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脸还是看才华的社会辩论材料

如题所述

→正方辩友:心灵美比外表美更重要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所以,我方认为心灵美比外表美更重要。内在美作为社会美的观念形态,其本质就是善,请看:
→反方辩手:我方认为外表美比心灵美重要。

首先,我们每个人呈现给他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外表,灰姑娘如果不是靠着南瓜变的马车、小鸟们衔来的漂亮衣服、水晶鞋,哪里会得到王子的爱慕?其次,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你看到下面的美图不会喜欢么?

→正方辩手:对方反驳所采纳的灰姑娘例子,恰恰说明了内在美的重要。
因为灰姑娘心地善良,否则,灰姑娘那两个漂亮的姐姐,为何没得到王子的青睐?古语有云:相由心生,不信你看,如果你心灵美丽,你的笑容定将如孩童般美好。

→反方辩手:如果你一表人才,那么,人们对你的第一印象就很好,愿意了解你。
假如你长得对不起观众,人们对你的第一印象会好么?看人不可能一下就看出你的内心,刚开始只能从外表判断!所以,外在美有时比内在美更重要,只有外在美,人们才有兴趣了解你的内在美。如此通俗的道理,在自然界也是一样的

→正方辩手:掀开历史的书页,你会看到,众多文人雅士为我们诠释了内在美的重要。
圣人孔子,其貌不扬,两千多年过去了,这位“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的圣人,依然以他君子的修养展示着他独特的内在美。

想到居里夫人,当初穿着沾满灰尘和油污的工作服翻矿石,搅沥青,在繁乱的冶锅中寻找镭的踪迹。你能说她不美么?

以前,有句话深入人心:“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在,另一句话很流行:“只要脸好看,肚里没水也不怕”。人们说,现在是一个看脸的时代,“整容改变命运”已经不是玩笑,“换脸”也不再只是少数明星才会做的尝试。从年轻人到中年人甚至老年人,只要有条件,相当一部分男女都愿意进行“面部改造”。在许多人看来,脸蛋美美哒、帅帅哒,恋爱、求职、晋级都不在话下。

现代社会,生活是一场紧张、疲惫又绚丽多彩的舞台剧,充满了不确定性。人们吃快餐,开快车,走快步,行色匆匆,争分夺秒谋项目,心急火燎拼业绩。生活节奏快了,活动半径大了,但人与人之间交往反而浅了。在有限的接触时间里,“脸”,这个第一印象,就显得更加重要。很多人认为,“脸”长得普通,平日里就会被忽视,找工作、谈恋爱就容易扎在人堆里被人忘记;“脸”长得好看,就能引起关注,也就增加了几分胜算

俗话说,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张脸。脸对人很重要,招聘需要样貌端庄,相亲讲求第一印象,男神女神皆需有出众的容颜……尤其是社交媒体大行其道的今天,不停地“刷脸”才能被认识记住,已从“以貌取人”演变到“以脸认人。” 社会现实问题,而不是好不好?事实上,承认事实并不代表承认这个观点。否认这一点,否认了人的天性。看脸是一个事实,但是看脸不是问题,只是只看脸。整容时代,那不承认看脸整容的意义在哪里?自欺欺人。

