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历史短剧剧本

大概5分钟左右,人物10人。
最好有趣点,求各位大神帮忙啊,明天就要啊!~拜托!

剧本——完璧归赵

时间:春秋战国时期

地点:1.在赵国宫里 2.在秦国皇宫里 3.在宾馆。

主要人物:

??蔺相如??秦王??赵王??廉颇??大臣1??大臣2??大臣3??大臣4??赵国仆人??秦国使者

第一幕:

大臣3 大王,秦国使者到,可否召其晋见。

赵王 快快有请。

大臣3 传秦国使者晋见。

秦使 (没有行礼)这儿有一封信,大王叫我交给你。(说完就一声不吭地走了) [大臣们都十分生气,都在骂秦国使者的无礼。]

赵王 (看完信后)秦王说他愿意以十五座城,来换我国的镇国之宝和氏璧,可否交换呢?

大臣1 万万不可,大王,臣以为秦王换璧是假,骗璧是真呀!

大臣2 大王,臣以为如果秦王以此为借口来攻打我们怎么办?

廉颇 大王,如秦王来犯,定叫他有来无回,我愿领军抵挡,万万不能把宝物白白送给秦王呀!

大臣2 大将军万万不可,虽然你十分勇猛,但是秦军实力强大,光士兵就是我国的十几倍,所以现在我们不能硬拼。

廉颇 那怎么办?难道还要把这和氏璧送他不成?

大臣2 现在唯一的办法只有智取。

[大臣们纷纷议论。但商量不出一点头绪。]

赵王 谁有良策?本王重重有赏。

大臣4 小臣有一主意,推荐一个人选,此人勇敢机智,我料想此事肯定难不倒他。

赵王 谁?

大臣4 此人乃是蔺相如也。

赵王 此人本王早有耳闻,确实是个人才,快传蔺相如晋见!

[大臣3火速去请蔺相如来宫,一个时辰后,蔺相如到达宫里,大臣们都在纷纷议论蔺相如。]

蔺相如 草民蔺相如参见大王。

赵王 快快请起,本王有一个重要事情与你商量,(赵王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蔺相如)你对此事可有什么看法?

蔺相如 (蔺相如想了片刻)草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完璧归赵。那时侯秦国理屈,不能持强凌弱,就没有动兵的理由。不知大王意下如何?

赵王 众爱卿,还有异议吗?

大臣们 大王英明,我等拥护大王决策。

赵王 如无异议,那就这么办吧!来人,把和氏璧交给蔺先生。

大臣4 臣在。

赵王 你化装成仆人陪同前往,沿途要绝对保证和氏璧和蔺相如的安全。

大臣4 臣遵旨。

第二幕:

[过了几天后,经过充分的准备,蔺相如和大臣4就带着和氏璧去秦国,直接进入了秦国宫殿。]

蔺相如 小臣参见秦王。

秦王 请起。

蔺相如 小臣已把宝物带来,(蔺相如双手奉上和氏璧)

秦王 (接到和氏璧)这真不愧是和氏璧,雪白无暇,真是绝世无双的宝物!(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蔺相如 (看到这种情形)大王,在这块璧上有点小毛病,是否要我指给您看。

秦王 果真有此等事?快指给本王看看。(说完就叫宦官把璧递给了蔺相如)

蔺相如 (刚接到和氏璧就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以十五城换取和氏璧,现在璧可是在我的手上,您要是强迫我,您就看不见这块璧了,我的脑袋将和这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

(说着,蔺相如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秦王 (秦王很着急)一切都好商量,不要急。来人把我国地图拿上来。本王一定把这十五座城划归赵国。(说着把手指的十五座城给蔺相如看)

蔺相如 好,秦王果然守信用,但是和氏璧乃是无价之宝,岂能随随便便交付与他人,必须举行一个隆重的典礼。

秦王 好,五日后,本王就为和氏璧举行一个隆重的典礼。

第三幕:

(蔺相如进入了宾馆后。)

蔺相如 大臣4,你连夜带着和氏璧速速返回我国,把璧亲自交给大王。沿途昼伏夜行,绝对不可走漏半点风声。

大臣4 是,但您也要注意自己安全,因为您和和氏璧一样重要,没有您就没有和氏璧。(说完大臣4含泪要走)。

蔺相如 (默默地点了点头)慢着。

大臣4 请问先生还有什么吩咐?

