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朱棣的历史故事

如题所述

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 建文帝朱允炆之叔父。建文四年(1402年)即位,在位二十二年(1402-1424年),年号“永乐”。

初师遇险
靖难之役时,两军在今天东坝展开厮杀。这里背负重山,面对平陆,诸山之水连河通海,坝河、亮马河、温榆河交汇。朱棣骑一匹青骢马,被敌军追逼到一条河沟边。眼看就要没命,情急之下他问坐骑:你能跨过这沟,让我脱险吗?说完一抖缰绳,这马驮着朱棣噌地一下连跨三道河沟,甩脱追兵,化险为夷,最后累死。朱棣迁都北平改为北京后,为纪念当年初师遇险,坐骑忠勇,就在东坝建了马神庙,塑马供于庙中,当神祭祀。传说立庙之后,那马活了,常在夜间糟践庄稼。农民不堪其苦,偷着将庙毁了。

夫妻和睦

徐皇后

说起朱棣生命中的奇女子,当仁不让的是徐皇后,她是开国功臣徐达的女儿。这位徐皇后,能文能武,史称其“幼贞静,好读书,称女诸生”。徐王妃平常文静有加,但毕竟是将门之女。就在朱棣起兵造反的时候,朝廷派李景隆围攻北平,而此时的朱棣前往宁王朱权那里去求援,北京城空,危在旦夕。徐王妃在危急之中披上战甲,挽救了北平。
徐皇后曾经著书,采集《女宪》《女诫》作《内训》二十篇,又类编古人的嘉言善行,作《劝善书》,颁行天下。她还经常劝帝爱惜百姓,广求贤才,恩礼宗室,不要骄宠外戚。四十六岁那年,她因病去世,朱棣大为悲痛,谥曰仁孝皇后,此后的十几年再没立过皇后。可见徐皇后在朱棣心中的地位,没人能够取代。

诛灭十族
朱棣即位后,请方孝孺为他起草登基公告,当然为思想正统、极端忠于前皇的方孝孺所拒绝。非正史祝枝山所著的《野记》记载,方孝孺十族八百多人被杀。可是根据《明史·方孝孺列传》记载是“丁丑,杀齐泰、黄子澄、方孝孺,并夷其族”也就是说朱棣只杀了方孝孺父系一族。《明史·方孝孺列传》并未记载被灭十族,株连坐死847人(一作873人)等字眼,所谓诛十族只不过是后人为了造成戏剧性的效果,夸大事实所产生的。

北京地名
在现今北京朝阳东坝地区有马厂、马房、驹子房、行宫庙等许多与马字和帝王行迹有关的地名,这些和朱棣有关。朱棣迁都北京后,东坝以其水草丰美,宜于牧养皇家马匹,而一度成为明朝的御马苑。这里每隔三四里建一个马厂,大大小小共有二十多个,养马若干,可谓遍地开花。每个马厂都有围墙,墙里盖有马棚,墙外草地平旷,马群悠闲自在。母马怀孕产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5
明成祖朱棣在历史上很有作为,但他又是一位性格固执、刚愎自用、猜忌多疑、杀人如麻的皇帝。永乐末年,他大肆屠杀宫女、宦官,在这次大惨案中,被杀的宫女有近三千人之多,为明代后宫最大的一次惨案。

永乐初年,国家逐渐恢复强大。朱棣追求享乐主义,后宫美女渐多。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皇后徐氏病死,皇后一直没有再立,王贵妃和贤妃权氏是他最宠爱的妃子。权氏是一位选自朝鲜的美女,天姿国色,聪明过人,能歌善舞,尤其是善吹玉箫,明成祖十分怜爱她。水乐八年(公元1410年),明成祖率大军出征,特地带权贤妃作为随侍嫔妃宫女,随军出塞。权贤妃在大军凯旋回宫时,死于临城,葬在峄县,明成祖伤心欲绝。明成祖丧失宠妃权贤妃,心情不佳之时恰恰发生两个姓吕的朝鲜女子与宦官相好,酿成宫内惨祸,诛杀吕氏及有关的数百宫女、宦官。