美貌会给你的人生加分,但不会成为全部。
戴安娜终生最不甘的事,是自己倾国倾城的容貌,却输给又老又丑的卡米拉。但是,查尔斯王子就是甩了她奔卡米拉而去,因为他觉得和后者更有话说。
杨玉环被唐明皇专宠近二十年,别以为她是靠“回眸一笑百媚生”,这么认识就太肤浅啦,人家杨玉环真正靠的其实是内涵。唐明皇醉心戏曲,而杨玉环精通音律,是他的文艺知己,流传千古的《霓裳羽衣曲》便是二人合作的作品。
美国女孩埃莉诺,从小母亲就替她发愁:“你长这么丑?将来可怎么办呢?”这个丑姑娘八岁那年母亲去世,两年后父亲也去世,她成了孤儿。也许正是知道,唯有自己可以解救自己,所以才努力学习知识,成了一代才女。后来邂逅了相貌堂堂的哈佛大学学生富兰克林·罗斯福,后者被她的聪慧深深折服,他们的感情遭到未来的婆婆极力反对,她觉得埃莉诺根本配不上自己儿子,但男方还是顶住了压力与埃莉诺成了婚。后面的事大家都知道啦,她成了总统夫人。
罗斯福沾了埃莉诺的光,如果没有她的帮助,他未必当得上总统,正是竞选中她的出色表现,给罗斯福加了分。
1945年,罗斯福逝世,联合国发布了划时代意义的《世界人权宣言》,这部宣言的诞生标志着“人权”概念从此成为现代世界最具有权威性的道德理念。你说这和埃莉诺有毛关系?
当然有,因为这部宣言正是埃莉诺主持并起草的!也就是说,今天我们成天挂在嘴上的“人权” 俩字,正是埃莉诺贡献的!
琼瑶奶奶都毒舌说过:“美丽的人总以为仅凭美丽就可以赢得全世界,殊不知美丽是很残忍的东西,因为它一定会消逝会老去。所以一个聪明人要懂得丰富充实自己。这样,当人老去,虽不能花一样明艳,却可以树一样常青。”
不用把宝全押脸上,充实头脑和打造脸蛋一样重要,甚至更划算,更保值,未来更有升值空间。美貌有可能是人生一张优先入场券,但不会是一张永久通行证。
窃以为,当下社会进入一种误区,就是我们对外貌美的追求进入一种矫枉过正的阶段。
当然了,历史总以进两步退一步的规律前进,我们不要螳臂挡车试图扭转乾坤,形势永远比人强。但你的头脑得清醒,别先把自己忽悠瘸了。
追求外貌美没有错,就怕错在以为有一张漂亮脸蛋便可一劳永逸,总有一天你会明白:有一技之长傍身,可比只会自拍修图高级多了,不用捧着一张脸到处兜售待价而沽。
看脸保证了我们在第一眼就可以对一个人产生好感或者距离感,是一种最偷懒、最节省成本的评判标准。我不用考你四书五经的内容,我不用问你成长环境和背景,我甚至不用跟你说话,就已经在颜值这个维度上对你进行了基本的判断。这个过程最少可能只需要0.1秒的时间。至于是否会之后形成定见,甚至偏见,不同人有不同的反映。
不管从改良后代的角度,还是审美的角度。才华,性格,学识,爱好,这些是你从脸上看不到的人的闪光点。它们与颜值不是一个范畴的东西。一个人丑,但她才华很好。又或者,一个人丑,但她性格很好,待人亲切。这些东西,对于不止步于颜值的人来讲,是很重要的。如果你只看脸,忽视了人的这些造化,我会说,你是一个肤浅的人,一个没有脱离低俗趣味的人。人的历史进化到现在,我们有了各式各样评判的标准去评判一个人,不只局限于颜值。走的更远的人会说,即使你一无是处,无所成就,长得也比较大胆,但仅仅因为你是一个人,就是有价值的,就是值得被歌颂的。
这是一个看脸的社会吗?我们有感于生活中许许多多只看脸不看其他而简单把人论断的现象,所以得出结论说:这是一个看脸的社会。但其实,有些东西就该只看脸。又或者修正一下说,看脸是你得以做出一些选择的必要条件。平面模特,公关部门,他们在意颜值,因为人长得好看,出来的效果就不一样。有时候,不是说你长得不行就怎么怎么样,而是说,你长得好就可以怎么怎么样。
再来看回现实。我们说,如果把颜值归为所有资源分配的唯一标准,显然违背了亚里士多德的目的原则。因为如果把颜值放在一个不宜用颜值评判的资源上,这就是违背了资源本来的目的。学术看的是学识,医生看的是医术。学校要你是该干嘛的,不是做花瓶摆设的,是教书育人、改变世界的;医院要你是干嘛的,不是要你艳压群芳,而是要你救死扶伤。如果颜值能决定一切,这个世界就失序了,资源的目的也无法实现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