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文档: 趣谈龙年 作文800字

如题所述

1.说龙虎须鬣尾,身长若蛇,有鳞似鱼,有角仿鹿,有眼若兔,有耳像牛,有爪类鹰,有腹属蜃,却并未被人批判为不伦不类的九不像,反而成为了历史延绵中不变的万兽之首,原始社会最闻名遐迩的一种图腾崇拜,精神世界的代表。且正是它所集合的种种其他动物的特点造就了龙能走能飞亦能游,斩妖除魔,翻江倒海,吞云吐雾,左右旱涝的十八般本事,奠定了龙不可取代的地位与威权,无怪乎刘禹锡云:“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曹操曰:“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

  悠悠五千年,我以为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期,龙的形象贯穿了我们的民族之魂。战乱纷飞,刀光剑影,都比不过诸子交锋的精彩。一时间,神州大地掀起了一场社会大变革的风暴,旧的习惯,旧的理念统统受到了新的制度,新的观点的质疑与挑战,由此开创了中华文化最活泼与开放的年代,应运出现了很多才华横溢的人,如孟子、墨子、韩非子、商鞅、苏秦、张仪。他们有雄心壮志,争辩不休,各抒己见,为思想受禁锢的人民找到一条条解放之路,仿佛西方雅典学院中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勤于思考,乐于探索。于是激烈的竞争中,太多好的学说,好的领袖互相对决的同时,也互相吸纳对方的优势,供给社会更多选择的空间。

  不幸的是,后世的朝代封闭自守,一味追求稳定,不敢打破旧有的生活模式,不愿与时俱进,排斥与八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导致滞步不前,在他人文艺复兴,飞速发展之时,被自己固定的牢笼套住。

  现在,我们希望迈入新世纪的中华民族,能充分与世界接轨,继承与发扬龙的智慧,珍惜祖先的优良传统,也虚心地学习其它国家长处,让这地球版图的东方那曾经沉睡雄鸡觉醒,也报告大洋彼岸的天晓。

2.
对龙的崇拜是流行于全世界的普遍信仰,与中土一样,在中国西北地区,同样盛行着对龙的崇拜。《史记》卷110《匈奴列传》:“五月,大会茏城,祭其先﹑天地﹑鬼神。”《索隐》引崔浩云:“西方胡皆事龙神,故名大会处为龙城。”《后汉书》卷八十九《南匈奴列传》:“匈奴俗,岁有三龙祠,常以正月、五月、九月戊日祭天神。”这里的匈奴祀龙,究竟是一种绵延于匈奴所控地域之内的地域性崇拜呢,还是仅盛行于匈奴一族的民族性崇拜?一些较为后出的资料表明,西北地区对龙的崇拜不限于匈奴一族。
从历代僧人西行留下的记载来看,对龙的崇拜是西域、印度最为普遍的宗教信仰之一,大部分国家都有有关龙的传说与神话。在这些神话中,有一些属于此国的起源神话,如龟兹国有大龙池及金花王的传说,《大唐西域记》卷一“屈支国”条云:

国东境城天祠前有大龙池。诸龙易形,交合牝马,遂生龙驹,……龙驹之子,方乃驯驾。所以此国多出善马。闻诸先志曰:近代有王,号曰金花,政教明察,感龙驭乘。王欲终没,鞭触其耳,因即潜隐,以至於今。城中无井,取汲池水。龙变为人,与诸妇会,生子骁勇,走及奔马。如是渐染,人皆龙种,恃力作威,不恭王命。王乃引构突厥,杀此城人,少长俱戮,略无噍类。

这个传说首先是以神话化的方式解释了此国良马的起源,后一段的记载表明,此国是以龙为图腾,自认为是“龙种”。另一些则属于水域神话,主要是对于暴雨大雪等灾害性气象的成因解释。由于丝绸之路极其艰险,气候恶劣,所以类似神话相当丰富。据《洛阳伽蓝记》卷五记载:波斯国,“其国有水,昔日甚浅,後山崩截流变为二池。毒龙居之,多有灾异。夏喜暴雨,冬则积雪,行人由之多致难艰。” 这个波斯国并不是现在的伊朗,而是《魏书》中的“波知国”,据《魏书·西域传》载:“波知国,在钵和西南……有三池,传云大池有龙王、次者有龙妇,小者有龙子。行人经之,设祭乃得过,不祭多遇风雪之困。”据丁谦说此国是因都库士山南面小国,国境在博罗尔西,今萨尔拉斯普尔城地。商弥国的波迷罗川有大龙池,显然也有与龙有关的神话传说。

汉盘陀国同样有影响商人通行的毒龙,但后来为国王咒服。《洛阳伽蓝记》卷五记载:汉盘陀国“山中有池,毒龙居之。昔有商人止宿池侧,值龙忿怒,咒煞商人。盘陀王闻之,舍位与子,向乌场国学婆罗门咒。四年之中,尽得其术,还复王位,复咒池龙,龙变为人,悔过向王。即徙之葱岭山,去此池二千余里。”汉盘陀,《唐书》作光渴盘陀,《大唐西域记》作竭盘陀;就是今天的塔什库尔干城。

