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孩子良好书写习惯

如题所述

据观察,在当今中小学生中书写习惯好的学生并不多见。不少学生执笔时,五指分工不当,笔杆不靠虎口。书写时违背“三个一”的要求,写字时歪着头,弯着腰,紧贴桌面斜着写;至于书写中不按笔划顺序要求乱凑笔者,更是大有人在。为什么学生会出现这样的书写习惯呢?我认为主要是,认识不到位,要求不明确,措绝不得力,家校不同步而造成的。 为此,我认为要养成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应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认识,明确要求。 认识始终是行动的先导。要养成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首当其冲的是提高教师、家长和学生对书写习惯养成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的认识。现在在部分教师和家长中有些糊涂,甚至错误的认识,说什么书写是小事,成绩才是大事;字写得好,写得差,无关紧要,不要写错别字就行,学生书写不要规定,怎么舒服怎么写,坚持“三个一”太难了,随他们去。对坏的书写习惯熟视无睹,听之任之。这样的结果不仅会影响学生书写的效果,还会危及到身体健康,由于书写习惯差,而造成近视、斜视和脊柱弯曲的学生还会少吗?现在这种现象已越来越严重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众所周知,习惯是一种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又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和倾向。书写习惯的养成就是这样,不仅要知道如何正确书写,还要能持之以恒,坚持下去,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尤其在执笔方法、书写姿势和笔划笔顺上更应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在低年级应天天讲,字字练,不能有丝毫的放松,只有这样才能使正确的书写方法深入人心。二、言传身教,常抓不懈。 在养成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是起主导作用的。教师的认识、教师的态度和教师的示范作用在这里起着养分的作用。教师不仅要告诉学生执笔、书写的方法,还应该身体力行动地给学生做出示范。实际上,在教师的板书、批改和评语中已经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书写习惯。小学生可塑性很强,只要教师在哪方面多强调些,他们就会朝这方面转化。我女儿的爷爷说过,他在退休前曾在某校二年级听课,发现这个班学生听课全神贯注,答题时声音响亮,书写时执笔正确,坐姿标准,字迹清晰,端正,更难能可贵的是几乎全班学生基本养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使他赞叹不已。课后,他请教了这位可敬的老教师,她当时的一席语,使他至今难以忘怀。她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啊!我从一年级就接手这班学生,他们刚进入学校我就非常注意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特别是这个书写习惯,我一刻都没有放松过要求。我除了自己在课堂上板书时做出示范外,平时始终如一地坚持标准,做到常抓不懈。对同学的书写作业,我坚持多表扬,多鼓励,多检查,每到学生做作业时,我都逐一巡视,检查他们的书写姿势及时表扬、督促。此外,我还通过家长会和家庭访问,向家长介绍正确的书写要求,并请他们积极配合。由于家庭学校同步,长期坚持不懈,学生已经从不习惯到习惯,并越来越体会到良好书写习惯对提高自己学习成绩、增进身体健康有不少好处。到现在,你让他弯腰驼背写字他们都不干了。”从这位老师的讲语中,不难看出在养成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过程中,教师的言传身教是多么重要啊! 三、典型引路,驱动内因 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养成良好书写习惯,学生是内因,只有提高他们的自觉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才能使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正确书写的要求在大人看来,并不难做到,但对年幼的小学生来讲并非易事,特别对一部分原来书写习惯差的,性格比较懒散的学生,要他们做到“三个一”无疑是“受罪”。所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是一件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我认为在学生方面应做好以下三点。 1、大造舆论。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讲故事、猜迷语、主题班会等)和正反面的典型事例向他们宣传养成良好书写习惯的意义,引导他们自觉地接受正确的书写要求。 2、严慈相济。在整个养成教育过程中,老师始终应该把严格要求和耐心教育结合起来。要设身处地的关爱学生,体谅他们的困难,对培养过程中的反复不应一味埋怨,而允许反复,关健是及时加以引导,要给学生在实践中一个逐步认识,逐步适应和巩固提高的过程,这个阶段尽量多表扬、多鼓励、多沟通,始终使学生在爱的熏陶中去实践去提高。 3、典型引路。在班级全体同学积极投身正确书写实践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各阶段、各层次的典型,并用他们的经验和教训去教育其它同学。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的现身说法,往往会收到难以想象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有意识地开展些小型竞赛活动和书写展览,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把活动引向深入。 只有这样不断地驱动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使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四、校家同步,齐抓共管 养成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并非易事,学校和家庭必须统一认识,统一标准,同步进行,齐抓共管。学校教师应通过家访、家长会、家校联系卡等相关形式认真地向家长讲清在养成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过程中双方共同的目标和各自履行的职责,强调学校和家庭齐抓共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求家长积极主动地配合学校,督促、检查自己的孩子,并及时向学校反馈。学校教师也应主动邀请家长来校听课和参观,从而达到相互交流、巩固提高的目的。 总之,学生书写习惯的养成不能剃头挑子一头热,必须是教师和家长同步,统一认识,统一标准,严格要求,长期坚持,才能逐步养成,任何一方的懈怠和放松都会使这项工作功亏一篑。 习惯的力量是无形而强大的,书写是这样,其它的习惯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好的习惯可以使人终身受益,坏的习惯则像恶魔缠身,处处影响孩子的学习生活。在这方面我们可千万别等闲视之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1-09
都说字是人的第二张脸,每个人都渴望写一手漂亮的字,做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也希望孩子们的字是端正而又美观的,可是,却总有那么几个孩子,你看他外表长得倒挺好看,人比较聪明,可一旦翻开他的作业本,那上面的字啊,真叫人摇头又叹气。我觉得想让孩子写一手好字,重点在于培养其认真的书写习惯。
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首先,要指导孩子正确的执笔方法和书写姿势,对他们来说,写字是学习生涯中的基础,发现问题要及时指出,指出孩子的不良坐姿,做到经常提醒。书写教学要从最基本的笔画入手,严格要求每个孩子都认认真真地把每个字的笔划、笔顺写准确,由易到难,必要的时候也可让他们进行“描红”的练习。
其次,平时对孩子的作业要严格要求。反复强调他们要一笔一划地写好每一个字,做到字迹工整、干净整洁,时速适宜,要养成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即使是写一个词语,写一句话,也不能粗心,随意。当家长和老师在检查孩子的作业时,不仅要注意答案的正确与否,还要检查他们的字是否写得漂亮、大方,整洁。
再次,多给予孩子鼓励也是培养良好书写习惯的有效途径。我们都知道,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赞美和鼓励,当他们取得了点滴进步时,只有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才能激发孩子在书写上更大的兴趣,一个善意的微笑,一句简单的激励,在你看来也许没有什么,但在孩子的心里却很珍贵。这不仅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对其他的孩子来说也是一种精神上的激励。
小学教学是一项基础工程,而写字教学更是基础中的基础。学生在练字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审美能力,对培养孩子的意志和一丝不苟的学习品质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在生活中,在课堂上,引导他们认识到写好字的重要性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有人说,
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面对
第2个回答  2020-06-09
在孩子掌握了正确的书写姿势并且开始写生字时,作为家长要主动培养孩子的书写习惯。其中包括:

(1)书写认真,我们一定要要求孩子一笔一划地写字,在写的过程中不要图快,每写一个字都要求认真精细美观。

(2)孩子在写错字之后,不要涂,也不要描,一定要用橡皮把字擦干净,不要留下原来字的痕迹,然后再进行书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