蔺相如 你这身打扮会引起秦王和秦臣们的注意,你去打扮成秦国的平民百姓,然后抄小路走。

大臣4 多谢先生指点。

第四幕:

[五日后,蔺相如再次走进秦王的宫殿。]

秦王 本王已如期行事,应该把和氏璧交给本王了吧!

蔺相如 和氏璧早已送回我国,您要是有诚意,就把十五座城交付于我国,我国一定把璧送回来。

秦王 大胆,你知道欺君之罪是要斩首的吗?

蔺相如 您杀了小臣也没有用,天下人都会知道秦国是最不讲信用的。你以后何以诚信服天下。

[秦王气得双眼冒烟,但也没办法,只得客客气气把蔺相如送回赵国。蔺相如立了大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追问

谢谢你啦!刚好就是十个人的戏。我还是高中生不懂什么剧本,但是我想要有搞笑元素的剧本,您有这样的剧本吗?

追答

这个搞笑么,我以前也追求有笑点,可是就是觉得不怎么严肃,你要搞笑你不用在剧本里做什么改动的,你让表演的人,动作好玩点,比如说出来进见啊,你让他走的大摇大摆一些,总之自己安排一些搞笑的动作就行了,历史剧一般没什么笑点,就只有你表演的动作好点罢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作者:陈长福)


(投影)第一幕  吐蕃使者求婚(音乐起,大唐音乐)

小太监:吐蕃使者到。

禄东赞:尊敬的天可汗,祝您永远安康!天可汗仁慈爱民,大唐人杰地灵,赞普久仰中土文明。我们奉赞普之命,特来大唐求婚。这里有黄金5000两,珍宝数百件,作为聘礼,请天可汗收下。(太监收下)

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爱之如一。赞普千里迢迢派使臣向唐朝求婚,朕深感欣慰。不过目前已有回纥,突厥等族的使臣前来求婚。众多使臣都来求婚,令朕左右为难。还需找出一个择婿的万全之策。

小太监:宣众使臣进见。(众使臣上)

唐太宗:(眉头一皱,计上心头)现在朕出三个考题,如有哪国使臣能答出、答好,朕就把公主嫁给谁的君主。出题!

宫女:请听题。第一题:御马苑里有100匹小马驹关在左边的马圈里,有100匹母马关在右边的马圈里,请你们找出一个好的方法为100匹小马驹找到自己的母亲。开始答题。(回纥使臣和吐蕃使臣举手)

回纥使臣:尊敬的天可汗,回纥使臣已有答案。把100匹小马驹一一宰杀,母马听到自己的孩子哀鸣,定会痛苦嘶鸣。用此法,可一一辨出小马驹和母马。

禄东赞:起奏天可汗,吐蕃使臣另有更好的方法解决此难题。

唐太宗:说来听听。

禄东赞:此法是:把小马驹饿一整天,然后放他们出来,小马驹定会跑到母马处吃奶。这样既不伤害小马驹性命,又能让其和母马团聚,还能体现天可汗的宽厚仁慈,何乐而不为呢?

