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产士的前景

如题所述

强调助产士是孕妇孕期的主要照顾者,助产士要给产妇提供连续性照顾的专业医疗服务。
新西兰助产学的发展具有百年历史,是世界上第一个颁发注册护士资格证的国家,怀卡托理工学院则是新西兰开展助产学教育规模最大的学院。该学院助产士学士学位主管、新西兰第一位被授予助产士学科博士学位的MargieDuff博士在论坛上介绍说,与产科医生主导模式不同,助产士主导模式强调助产士是孕妇孕期主要照顾者,通过助产士给产妇提供连续性照顾的专业医疗服务,能够提高自然产率,减少妊娠期的住院时间,减少药物镇痛与产时麻醉,降低会阴侧切率,降低新生儿复苏率,同时也能增加产妇对分娩过程的满意度。
MargieDuff博士表示,有多种模式可以实现助产士对产妇的连续照顾。以小组模式开展连续性服务模式,由一组助产士照顾一定数量的妇女,保证妇女在分娩期有一位助产士可以全程陪伴,助产士进行产后随访。“助产的伙伴”关系则是连续照顾模式的又一典型代表,这种模式于1990年在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开始被采用。“伙伴关系”的核心理念是妊娠和分娩是自然的生活事件,助产服务以妇女为中心,助产士能够独立运用专业知识为其提供连续的助产照顾。助产士被认为是有责任心的专业人员,她们和妇女结为伙伴关系,在妇女妊娠、分娩及产褥期给予妇女必要的支持、照顾和建议。
事实证明,妇女可以从连续性照顾模式和产时连续的支持中获益。2003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在新西兰,产妇的自然分娩率达到了67.4%,澳大利亚为60.8%;而产妇的会阴侧切率,两国仅为10.2%与16.1%。 中国助产服务仍以产科医生为主导,助产学仍从属于护理专业,既非独立学科,也无专业体系,与国际水平相去甚远。
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叶鸿瑁教授指出,中国助产士同样在围产医学保健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主要负责正常产妇接产,协助产科医师处理难产并负责计划生育、围产期保健和妇婴卫生的宣教及技术指导。近年来开展的导乐陪产和助产士一对一全程陪产中,助产士的人性化服务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降低了剖宫产率。但他同时也指出,在中国助产学仍从属于护理专业,既不是独立学科,也没有专业体系,与国际水平相去甚远,这一领域的专业化进程亟待加强。
中华护理学会妇产科专业组王立新主任认为,目前国际助产专业教育已发展成为独立的高等专业教育,助产士必须具有本科以上的专业教育背景。但我国助产士高等教育和专业培训十分欠缺,专业教育仅限于中专教育,医学院校中没有助产士的大专、本科专业设置,相当部分助产士是从护士改行,在继续教育中也没有专业深造的可能,只能选择护理专业的课程进行学习。“我是自费来参加这次论坛的,领导说助产有啥可学的,不批准我来。”一位来自河南某医院的主管护师说,“但这样的专业学习机会太少了,我就要求休假,自费来北京了。”
王立新还指出,在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助产领域实行独立的注册准入制度,助产士有相对独立的国际管理机构和组织。助产士注册后享有基本的检查、处方权。常规的孕期随访、检查和正常自然分娩完全可以由助产士全程管理,医院专科医生主要负责对高危病例的管理。中国虽然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妇幼保健体系,但助产士仍从属于护理专业,在注册和职称晋升上,助产专业对应的体系尚属空白。
她分析说,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在于从业人员学历水平偏低,缺乏专业性。同时,中国助产士人力资源匮乏,据了解,在发达国家,助产士与生育妇女比例为1:1000,而我国这一比例为1:4000。此外,产妇对医护人员高需求也造成了中国助产服务仍以产科医生为主导的局面。但实际上,对于正常的妊娠和分娩,经过高等教育和培训的助产士完全可以胜任。 有了学会,助产士才有自己的家。曾连续三次代表我国出席国际助产士联盟大会的王立新主任在论坛上大声疾呼,由于专业体系缺失,中国助产学难以建立独立的学术团体和学会,这也成为我国加入国际助产士联盟的现实阻碍。据了解,国际助产士联盟是一个代表来自72个国家助产士的助产士联盟,主要致力于定义助产士角色,为助产士教育和准备工作提供指导标准。联盟每3年召开一次国际助产大会,我国大陆虽然连续3年被邀请出席,但均以观察员身份到会,而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已经成为了正式会员。“有了学会,助产士才有了自己的家”。
如今,中国也有了自己的助产士联盟。
中国助产士联盟由孟雪老师创立,成立于2008年5月5日国际助产士日,目前拥有31个省市自治区及香港澳门台湾、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阿联酋、马来西亚等华人助产人员6万余人;拥有青岛惠康护理培训学校、三所临床教学医院、一本与世界相连的《今日助产》杂志以及产科高端服务体系实体培训基地。是一个民间团体。
联盟宗旨:凝聚全国助产人员(助产士、产科医生、产科护士),提高助产技术与管理水平,让助产士回到正确的位置上,强调助产士是低危孕产妇的照护者,产科医生是高危孕产妇的监护者,职责分明,为母婴提供连续性护理服务,促进国际间交流合作,提高中国自然分娩和母乳喂养率,保障母婴安康。
联盟愿景:让自然分娩成为人类分娩的主流,让分娩成为愉快幸福的经历!
