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河行动》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如题所述

   今年3月,我在“豆瓣电影”的微信公众号中读到一篇名为《最牛逼的电影素材都在中国(却没有人拍)》的推送,一直收藏着。文章下方有个网友评论:“真要我说,就这篇文章我能打开,没有显示已删除,我就挺满足了,还拍啥拍呀”,哑然之后是长久的沉默。       所以7个月后,在电影院看完《湄公河行动》时,有一瞬间的恍惚: 我真的是看完了一部国产电影吗?这尺度真的是过审的产物咩?这居然是一部主旋律电影?!       惊愕过后,必须承认,纵使前面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湄公河行动》的内核依旧是一部商业类型片。商业片,讲好故事永远是第一位的。真实案例改编,其本身的传奇已经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毫无疑问是把双刃剑。对于一个故事最大的剧透就是告诉你结局,“湄公河惨案”发生到审判,孺妇皆知,没准你高考还复习过政治要点。可就是这么一部结局早有定数的电影,却吸引着你我他,不断走进电影院,让票房站上11亿+。其在国庆档的异军突起,逆袭上扬,全面飘红,在我眼里拥有着“良币”吹响全面反攻集结号的意义,之前一直被“恶币”攻陷的中国电影市场太需要这样一部争气又提气的作品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02

相比起林超贤导演之前的片子 《湄公河行动》更像是一次命题作文 用近2个小时的时间展现了湄公河大案的侦破 以惊险刺激的武戏为主 商场角力 老巢抓补 还有水上追击等等大篇幅大场景动作戏一气呵成 闹市丛林公路水面天空各种环境 追逐翻车枪战爆破格斗各种场景 想必花费极多人力物力 也不得不佩服导演的调度能力 我看的是女性专场 想来是有意看看女性观众对整体硬朗的画风和某些血腥镜头的观感 不过呢 我和男孩子也没有什么区别呀(除了想扑倒彭艾迪之外[微笑]

而文戏部分则空间有限得多 主角也只有很简单的背景人设 更不用说多如牛毛的配角…

一贯能在林导片子里找到的触动这次只有偶然闪现 对于金三角一代孩子的处理有几笔很精 一次是他们在玩对自己脑袋开枪赌枪里有没有子弹的游戏 一次是孩子枪击警员张涵予果断对孩子开枪但错开要害 一次是一个小孩带着炸药和枪支毁掉了整个政府会议楼 孩子可以在最日常的游戏做最残忍的事 也可以把最残忍的犯罪做得好像日常小事一样容易 当地社会冷血残暴的样貌以及毒品带给社会的可怕危害瞬间就清晰了

第2个回答  2017-10-02

提问环节有观众说这部不像林导之前的片子 会去探讨所谓好人坏人的两面性 林导说近来的《激战》《破风》和这一次 他都是在拍能带来正能量的东西 的确 几乎没有导演能让暗黑如我这般甘之如饴的汲取正面积极的东西 大概因为其实他的正面里总是带着一种有意识的反正面 恰到好处~这次根正苗红的题材没有什么可反的 但是还是可以看到比如彭于晏的角色 终究在不能自已的仇恨中开枪杀死了反派了结了私怨 可是他并没有“变质” 他可以奉献出自己的生命 为了打击明知道总也不会消失的罪恶…

一句话 个人并没有偏爱《湄公河》 但也丝毫无损我继续偏爱林超贤~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