唐太宗:此法甚妙。出下一题。

宫女:这里有一颗九曲明珠,几束丝线。请你们想出办法把丝线穿过明珠中间的孔。

小太监:这颗明珠中间的空弯弯曲曲,所以叫九曲明珠。要想用一根软软的丝线穿过去,谈何容易。(几位使臣拿着丝线直发愁)

禄东赞:起奏天可汗,吐蕃使者有一办法。我可以找来一只蚂蚁,用一条马尾鬃毛拴在蚂蚁的腰上。然后,把蚂蚁放在九曲明珠的孔内,然后不断的向孔里吹气。蚂蚁不久就会从另一端的孔中钻出来。我再把丝线接到马尾鬃毛上,轻轻一拉,丝线就穿过了九曲明珠。

唐太宗:(哈哈大笑)此法甚好。还有最后一题。请看!(众宫女如仙女般走出来,装束打扮相似)这里有30位美女,其中一位是文成公主)你们要在一刻钟时间内从中找出文成公主。

禄东赞:(哈哈大笑)赞普久闻文成公主芳名,倾慕公主良久。文成公主出生于皇宫,自然气度不凡,风华绝代,与众不同。臣已经辨认出来。

唐太宗:(诧异)哦,指出来,给朕瞧瞧。

禄东赞:公主知喜事而来,额头上有红痣乍现,且祥瑞出现,身后有彩蝶飞来。

(太宗、众宫女纷纷望着文成公主,文成公主摸摸额头,不仅嫣然一笑)

唐太宗:(哈哈大笑)吐蕃使臣果然机智非凡,想必赞普更是聪明绝伦。既然吐蕃使者一一破解难题,那文成公主就嫁于吐赞普。

禄东赞等:多谢天可汗!祝天可汗万岁,万岁,万万岁!!!

(过渡)唐太宗已决定把文成公主许配于松藏干布,那么文成公主又是如何嫁到吐蕃去的呢?

(投影)第二幕  西行入吐蕃

旁白: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将要起程去吐蕃

唐太宗:女儿呀,路途漫漫,远嫁千里,你一定要好好保重呀。朕怕你思乡心切,特地命人铸造了两面黄金宝镜给你。这两面宝镜名叫日月镜。宝镜能照见中原河山,让你思乡时使用。

文成公主:父皇陛下,请放心。女儿会好好保重的,你们也要多保重身体。我走了。(悲戚状)

江夏王:(跪下)陛下,臣就此告辞。(众人起程)

旁白:文成公主一行人来到唐朝和吐蕃的交界地。

文成公主:(拿出宝镜东照西照,不禁潸然泪下)离别家乡已经千里,举目四望,茫茫苍苍,宝镜使人儿女情长,肝肠寸断,留此物何用呢?(扔掉日月宝镜,继续西行)

禄东赞:公主殿下,前面有一条河,渡过此河,我们就进入到了吐蕃地界,。

文成公主:(回首故土,失声痛哭)天下河水尽向东,惟我一人向西行。

禄东赞:公主殿下,你看,你看,河水改变方向了,掉头向西流淌了。

文成公主:(擦干眼泪)河水是引领我们西行呀,快过河吧!!

旁白: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跋涉,在春暖花开的时候终于来到了逻些城。男女老少奏乐欢舞,欢呼“赞蒙来了”。

(唱民谣)今天文成公主来西藏,

狮子进了大森林,

孔雀落在了大平原,

不落的太阳高高升起,

西藏从此幸福太平……

松赞干布:欢迎大唐使臣送公主前来,请江夏王明日按照唐朝仪式主持婚礼。

江夏王:好!好!婚礼明日举行。

江夏王:(婚礼音乐起)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入洞房。(百姓高呼“扎西得勒”三声)

(投影)第三幕  文成公主在吐蕃

(过渡)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喜结良缘,有情人终成眷属,两人婚后生活怎样,看了第三幕我们就知道了。

旁白:文成公主嫁到吐蕃后与松赞干布相亲相爱。

松赞干布:(对禄东赞)我族我父,从未有通婚大唐皇朝的先例,我今天能得到大唐公主为妻,实为有幸。我要为赞蒙筑一座城池作为纪念,让子孙后代都知道。禄东赞就由你主持布达拉宫。

