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幽默的技巧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1-18

说话幽默的技巧有:借助幽默的语言、句子;借助道具产生幽默;借助幽默的动作;说俏皮话也可以达到幽默的效果。

借助幽默的语言、句子:

1、造势

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是好幽默的。他在某市的一次演讲中,开头即说“我今天给大家谈六个问题”,接着,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井井有条地谈下去。

谈完第五个问题,他发现离散会的时间不多了,于是他提高嗓门,一本正经地说:“第六,散会。”听众起初一愣,不久就欢快地鼓起掌来。

老舍在这里运用的就是一种“平地起波澜”的造势艺术,打破了正常的演讲内容,从而出乎听众的意料,收到了幽默的效果。

2、省略

1985年底,全国写作协会在深圳罗湖区举行年会。开幕式上,省、市各级有关领导论资排辈,逐一发言祝贺。轮到罗湖区党委书记发言时,开幕式已进行了很长时间。于是他这样说:“首先,我代表罗湖区委和区政府,对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

掌声过后,稍事停顿,他又响亮地说:“最后,我预祝大会圆满成功。我的话完了。”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结束了演讲。

听众开始也是一愣,随后,即爆发出欢快的掌声。因为,从“首先”一下子跳到“最后”,中间省去了其次、第三、第四……这样的讲话,如天外来石,出人预料,达到了石破天惊的幽默效果,确实是风格独具,心裁别出。

借助道具产生幽默:

1、对比

鲁迅先生在结束《在上海中华艺术大学的演讲》时说:

“以上是我对于美术界观察所得几点意见。

“今天我带来一幅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结晶,请大家欣赏欣赏。”

说着,他一手伸进长袍,把一卷纸慢慢从衣襟上方伸出,打开一看,原来是一幅病态丑陋的月份牌。顿时全场大笑。

鲁迅先生借助恰到好处的道具表演,与结束语形成鲜明的对比,极具幽默。不仅使演讲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而且使听众在笑声中进一步品味先生演讲的深意。

2、双关

在延安的一次演讲会上,当演讲快结束时,毛泽东掏出一盒香烟,用手指在里面慢慢地摸,但掏了半天也不见掏出一支烟来,显然是抽光了。有关人员十分着急,因为毛泽东烟瘾很大,于是有人立即动身去取烟。

毛泽东一边讲,一边继续摸着烟盒,好一会,他笑嘻嘻地掏出仅有的一支烟,夹在手指上举起来,对着大家说:“最后一条!”

这个“最后一条”,毛泽东的话是最后一个问题,又是最后一支烟。一语双关,妙趣横生,全场大笑,听众们的一点疲劳和倦意也在笑声中一扫而光了。

借助幽默的动作:

借助幽默的动作来结束演讲,这样的例子虽很少见,但不乏珠玑。

美国诗人、文艺评论家詹姆斯·罗威尔1883年担任驻英大使时,在伦敦举行的一次晚宴上发表了一篇名为《餐后演讲》的即席演说。最后他说:“我在很小的时候听人讲过一个故事,讲的是美国一个卫理公会的牧师。

他在一个野营的布道会上布道,讲了约书亚的故事。

他是这样开头的:‘信徒们,太阳的运行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向前或者说是径直的运动;第二种是后退或者说是向后的运动;第三种即在我们的经文中提到的--静止不动。’(笑声)先生们,不知你们是否明白这个故事的寓意,希望你们明白了。

今晚的餐后演讲者首先是走径直的方向(起身离座,做示范)--即太阳向前的运动。然后他又返回,开始重复自己--即太阳向后的运动。最后,凭着良好的方向感,将自己带到终点。这就是我们刚才说过的太阳静止的运动。”(在欢笑声中,罗威尔重又入座)

这种紧扣话题的传神动作表演,唯妙唯肖,天衣无缝,怎能不赢得现场听(观)众的热烈掌声和欢笑声。

演讲的幽默式结尾方法是不胜枚举的。关键是演讲者要具有幽默感,并能在演讲中恰如其分地把握住演讲的气氛和听众的心态,才能使演讲结束语收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轰动效应。

说俏皮:

中国北方俗话“俏皮”,意为机巧、有趣,有时带有弄巧的含义。俏皮话,就是巧而有趣的话。平常说:“吃饭去”!改说:“填肚子去”!这里就有点游戏的口气。人们喜好游戏,得机会总想玩一下、轻松一下,有时也会是想显摆一下个人智巧,故作俏皮取笑。

在一般民间俗语里面,就有说得挺俏皮的话,如说:“不卖油,光敲梆子”,是只说不干的意思。又如:“趁台阶下驴”,借机会罢手的意思;“打一巴掌揉三揉”,打击之后安抚一下的意思;“吃豆腐报肉账”,这句更好理解。比喻,意思很明白,有幽默感。

扩展资料:

幽默也分型,不同的幽默会造成不同的印象,对别人产生不同的影响:

1、亲和型幽默

是指和大家一起分享、发现日常生活中的趣事,逗乐他人、提升人际关系,旨在制造亲近感和幸福感。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两个人彼此熟悉的过程中,通过交流生活中的一些趣事,如讲笑话逗人开心、讲关于小动物的故事来增加亲和力。

2、自强型幽默

又称为自我提升型幽默,是指在面对困境、尴尬时用幽默来缓解,类似苦中作乐。这种幽默能够让人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缺陷,并去接受它,或能够以游戏的心态看待世界。郑莉认为,这种幽默有助于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消减消极情绪、提高积极情绪,增强耐挫力。

3、嘲讽型幽默

是针对个人的吐槽和嘲讽,如以取笑别人缺点来逗乐。这种情况多用于表演,为了追求喜剧效果而采用的幽默。郑莉建议,除非两人平日就关系十分密切或习惯了“互黑”的相处模式,否则尽量不要采取这种形式的幽默。

如果拿捏不好分寸,被嘲讽的对象可能会认为自己受到攻击、不被尊重等,而引起不必要的争执。

4、自贬型幽默

即通过自嘲来逗人开心。高级的自嘲能反映一个人具有生活智慧、语言创新能力以及谦卑品德。自嘲通常出现在遭到别人质疑和否定时,自嘲者会智慧地放低姿态,化解尴尬甚至博他人一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幽默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幽默,分人分场合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3-22

第3个回答  2020-12-11

第4个回答  2019-11-12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