联盟管理:实名制会员管理,会员需要提交申请表和照片,严格按照联盟章程,真实身份交流,注重科学实用,严谨治学、尊重自然规律,通过开通QQ群、邮箱、微信、微博等平台与会员建立互动关系,积极帮助解决处理临床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时电话辅导工作中遇到困难、困境的助产人员,并专门设立了咨询电话。
联盟年会:每年举办一次“全国助产技术与管理培训班暨助产年会”,会议规模宏大,已经连续四届,会议专家委员会已经有国内外授课专家68位,是助产领域促进自然分娩的品牌会议。
联盟征文:为了传播助产生育文化,联盟每年举办一次5月5日国际助产士日征文比赛,每届稿件多达3000多篇文章,这些诗歌、小说、散文均来自临床一线的作品,大多是对助产工作的感悟和对生育文化的理解,表达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母婴的深厚感情,激发了助产士的工作热情,体现了助产人员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
联盟交流:联盟先后与新西兰、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香港、西班牙、阿联酋等国家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短期考察、3个月培训及出国学习参观、进修等工作;翻译了大量的外文资料,为国内外助产人员交流架起了桥梁,为助产专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在传播助产文化,提高助产技术,促进自然分娩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与全国各级组织进行学习交流会议100多次,积极参与中华围产医学助产建设、国际助产士联盟关于中国助产专业建设等会议等。
联盟培训:2011年联盟成立了青岛惠康国际护理培训学校,主要培训产科高端服务体系七大模块(助产士咨询门诊、孕妇学校、导乐、自由体位分娩、母乳喂养、产后恢复、水育(水上早教)),其中导乐师、母乳喂养咨询师与国家人社部合作培训,学员完成规定课程,参加考试认定合格后,颁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的CETTIC导乐师、母乳喂养咨询师职业培训证书,这个证书表明持证人已通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的相关培训与考试,具备了相应职业、级别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进入了国家人力资源部人才库,可作为导乐师和母乳喂养咨询师就业岗位资格凭证,也可作为国家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证明,全国通用。
联盟杂志:美国今日助产杂志《Midwifetoday》,1986年创刊,是全球专业分娩杂志,一年四期,每期一个专题。
联盟成果:为了促进自然分娩,在翻译导乐教材之后,联盟联合山东英富路医疗器械厂研发出导乐分娩支持工具,有导乐球、导乐垫、导乐车、导乐椅、导乐球架子、导乐枕、黄豆袋、冷敷袋、香薰灯等导乐配套支持工具,目前全国各地医院都已经受益。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国助产士联盟一路走来,得到了各级领导、专家及广大同道们的支持和帮助,既然起航,生命不止,奋斗不止,我们会沿着前辈的足迹为人类繁衍后代优生优育做出努力,中国古老文化,源远流长,尊重妇女就是尊重母亲,助产文化熠熠发光,一个合格的助产士应该具备的文化观念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只要我们心中有爱,助产的明天会灿烂无比,母婴的健康有一个理想的未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