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明成祖准备立为皇后的王贵妃也死去,明成祖再一次经历丧失宠妃的伤痛。贾吕与宫人鱼氏私下与小宦结好之事又在此时发生了。明成祖甚为恼火,雷霆大发。贾吕和鱼氏惧祸,便上吊自杀。明成祖竟以此为由,亲自刑审贾吕侍婢,不料却查出这一班宫女要谋杀皇帝的口供。朱棣极为恼怒,亲自下手对宫女们动用酷刑,其中受株连被诛杀的宫女近两千八百名。而且明成祖每次亲临施刑,有宫人临刑时当面斥骂明成祖:“你自己年老阳衰,宫人与小宦官相好,有什么罪过!”朱棣让画工画了一张贾吕与小宦官相抱的图,羞辱宫人,同时更加大肆屠杀。据《李朝实录》记载,当宫中宫人被惨杀之时,适有宫殿被雷电击震,宫中的人都很高兴,以为朱棣会因害怕报应而停止杀人,可是朱棣依旧如故,丝毫“不以为戒,恣行诛戮,无异平日”。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4-19
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 建文帝朱允炆之叔父。建文四年(1402年)即位,在位二十二年(1402-1424年),年号“永乐”。

1.初师遇险
靖难之役时,两军在今天东坝展开厮杀。这里背负重山,面对平陆,诸山之水连河通海,坝河、亮马河、温榆河交汇。朱棣骑一匹青骢马,被敌军追逼到一条河沟边。眼看就要没命,情急之下他问坐骑:你能跨过这沟,让我脱险吗?说完一抖缰绳,这马驮着朱棣噌地一下连跨三道河沟,甩脱追兵,化险为夷,最后累死。朱棣迁都北平改为北京后,为纪念当年初师遇险,坐骑忠勇,就在东坝建了马神庙,塑马供于庙中,当神祭祀。传说立庙之后,那马活了,常在夜间糟践庄稼。农民不堪其苦,偷着将庙毁了。

2.夫妻和睦

说起朱棣生命中的奇女子,当仁不让的是徐皇后,她是开国功臣徐达的女儿。这位徐皇后,能文能武,史称其“幼贞静,好读书,称女诸生”。徐王妃平常文静有加,但毕竟是将门之女。就在朱棣起兵造反的时候,朝廷派李景隆围攻北平,而此时的朱棣前往宁王朱权那里去求援,北京城空,危在旦夕。徐王妃在危急之中披上战甲,挽救了北平。
徐皇后曾经著书,采集《女宪》《女诫》作《内训》二十篇,又类编古人的嘉言善行,作《劝善书》,颁行天下。她还经常劝帝爱惜百姓,广求贤才,恩礼宗室,不要骄宠外戚。四十六岁那年,她因病去世,朱棣大为悲痛,谥曰仁孝皇后,此后的十几年再没立过皇后。可见徐皇后在朱棣心中的地位,没人能够取代。

3.诛灭十族
朱棣即位后,请方孝孺为他起草登基公告,当然为思想正统、极端忠于前皇的方孝孺所拒绝。非正史祝枝山所著的《野记》记载,方孝孺十族八百多人被杀。可是根据《明史·方孝孺列传》记载是“丁丑,杀齐泰、黄子澄、方孝孺,并夷其族”也就是说朱棣只杀了方孝孺父系一族。《明史·方孝孺列传》并未记载被灭十族,株连坐死847人(一作873人)等字眼,所谓诛十族只不过是后人为了造成戏剧性的效果,夸大事实所产生的。
第3个回答  2021-05-28
除了朱元璋早夭的九子赵王朱杞、二十六子朱楠,我们把朱元璋其他的23个儿子都说了说,但唯独没有说四子,也就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

至正二十年(1360年)四月十七日,朱棣出生在应天府(今南京)。而就在此时,陈友谅进攻太平(今安徽当涂县)的告急文书来到了朱元璋的面前。如果让陈友谅攻陷了太平,那么就会轻而易举进攻应天。由于军情紧急,朱元璋都来不及看上刚出生的朱棣一眼,就立即奔赴前线指挥作战。