禄东赞:臣这就去办。

文成公主:亲爱的赞普,此次来吐蕃,臣妾带来了各种谷物,蔬菜种子,药材,茶叶和各种书籍。一批工匠、乐师、农技人员也随同而来。臣妾想为赞普分忧解难。

松赞干布:赞蒙知书达礼,见解独到。你就参与朝政,协助我来共同来治理好吐蕃。

文成公主:请喝茶。

松赞干布:好茶,好茶,喝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文成公主:这是臣妾为了合吐蕃人的口味,特地泡制的奶茶。下面请赞普来欣赏汉族乐舞。

(汉族宫女翩翩起舞,众汉族乐师演奏音乐)

松赞干布:好!好!(赞不绝口)

旁白:很快富丽堂皇的布达拉宫建成。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搬了进去。

松赞干布:赞蒙,如有雅兴何不去布达拉宫参观一番。(松赞干布带领文成公主参观,介绍绘画和雕刻)

旁白:文成公主在吐蕃和睦邦交,促进了汉藏友好,对吐蕃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吐蕃人民用诗歌形式来表达他们对文成公主的尊敬和喜爱。

(诗歌)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

带来了各种粮食三千八百种,

吐蕃粮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

各种手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

土蕃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

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

带来了各种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种,

使西藏的乳酪酥油从此年年丰收。


参考资料:中国国际剧本网


望采纳~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13
《庄子借粮记》
一、【开场:无为逍遥】
第一幕:权贵熟人监河侯
第二幕:骷髅原来是暴发户
第三幕:大辩学家惠子
结束:鼓盆而歌
二、【人物设置】

庄子:即夫子,瘦削,发凌乱,落魄文人之状,却有一双精光四射的眼光。
婆子:即庄子的夫人,庄子称其为婆子。衣粗布,多补丁,面多皱,饱经风霜之状,喋喋不休的抱怨。
监河侯:管理河道水利事业之官员,喜欢结交文人墨客,装模作样,不懂装懂,谈玄论道,夸夸其谈。
骷髅:庄子的弟子有奈之父,贩卖私盐发家,先将子有奈送到庄子那儿求学,后发现庄子的学问与自己的理念不合,于是强迫儿子去跟孔子的弟子子贡求学,希望家里既有钱,也有一定的权力,后因贩私盐被楚国王处死,家产充公。
惠子:庄子的辨友,一个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雄辩家,常常让与他辩论的人理屈词穷、目瞪口呆。

