贡献.
  4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5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6凿壁偷光
  西汉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叫匡衡。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书,他常为此事发愁。这天晚上,匡衡无意中发现自家的墙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来是墙壁裂了缝,邻居家的烛火从裂缝处透了过来。匡衡看后,立刻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把凿子,将墙壁裂缝处凿出一个小孔。立刻,一道烛光射了过来,匡衡就着这道烛光,认真地看起书来。以后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着墙壁,借着邻居的烛光读书。由于他从小勤奋好学,后来匡衡成了一名知识渊博的经学家。

  残奥之星:王燕红
  王燕红,女,1969年生,新疆自治区肢残运动员。 15岁时王燕红因病致残,1994年被选中参加第六届"远南"运动会,开始练习射箭。每天王燕红都要扛着4公斤重的弓箭,进行五六个小时的拉弓射箭训练和各种艰苦的体能训练。一天下来,手上被磨起一个又一个血泡,胳膊也被箭弦打得青一块、紫一块。那条残腿在一天天的直立硬挺后,更是疼痛难忍,苦不堪言。而每天几百次上千次地重复单调的射箭动作,几乎让她发疯!这一切她都用顽强的意志咬牙挺了过来,她要挽起生命的巨弓,为自己的人生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 从1994年到2002年,王燕红先后参加了第六、七、八届"远南"运动会,共获2枚金牌、2枚银牌,并在第八届"远南"运动会上以301环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2003年在世界轮椅运动会上,王燕红夺得射箭女子个人冠军,并创女子个人70米单轮、30米单轮的世界纪录。 2004年在雅典残奥会射箭70米女子个人(站姿)决赛中,王燕红以92环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为中国代表团赢得了参加残奥会以来首枚射箭项目的金牌。
  海伦·凯勒(Helen Keller 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19世纪美国盲聋哑女作家和残疾有障碍的教育家。1880年6月27日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小城镇——特斯开母比亚。她在19个月的时候被猩红热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不久,她又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然而就在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并没有放弃,而是自强不息,并在她的导师安妮·莎利雯的努力下,海伦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她热爱生活并从中得到知识,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而且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国和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她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7-23
张海迪是一个高位截瘫的残疾人,但她努力自学,不但学习了小学、初中、高中的全部课程,还研读了《针炙学》内科等学书籍,阅读了大量的中外名著,自学了美术、音乐、英语、日语、德语、世界语并进行译著,创作《轮椅上的梦》等作品,在轮椅上唱出了高昂激越的生命之歌。
读了这个故事我想了张海迪说过的这样一句话:“我不能碌碌无为地活着,活着就要学心,就要为群众做些事情,既然是一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把一切奉献给人民。
读到这里,我深深感动。她是一个残疾人,面对病痛的折磨,还能自学这么多知识。在她的身上我看到了顽强战胜病魔的海伦凯勒,看到了钢铁战士保尔。柯察金,以及著名音乐家贝多芬的影子。
读完之后,我想到了体操运动员桑兰,桑兰曾在中国体操队享有“跳马冠军”的美誉,并获得过多项荣誉,但她却在意外的体操练习中失手,几秒时间矫健身手变成了瘫痪,然而坚强的她没有选择沮丧,而是坦然地接受了命运的挑战,始终坚持着已自己的方式实现自己的奥运梦想。我又联想到了自己,遇到困难时,我总退缩,不是让爸爸帮忙,就是让妈妈做,今后,我要向张海迪学习,用顽强的毅力去战胜困难。
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不朽的传奇,每一个传奇后面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就象大海里没有礁石就激不起浪花,生活中经不住挫折就成不了强者。我也要做一个生活的强者。
第3个回答  2011-10-18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是在二战时连任支持率最高的总统,他双脚残废做轮椅照样可以做好总统,他详细情况到百度里找,这里就到此为止。
第4个回答  2011-10-19
李雁雁是安徽池州人,1982年考入湖南大学,大三那年突患眼疾,导致双眼失明,辍学后在家自学十年。1995年2月,经过日本国际视觉障碍者援护协会的面试,获得全额奖学金赴日本留学;后辗转留学美国,2005年12月获得美国帕默正骨大学脊柱神经矫正专业博士学位。他是我国第一个赴国外留学的盲人,也是获得中国首批自费留学生奖学金的唯一残疾学生。2007年1月,已在美国获独立行医执业资格的李雁雁在阔别祖国12年后毅然回国。2008年12月,已进入不惑之年的李雁雁受邀到在北京的中国盲人文化研究所任职,致力为残疾人做贡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