在《明史》和《明实录》等许多正史中,明成祖的生母一直被记载为朱元璋的发妻孝慈高皇后,即:马皇后。按理来说,正史的可信度应该很高才是,但是,请不要忽略一点,明成祖的帝位并非朱元璋所传,而真正说起来,其皇位的来历并不正当。在史学界专家认为朱棣很可能为了让自己的登基更加名正言顺,对历史的篡改也是在所难免的。将原本记载自己身世的史书、实录一并销毁,连宗谱玉碟的档案也被改了一通。包括史学家吴晗先生在其所著的《明成祖生母考》中,更是直接指出了其中的漏洞所在,那就是:这些官方记载的口径并不统一。为此,朱棣的生母那是众说纷纭,坊间一直流传着其生母是元顺帝的妃子。

据说南京报恩塔塔座下有明成祖御制碣(jié )文,称成祖生母为元顺帝宫人翁吉刺氏,入明宫仅六个月便生下成祖。按明代制度规定,宫人人宫七个月之内生子须受极刑。马后仁慈,称朱棣为自己所生,以保护翁氏。由于古代文献中的这些记载,20世纪30年代我国史学界围绕这一疑案展开了一场争论。经过多方面考证辩论,大部分学者都认为朱棣不可能是翁吉刺氏所生。因为据《明太祖实录》和《国榷》等书记载,朱棣生于元至正二十年(1360),朱元璋军队攻占元大都是至正二十八年,此时或此后如有纳元顺帝妃子之事,而此时的朱棣早已出生八年多了。

另一种说法是朱棣系元顺帝的高丽妃子所生,这种说法流传最广,甚至,当时民间多有歌谣传诵。明朝人有一本笔记这样记载道:“明成祖与周王系同源,皆由高丽妃子所生。”故而,当建文帝削藩的时候,周王受到的责任最重,使得燕王因此感到不安。然而,这本笔记并非官方资料,又是手抄本,更无史料加以佐证,其可信度实在不高。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旧历年底,朱元璋准备明年就要正式登基称帝,看到自己已经有了七个儿子。这时形势已经初安,决心要为儿子们正式取名了。十二月二十四日,朱元璋祭告太庙,给长子命名曰标,次子曰樉,三子曰棡,四子曰棣……。这时,朱棣已经七周岁,才和众兄弟一样有了自己的名字。朱元璋不仅为儿子们取了名字,而且还制定了后世子孙取名的规则,每一支拟定了二十字辈分。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设立大宗正院,即后来所谓的宗人府,掌皇族内部事宜。由次子朱樉任宗人令,三子朱棡任左宗正,十岁的朱棣任右宗正。宗人令掌管明朝皇帝九族的宗族名册,并按时撰写帝王谱系,记录宗室成员子女的嫡庶、名称封号、嗣职袭位、生卒年间、婚嫁、丧葬谥号等事。左宗正、右宗正就是宗人府副主官。朱棣此时的宫廷生活就是经常要跟随参加各种朝见和祭仪。除此之外,还要接受正统的儒家经典教育。

洪武六年(1373年)三月,朱元璋给朱棣一本《昭鉴录》和一本《祖训录》。书中是搜集的古代藩王的优劣事迹,以对皇子们进行宗法教育。此外,朱棣还要受到严格的军事训练。朱元璋认为七个儿子“宜习劳,令内侍制麻履行滕。凡诸子出城稍远,马行十七,步行十三。”所谓麻履,就是麻鞋,行滕是指缠腿。这里是说,让朱棣兄弟七人都穿着麻鞋,裹上缠腿,像士兵那样到城外远足,十分之七的路骑马,十分之三的路要步行。对此,朱元璋曾有一段明确的自白:朕于诸子常切谕之:一、举动戒其轻;二、言笑厌其妄;三、饮食教之节;四、服用教之俭,怨其不知民之饥寒也,尝使之少忍饥寒;怨其不知民之勤劳也,尝使之少服劳事。这些训练对长期住在深宫中的皇子们来说虽然艰苦了些,也还是饶有兴味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还要不时地在演武场上练习武备。