三、【时间:午时左右】
地点:庄子之家,说不上家徒四壁,确实一贫如洗,最显眼的是北边墙一排木头架子,用砖块垫脚,架子上放着几筒卷起来的竹简。一个大约四十来岁的、瘦削的、头发凌乱的、胡须零散的男人正在一个小木几上闭目盘腿而坐,这时听见他的肚子咕噜噜地响。
庄子:(缓缓地张开眼睛,发出与整个身心状况不相称的精亮的光)人
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是谁这么睿智,用这么糙的话就清晰地表达了真理!(抚摸干瘪的肚子)你要吃饭啊,这个无底的洞!祖师爷是否隐瞒了一手,既然修炼可炼精还气,炼气还神,炼神还虚,实现白日飞升,那一定有个可以吸日月天地精华的法子,来让这无底洞获得安慰,免得天天吃饭顿顿吃饭这么麻烦。听说那些从西天来的羡门可食粉碎的石末来苟延残喘这累赘的身体,可惜那些羡门们总是神叨叨地!(肚子饥饿地响起来)是个人都有待 ,像我庄周这样的还得有待那个唠唠叨叨的婆子!(他朝另一间房子手作筒状喊)婆子!婆子!
(夫人缓缓地从门口而入,面菜色,粗布裙,发凌乱,嘟着嘴满脸不高兴的神色)
婆子:叫什么叫,叫魂呢!婆子难听,仿佛大街上蛮不讲理的疯婆子,请问老庄,我是那样的人吗?我像你一样疯疯癫癫吗?
庄子:(不满地)婆子,告诉你说多少次了,别叫老庄,别叫老庄,那是几百年几千年后人们把周与伟大的无与伦比的老子并称“老庄”,你现在就这样叫,叫子贡那帮人嘲笑周涎了脸皮蹭名人队伍哩!你知道孔儒那帮就爱背后说人的闲话扯人的是非,再说啦周虽然面老可实际上也就四十多岁,还算个半大小伙哩。
婆子:(嘲弄地)还半大小伙哩,也不看看晚上你那蔫不啦叽的样!
庄子:(红了脸)无聊,你们这些女人啊,总是把高尚的事情低俗化,难怪千年之后那个叫尼采的说“当他看见一个伟岸的丈夫与雌鹅般的女人交配时他都要发疯”;再说啦整日价肚子饿乎乎的,浑身无力。
婆子:(不耐烦)算啦,那我该怎么称呼你,老公,相公,官人,先生,老爷,死鬼,挨千刀的!对啦,死鬼,你大呼小叫我到底什么事啊?
庄子:(庄重地)叫夫子,你没看见那些酸儒们赶着孔丘左一个夫子,右一个夫子,想我道派,无与伦比的老子之后,御剑飞行的列子之后,也就是独当一面的庄周我了,难道周不可以称夫子么,你看周这稀疏欲白还黑的几根胡子,自然是夫子的标配了。
婆子:(戏谑地)好,好,好,夫子,你这个死鬼叫我什么事啊?
庄子:(庄重地)我叫你还能有什么事呀,那个谁不是说“食色性也”,我饿了,肚子要闹革命了,饭煮好了么?
婆子:(极其不满地拍了一下手)煮个屁饭!你这个所谓的夫子,也不看看我那米瓮里可有半粒米,那盛粮的袋子可有半两粮?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更何况我还不是个巧妇哩!
庄子:(惭愧地干咳着)咳,咳,婆子,斯文点啊,赖好你也是无与伦比的老子的道派继承者的女人,所谓近朱者赤,这个屁自然是粗俗了点。
婆子:(不满地摇头,晃手)吃的都没有了,还斯什么文,应该是斯文扫地才对!(突然想起什么似的拍了下掌,吓了庄子一跳)敬爱的夫子,你怎么这么鲁莽,脑子进水了得是,肥着胆儿把漆园吏这个工作给辞了,那可是我娘家的舅舅好说歹说才给你谋的件差使啊,商量都不商量一下你就拍屁股走人了,那漆园吏至少也是个工作,有几文大钱买点米吃,看看现在有没有鸟拉点巴巴给你吃啊,我的老爷!
庄子:(依旧干咳着)咳,咳,“知天乐者,无天怨,无人非,无物累,无鬼责”,“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
婆子:(无可奈何地)又来了,一看我气不打一处来,你就开始拽文,不说人话,让我愤怒的防线崩溃。夫子啊,我也真不明白,为什么你这些我半懂不懂的话总能像糖衣炮弹一样软化了我,教我变成你的粉丝,对你亦步亦趋,对你娇惯纵容!
庄子:(略显得意)好啦,婆子,易经有言:“乐天知命故不忧!”我们都是无与伦比的老子的道派子孙,讲究的都是逆来顺受,顺其自然,难道这一粒小小的粮食能打趴下道派一个顶梁柱?好啦,凭我庄子的名声与人脉,还能借不到粮食,放心吧,我这就去借粮,你就在家听好吧!(婆子的眼里似乎有泪花,她看着这个瘦削到弱不禁风般的中年男人,认真地点头)
(大幕拉下,开场完)
[拓展]
历史剧本怎么写
1、通过人物的每一个细微动作、天气的变化等辅助背景等来表现特定场景,令观众能够身临其境,设身处地,此时作者在创作时应完全融入人物的思想。
2、剧本讲究结构,如同初看很一般的东西,经过重构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所谓点石成金。当然,还有倒叙,引叙等很多手法,如果能抓住观众猎奇等心理,剧本会很成功的。
3、最后一点,就是要写自己的东西,不要遵循老的套路(除了根本性原则),创新是永远不会受批评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