进入印度境内,龙王传说更是无处不在。在印度北部,只有是有水、有池的地方就有龙的传说。这其中,大部分是佛教的传教神话,反映了当地民族的本土信仰和皈依佛教的历史,以及有关佛陀生平的神话性传说。如迦毕试国有大雪山龙池及其传说,说是有一沙弥对此池龙王怀恨,命终之后威猛奋发,杀龙王、居龙宫,收伏部属,自己成为大龙王。然后兴暴风雨,摧拔树木,欲坏伽蓝。迦腻色迦王为龙於雪山下建僧伽蓝,建窣堵波,高百余尺。龙怀宿忿,遂发风雨,致使僧伽蓝、 窣堵波毁坏七成。迦腻色迦王耻功不成,欲填龙池,毁其居室,即兴兵众,至雪山下,现神力,使得龙退风静,雾卷云开。然后与龙明设要契,後更有犯,必不相赦。龙曰:“我以恶业,受身为龙。龙性猛恶,不能自持,瞋心或起,当忘所制。王今更立伽蓝,不敢摧毁。每遣一人候望山岭,黑云若起,急击揵槌。我闻其声,恶心当息。”于是,迦腻色迦王重修伽蓝、窣堵波,候望云气,於今不绝。据堀谦德说,这个龙王,代表的乃是印度北方山区一个英武勇猛的龙种族[③]。此一传说实际上反映了迦腻色迦王时期政治与佛教扩张过程中遇到巨大阻力,而龙族终于归顺了佛教,佛教开始在迦毕试国盛行的过程。

其他如那揭罗曷国有毒龙皈依之传说。乌仗那国有阿波逻罗龙泉及佛之遗迹,更有龙女与释种婚配之种族起源传说。这一神话中的毗罗择迦王(Vidūdabha)是释迦牟尼同时代人,继其父钵罗犀那恃多(Prasenajit)为憍萨罗国王,他曾经兴兵扫荡释迦族的故乡劫比罗伐窣堵(Kapilavastu),这一事件在《增一阿含经》卷二六、《四分律》卷四一、《五分律》卷二十《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八均有记载[④]。呾叉始罗国有医罗钵呾罗龙王池,是此国请雨祈晴之所,如与沙门共至池所,弹指慰问,所愿必果。迦湿弥罗国的开国传说云末田地迦用神力从龙王手中争得土地,并使龙王皈依佛法,建五百伽蓝,这一故事似说明迦湿弥罗之土著也是崇拜龙的民族,后来崇信佛教。憍赏弥国有毒龙石窟,乃是如来伏毒龙之遗迹。婆罗痆斯国有三龙池及释迦遗迹。“浣衣池侧大方石上,有如来迦娑之迹,……外道凶人轻蹈此石,池中龙王便兴风雨。”摩揭陁国有目支邻陁龙王池。“昔如来初成正觉,於此宴坐,七日入定。时此龙王警卫如来,即经以其身绕佛七币,化出多头。俯为垂盖。”

以上的记载充分表明龙崇拜是西域、印度一种十分普及的信仰。综括西域印度之有关龙的传说,我们可以区分出有两种较为原始的龙的观念,第一是兴风起雨之龙,第二是海王藏宝之龙。据我判断,兴风起雨之龙主要盛行于西域以及印度西北这些以沙漠、高山地形为主的大陆地区,对于龙的想象主要集中在他能够制造旱涝和其他恶劣天象这一功能上。海王藏宝之龙则起源于印度南方之滨海地区。在这一地区有关龙的想象中,龙有金壁辉煌之龙宫,龙宫中有各种奇珍异宝,尤其以宝珠为多,而大鹏金翅鸟则是其天敌。佛教中有关龙的观念显然是结合了这两大地区的神话后形成的综合。在佛教中,有关龙的经籍相当丰富,而且,与中土龙的观念相距甚远。总的说来,龙是六道轮回中的其中一道,高于畜生,低于人类,人在前世有四种因缘会导致堕入龙种,一者多布施,二者多瞋恚,三者轻易人,四者自贡高座。[⑤]而据《佛说海龙王经》卷二《授决品》第九云:“佛告龙王:其於佛法出家奉律行戒不具,现戒成就违戒犯行,不舍直见不堕地狱……寿终已后皆生龙中。”[⑥]它是为了那些不遵守戒行的僧人准备的一种报应。通常能作人形,但在五种情况下不能隐其本身,第一是生时,第二为死时,第三为淫时,第四是瞋时,第五是睡时。所以据《大唐西域记》所载的乌仗那国种族起源神话,其国之王后原为龙女,经释种祈告后得化为人形,但因其宿业未除,睡时常以九头之身现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1-28
龙年的钟声即将敲响。在这个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土鳖很高兴通过学而思网校向世界各地学习网校课程的学生、家长、教师同行、海外华人以及关心网校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诚挚的感谢和衷心的祝福!

过去的兔年是土鳖老师生命中极不平凡的一年,是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年。身体上,土鳖因不良的工作生活习惯生病入院,住院一月,经受了生理和心理的双重煎熬;事业上,出院后遵医嘱休息半年,导致了事业的停滞;感情上,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震荡。充分证明了“祸不单行”俗语的正确性。同样,“祸兮福之所伏”,在病休的半年里,获得了充分的思考时间,良好的生活习惯逐步养成,对事业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对感情的认知更加理性,为迎接腾飞的龙年打下了良好基础。

悠悠华夏,巍巍东方。每每回望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土鳖对上古先贤们的伟大智慧唏嘘不已。寒来暑往,春华秋实,历史的长河千年冲刷,他们的智慧依旧灿烂,为世界各地的有志者研学不辍。作为历史沧海中的一粟,土鳖时时慨叹自身的渺小。倘或在我们的下一代中,有人回眸自己的成长历程时能够说一声:“土鳖是对我的人生有些许影响的。”土鳖无憾矣。

龙年的春节,这个“龙”字所包含的腾飞的概念是如此喷薄欲出。在这个注定腾飞的龙年,土鳖和各位朋友真诚地呼吁:精诚合作,团结一致,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所能及的全部力量。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