洪武九年(1376年),朱棣已是17岁青年,朱元璋准备让几个儿子到外地去当藩王。可就在这一年,朱棣兄弟们一起回到了被称为“中都”的安徽凤阳老家。这里埋葬着他们的祖父母,也是他们的朱元璋小时候为大户人们放牛放羊的地方。当时的凤阳,老百姓的生活都很困苦,朱棣在这里住了三四年,民间生活对他的思想意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朱棣是个有心人,“民间细事,无不究知”,以至于他经常对儿子们说起他这段生活,认为自己能南北征战,不畏塞外风寒,就得益于这段经历。朱棣在凤阳的这段生活可看作是宫廷教育的实习阶段,他回去就要准备到外地去当藩王了。

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棣就藩燕京北平。在分封诸王是朱元璋经过深思熟虑而后决定的。他认为,元朝的灭亡,有一条重要原因就是主弱臣强,皇帝不得藩屏之助。因此,朱元璋要让众子孙都来出力,以维护朱家皇朝。每位亲王拥有被称作“护卫”的少量军队,少的三千人,多的一万五千人。名义上,亲王不得干预地方事务。但是在紧急情况下,亲王可调遣王国所在地的镇守兵。每有军事行动,诸王都要带领护卫随军出征,那些在疆场上叱咤风云的将帅,虽身为大将军,也要受到这些年轻亲王的节制。在诸王之中,以晋王、燕王最被倚重。
第4个回答  2021-04-19
除了朱元璋早夭的九子赵王朱杞、二十六子朱楠,我们把朱元璋其他的23个儿子都说了说,但唯独没有说四子,也就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
至正二十年(1360年)四月十七日,朱棣出生在应天府(今南京)。而就在此时,陈友谅进攻太平(今安徽当涂县)的告急文书来到了朱元璋的面前。如果让陈友谅攻陷了太平,那么就会轻而易举进攻应天。由于军情紧急,朱元璋都来不及看上刚出生的朱棣一眼,就立即奔赴前线指挥作战。
图片
在《明史》和《明实录》等许多正史中,明成祖的生母一直被记载为朱元璋的发妻孝慈高皇后,即:马皇后。按理来说,正史的可信度应该很高才是,但是,请不要忽略一点,明成祖的帝位并非朱元璋所传,而真正说起来,其皇位的来历并不正当。在史学界专家认为朱棣很可能为了让自己的登基更加名正言顺,对历史的篡改也是在所难免的。将原本记载自己身世的史书、实录一并销毁,连宗谱玉碟的档案也被改了一通。包括史学家吴晗先生在其所著的《明成祖生母考》中,更是直接指出了其中的漏洞所在,那就是:这些官方记载的口径并不统一。为此,朱棣的生母那是众说纷纭,坊间一直流传着其生母是元顺帝的妃子。
据说南京报恩塔塔座下有明成祖御制碣(jié )文,称成祖生母为元顺帝宫人翁吉刺氏,入明宫仅六个月便生下成祖。按明代制度规定,宫人人宫七个月之内生子须受极刑。马后仁慈,称朱棣为自己所生,以保护翁氏。由于古代文献中的这些记载,20世纪30年代我国史学界围绕这一疑案展开了一场争论。经过多方面考证辩论,大部分学者都认为朱棣不可能是翁吉刺氏所生。因为据《明太祖实录》和《国榷》等书记载,朱棣生于元至正二十年(1360),朱元璋军队攻占元大都是至正二十八年,此时或此后如有纳元顺帝妃子之事,而此时的朱棣早已出生八年多了。
图片
另一种说法是朱棣系元顺帝的高丽妃子所生,这种说法流传最广,甚至,当时民间多有歌谣传诵。明朝人有一本笔记这样记载道:“明成祖与周王系同源,皆由高丽妃子所生。”故而,当建文帝削藩的时候,周王受到的责任最重,使得燕王因此感到不安。然而,这本笔记并非官方资料,又是手抄本,更无史料加以佐证,其可信度实在不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