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人的生活里,每天都能够接触到让人熟悉的河南话,收藏家马未都在一档节目中揭秘了宋朝人的普通话是如何发音的,听后让大多数观众感到意外,节目中朗诵的一首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听起来广东味儿十足。
一、宋朝“普通话”为什么像广东话
在普通人听来,宋朝“普通话”与广东话的确有些相似,但其实区别还是挺大的。两种方言的声调系统是不一样的,宋朝时的声调有8个,而现在的广东话有9个声调,而且宋朝时的韵母发音与之相比,显得更加复杂。宋朝时重修《广韵》,声母有36个,还分清浊音,随着口音的演变,现在的广东话也不分清浊了。两者的区别其实还是挺大的。
二、历史悠久的河南话到底是什么
据历史资料记载,河南话属于中原官话,大体上可分成三类,其一类是通行于河南大部分地区的中原官话,即为人们通常习惯所说的狭义河南话;其次是豫北太行山一带的晋语;还有一小部分是豫南地区的江淮方言。值得注意的是,这三种方言虽然同属河南话,但它们之间均不能顺利交流。尤其是江淮方言,在某种意义上属于河南话向西南官话的过渡地带。一般意义上的河南话是指第一类中原官话,在宋代时主要是由河洛方言加东京方言而形成的,是以中古音《广韵》为代表的音韵系统,“现在的南方口音比如广东话则较多地保留了中古音的成分,
三、“官话”是如何演变的
中国每一代的官方语言都有雅言、正音、官话、国语等不同的称呼,这是中国不同历史时期对“普通话”的定义。历史上各朝统治者规范读音的最大作用就是便于交流,秦朝虽然提倡了“书同文车同轨”,在文字上实现了相通,但在语音上并没有彻底规范,也无法通过行政手段进行规范,只有依靠长期的民族融合、人口迁徙来慢慢调整。
历朝历代人们主要是以统治者定都的城市方言为主,有时也会兼顾这种口音的使用基础,比如现在人们所熟练使用的普通话,事实上,在清朝末年就已经出现“普通话”一词,清政府于1909年规定北京话为“国语”,民国时期曾根据当时的社会状况多次制定国语读音,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规定国家通用语言为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