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人被抓后死不承认会怎么样

如题所述

犯罪人被抓后死不承认依旧可以定罪。
对有充分的证据证明犯罪事实的情况下,就算犯罪嫌疑人不认罪的,法院可以判处嫌疑人有罪。
犯罪事实的基本内容,就是犯罪构成要件的各种事实和具体情节。一般包括:
1、行为人的责任年龄、责任能力以及特定身份的事实;
2、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时的心理状态,即故意或过失的事实;
3、实施犯罪行为的各种情节,诸如时间、地点、手段、过程等方面的事实;
4、犯罪所造成的危害结果,即犯罪行为危害的客体和具体对象及其严重程度的事实,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5、是否属于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排除社会危害性行为的事实。犯罪的动机和目的,是故意犯罪事实的重要内容;在过去犯罪中,行为人常常没有明确的动机和目的。
犯罪事实的核心部分是犯罪行为和犯罪结果。在刑事诉讼中,犯罪事实是证明对象的核心内容,收集和运用证据,查明犯罪事实是否发生以及事实的性质和严重程度,是办案人员的首要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条 公诉人、辩护人应当向法庭出示物证,让当事人辨认,对未到庭的证人的证言笔录、鉴定人的鉴定意见、勘验笔录和其他作为证据的文书,应当当庭宣读。审判人员应当听取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意见。
第一百九十一条 法庭审理过程中,合议庭对证据有疑问的,可以宣布休庭,对证据进行调查核实。
人民法院调查核实证据,可以进行勘验、检查、查封、扣押、鉴定和查询、冻结。
第一百九十五条 在被告人最后陈述后,审判长宣布休庭,合议庭进行评议,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有关的法律规定,分别作出以下判决:
(一)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有罪判决;
(二)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无罪的,应当作出无罪判决;
(三)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
第二百零五条 人民法院对于自诉案件进行审查后,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犯罪事实清楚,有足够证据的案件,应当开庭审判;
(二)缺乏罪证的自诉案件,如果自诉人提不出补充证据,应当说服自诉人撤回自诉,或者裁定驳回。
自诉人经两次依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按撤诉处理。
法庭审理过程中,审判人员对证据有疑问,需要调查核实的,适用本法第一百九十一条的规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2-14

司法机关认定犯罪是根据证据,不依赖口供。

《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根据以上规定,只要证据确凿,不论被告人是否认罪,都可以定罪量刑;如果证据不足,只有被告人的供述,不能认定被傲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被告人的认罪态度,将影响被告人的实际量刑。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试行)》中规定,对于具有坦白情节,综合考虑如实供述罪行的阶段、程度、罪行轻重以及悔罪情况等情形,确定从宽的幅度:如实供述自己所犯罪行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等等。

所以,如果被告人的行为构成犯罪,在证据确实充分的条件下,不如实供述,只会加重被告人的量刑,不会有其他后果。





第2个回答  2015-09-05
  犯罪人被抓后死不承认依旧可以定罪。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四十六条: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充分确实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第3个回答  2011-10-17
死不承认只是没有口供,即被告供述。如果其他证据足以证明其实施了犯罪行为的话,口供的有无并不能影响定罪,如果你常看美剧比如犯罪现场调查什么的,应该可以看到能够采集到的证据还是很多的。但是,中国当前调查手段、现场保护意识等等的不足,大多案件还是需要嫌疑人供述的,也因此才有了许多诸如刑讯逼供的反面案例。
第4个回答  2011-10-17
其实你自己都写的很清楚了,死都不承认,那只有让你“死”了。
一般比较人道的做法是让你自己选一个,可以喝水、跳楼、心急梗塞、冲凉、躲猫猫、用鞋带上吊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