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路的1,历史地名

如题所述

1937年因登州路弯曲难行,准备修一条平坦马路,因当时的市长沈鸿烈是天门人,命名为天门路。路刚开始修就爆发了抗日战争,日占青岛后继续修建,奴役市民、中学生“义务”劳动修路,叫“勤劳奉仕”。马路改叫兴亚大道。抗战胜利后仍称天门路。
自抗日战争时期,胶东各地农村大量流入青岛,人口激增,无房可住,这条路两旁搭建了成片的临时简易住房,成了棚房一条街,因无下水道,污水遍地,破烂不堪,成为美丽岛城的一块污点。 农村有“集”,每五天一“集”,或逢一、六或逢二、七。在青岛这个现代城市却也有“集”,地点在延安路东部,每逢礼拜天开集,所以叫“礼拜集”,这个“礼拜集”越办越大,大体上沿着今太清路直到湛山山麓。后来发展到不仅礼拜天有临时摊贩,也有了一大批固定摊位,多是用木板建的简易房,与西镇的西广场很相似。“礼拜集”最盛的几年,延安路上从今立交桥到延安二路,山坡上黑压压一片挤满了赶集的群众。各种商品均有,有废旧物品、残次商品,也有二手货,仅以图书业说就有五六个书摊。这些摊主,从废品收购的书中挑选出有销路的在这里出卖,论斤买进,再论本卖出。一直到上世纪60年代这个集才取消。
几十年里,中山公园没有围墙,也不售票。樱花路原是由汇泉通往东镇的一条马路。中山公园修建围墙,并售门票以后,这条马路不能走了,于是在公园与万国公墓(德占时期建的一处公墓)之间修了一条马路,叫延安一路。“文革”中,公墓全平了,不复存在。“文革”后原址建为“百花苑”,又建了20处名人雕塑,也称青岛名人园。延安一路中部是青岛体育基地,下边山坳原拟仿南京五台山体育场,依山势建看台而修一处体育场,但以后移在了台东体育场。
从登州路南行,原有一条中庸路,是偏僻的小路。日本人是岛国,地少人多,早已实行火葬,日占时期在这里建了一处“火化场”。后因市区扩大被拆除,解放后在这里建了延安二路。
延安路东端原有新民路,又有台(东镇)湛(山)路。解放后,在这两条路基础上建了延安三路。在原台湛路上曾有青岛高尔夫俱乐部,有17孔标准高尔夫球场,延安三路建成后已不复存在。
解放后,延安路成为交通干道,目前是青岛东西快速路的主要路段,东为海信立交桥,西为登州路立交桥,中为高架路。原来的延安路现在高架路之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