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你对新医患关系 看法

如题所述

医患关系的紧张并不是科学技术的问题而是医患间诚信道德的缺失。中国医学强调“医乃仁术”“医患诚信”等伦理原则,这种模式要求医者要正心诚意,有为患者谋利益的赤诚之心,医者所做的任何医疗都是从患者的利益出发的,而不是医生为了自己的私利。“患者不送红包心不安,医生不收红包不负责”潜规则成为医生和患者间的桥梁,高尚的医术、崇高的伦理道德沦金钱交易。其实医患之间的诚信的流失是整个社会信任危机的真实写照,深刻反应出中国转型期,社会制度的一系列问题,这就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重建医患关系,重塑社会信任。

一方面要重视医生和患者双方的合法利益,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培养其良好的职业伦理。对于违背职业原则的事情要坚决的抵制,对于患者要进行耐心的沟通,不论患者阶层差异,身份差异,都能够一视同仁地对待,让患者家属放心,对待每个病人定当竭尽全力,减少患者送红包的行为。另一方面要医疗服务制度化、法律化,建立有效的监督举报机制。开通网上监督平台以及电话举报等方式,自觉的接受人民群众和医护人员的监督,对于那些确实存在的违背职业伦理、违反法律的行为,一定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惩罚,从而起到警戒作用。

首先,从医院方面看,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医疗活动具有商业色彩。某些医疗机构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与社会效益背道而驰;
其次,医务人员部分缺乏人文素养,没有换位思考,高压的工作环境中,部分医务人员对工作失去了热情,他们对工作消极,对病患态度冷淡,缺乏换位思考,服务不到位,医疗水平低;
第三, 医患关系物化由于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等价交换”,在大多数老百姓的思想中根深蒂固,看病也不例外。
第四,患者维权意识增强,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法律知识渗透到各个领域,维权意识在广大的患者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在医疗活动中,当患者的切身利益受到伤害时,患者便会拿起“法律武器”来扞卫自己的权利。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改善医患关系?需要有医生、患者以及政府共同努力。
1、从医院来说,要提高医护人员从业门槛,加强内部管理,增强医疗服务水平,提高患者的就诊舒适度,提升医疗技术水平,树立服务意识,塑造良好形象
2、从患者来说,应与医院建立起良好的互信关系,遇到医疗纠纷和事故,要通过法律渠道解决问题,用科学的态度理解医学、理解医务人员
3、全社会也要群策群力,维护公共医疗秩序。有关部门应依法严惩扰乱公共场所秩序和侵害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及时消除医院安全隐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0-03
现在医患关系用几个词来概括,简而言之:“暴力”“冷漠”“不换位”“妖魔化”。
在刚刚过去的一段日子里,有一个针对医科大学实习学生的培训,叫做——“医患沟通”
越来越多的机构,学校都开始意识到目前社会上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他们也开始在想办法缓和及解决。
从近十年来的医患纠纷的数字就可以看出,2002年的时候,全国总医患纠纷是五千多起,到2013年,这个数字变成了12500+,数字乍一看不算多,可仔细想想,触目惊心,为什么?
拿另一个大家关心的话题来作比较,房子,02年的房价和现在的房价去比较一下,也不过就涨了10多倍,而医患纠纷的这个数字,整整涨了25倍啊!太可怕了!

在医患沟通培训课上,第一个问题就是“当说到医患关系的时候,你们脑海里浮现出的是什么词儿?”
没有几个学生想到的是正向的词汇,都是负性居多,偶尔有几位是中立的。
“妖魔化”和“暴力”是被他们提到最多的词组。的确,在妖魔化这件事情上,某些媒体居功至伟,原先都是在报道白衣天使的,后来不知为何,一时间风向逆转,总揪住些阴暗面放大,甚至有时不坐实就报出来了,比如让人非常记忆犹新的“八毛门”事件(不做详述,网上能查到)
“暴力”更是屡见不鲜,患者打护士和医生已经是很频繁的事情,流血甚至是死亡都制止不住患者和患者家属心中的暴戾。有个同学说“我们要先保护好自己,有能力时在保护好别人”。唉,医生现在变成了弱势群体了。

不过好消息是,总体的医患关系目前也在缓和之中,14年的医患纠纷数字较13年有所下降,这证明不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在自身方面有做了努力,彼此也在谅解和缓和的路上慢慢前行。
第2个回答  2011-10-15
多数医院医患关系不是很和谐。前些天,我儿子不慎把胳膊扭伤。我带他去县医院看骨科医生,到那里,医生连详情都不问就开单拍片,然后说没事,花了100多元就拍了个片子,儿子胳膊仍然肿、痛。骨科医生起码要帮助矫正一下吧,郁闷╮(╯_╰)╭。这不是个例,就医生这种态度,这种医德,医患关系能和谐吗?另外拿药只在医院系统里开药单,挂号本上什么也不写,如果出问题,我们连证据也没有。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10-06
以在医院工作时的观察,应该是医院和医生把较多精力放在了别处。可以做一个对比:美国医生,每年参加学术研究会的次数不超过三次,其中一次还是执业继续教育,去参加学术会没有收益只有提升;一周看诊5个全天(没有专家、普通医生之分),整体感觉行业行为单纯,医生以本职为主,医院和医生严格按预约、分诊制度,为每位病人服务时间不低于1小时。
中国医生,每月均有药商举办的所谓学术会,专家教授可以得到比看诊更多的收益,医生还可以到别处参加会诊、开飞刀,收益也高于在本院薪酬,医生在自己工作岗位的门诊时间专家最多两个半天,越高级的专家用在病人身上的时间和精力越少,但收入越高。医院偏重专科,分诊混乱,医生为病人服务时间各位自有体会,这就是现状。
第4个回答  2011-10-17
当今社会医患关系紧张,这种状态对医生的从医,对患者的就医将会有一些负面的影响。患者不在相信医生,医生心里压力过大往往会造成相反的影响!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像政策问题,媒体过度渲染等问题都会给医患造成这种紧张的局面!我也是从医生圈论坛里得出的这些观点,大家可以多去看看那些医患交流频繁的论坛和网站像医生圈。也许你的看法就不会那么偏激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