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与唐代的茶文化不同,那么从茶具的角度来看有哪些创新呢?

如题所述

在现在的中国,随便问一个人“喝过茶吗?”估计提问题的人会直接收到诧异的眼光。是啊,谁没喝过茶呢?可换个问题,“中国喝茶方式一直就是现在这样子的吗?”估计就会有人陷入思索了。毕竟电视上演的古装剧中,不是茶壶就是盖碗茶,好像中国自古以来就是这么喝茶的。那么,真的是吗?

还真不是。

茶叶在我国最早是被当作药来用的,后来才逐渐演变成为了日常饮料。初时是达官贵人的专项,渐渐的产量大起来,变成了上至显贵、下至平民的必不可少。等大家都喝得起的时候,这便已经到了唐朝了。唐朝时喝茶可不像现在的我们直接泡茶叶,而是将茶饼炙烤后碾碎成沫加水煮开,再丢一把花生碎米、葱姜薄荷之类的进去继续煎煮后再给客人奉上,再不济,也有一撮细盐撒入茶水。而到了宋代的时候又流行上了点茶吃法,这种吃法就不需要加入任何东西了。

两种不同的吃法必然导致茶具的不同,在唐时盛行煮茶,这个茶甚至可以称呼为“茶粥”,所用茶具中必不可少鍑(煮茶用的大口锅)、熟盂(盛水用)、竹筴以及交床(支撑鍑所用)等。等到了宋时就纯吃茶了,因此,多了茶注、茶筅、茶匙等物,而前面提到的鍑、交床、熟盂便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而且,宋时茶具相较于唐更加的精细、考究。已经综合考量做茶具的原料是否和茶叶的性向相匹配。例如茶碾,唐朝多用木,而宋代已经可以认知到银碾和铁碾碾茶效果最佳。除了这些泡茶时所要用到的工具,茶盏也发生了较多的变化。唐人对样式要求简单,颜色以青瓷和白瓷茶盏最多,而到了宋代,因为流行点茶,因此对样式有了更多的要求,既要盏壁厚实,又要深腹敞口,又因为点茶茶汤多为白色,因此建窑的黑釉茶盏风靡一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