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材料二说明中国大运河申遗的重要条件有哪些

如题所述

三大因素决定大运河申遗成功

一、 突出普遍价值打动国际专.家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较早、规模最大、线路最长、延续时间最久且目前仍在使用的人工运河,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和浙东运河三部分组成,全长达3200多千米,流经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八个省(直辖市)35个城市。它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连成统.一的水运网,是中.国历.史上南粮北运、商旅交通、军资调配、水利灌溉的生命线。内河航道国际组.织主.席大卫·白灵杰说,中.国京杭大运河是世界各国运河之母。

2013年9月16日至2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咨询机.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两名国际专.家莉玛·胡贾、姜东辰来华现场评估。两专.家表示,中.国大运河代.表人类创造精神,是一种建筑、建筑群、技术整体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现了历.史重要发展阶段。

二、省部联动建立全线协商机制

大运河于2006年12月被列入国.家文物局公布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宣告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正式启动。

2007年9月26日,国.家文物局正式宣布扬州为中.国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牵头城市。

20О8年3月,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工作会.议在扬州召开,35座城市结成大运河申遗联.盟。此后每年春季,运河沿线35座城市都相聚扬州。2009年4月,国.家13个部委、大运河沿线8省(市)共同组成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省部际会商小组,从更高层面上协调运河申遗相关工作。

这两个步骤,有效地将大运河申遗从各部门各地区的分散行动,转变为目标明确、步调一致的统.一协调行动,逐步形成了各部门、各地区间更为紧密的沟通协作机制。

三、 扬州牵头示范全线合力申遗

成为申遗牵头城市后,扬州在大运河资源调.查、保护规划编制、文物本体保护、环境整治等方面迅速行动,各项方案均率先通.过国.家文物局审批。

2009年9月,扬州在申遗联.盟各城市中率先公布实施《大运河(扬州段)遗产保护规划》。

2012年9月26日,扬州代.表大运河城市联.盟向全线发出倡议,共同制定、签署、遵守《大运河遗产保护联合协定》。

2013年7月,扬州率先开发大运河扬州段监测预警平台建成。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大运河遗产监测通用平台,实现大运河全线监测联网。

扬州在大运河申遗中的一个个创新、示范、表率之举促进了全线城市形成申遗合力。对此,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给予高度评价:“作为牵头城市,扬州为大运河联合申遗做了许多很有.意义的工作。”

并非原创!仅供参考 您的采纳对我帮助很大!谢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