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十 构造地质综合作业

如题所述

综合作业是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并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这种类型作业是重要的教学环节。综合性作业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一种方式是综合分析一幅内容广泛的地质图。这种方式对培养学生读图、作图以及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构造问题的能力都具有较好效果。其他可采用的方式是: 根据提供的条件编制一幅地质图、编写专题读书报告、对标本进行描述和分析、小型专题构造科研等。现对各种方式分述如下。

一、综合读图

(一) 要求

综合读图要求在对选定的图幅进行全面分析后,编出 1 幅构造纲要图、1~2 幅地质剖面图并给出说明地质构造和构造发展史的文字概述。

(二) 读图步骤

读图的步骤和方法如下: 第一,初步认识地质图及其全貌,如图名、图幅号、比例尺、图例和责任表; 第二,分析认识地形总的特点及其与地层和构造的关系; 第三,分析认识地质构造总的特点,包括地层展布及其相互关系、主导构造方向、构造层及其特点和展布。在对全区总的地质构造特点有了初步概念后,应分别按构造层、构造单元、构造方位、构造类型进行地质构造细部的分析和描述。

1. 地层方面

分析地层和地层组合的展布和排列,分析并确定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尤其要注意角度不整合,这是划分构造层和分析构造发展史的基本依据。

所谓构造层是指一定构造单元内一定构造发展阶段中形成的一套地层组合(或建造)及其组成的构造,其中常包含一定的岩浆组合。构造层常角度不整合限定。它在地层组合、沉积岩相、构造、岩浆活动等方面具有一定特色而区别于其他构造层。在时间上代表一定构造旋回和构造幕,空间上代表该构造幕影响的范围。

2. 褶皱方面

分析褶皱首先要着眼于全区最发育的最有代表性的褶皱,或从各单个褶皱概括总体褶皱,或从大褶皱入手依次分析次级褶皱。不论是从小型到大型还是从大型到小型,总是要把褶皱的总体和细节查明。查明褶皱在平面上和剖面上的形态特点、组合特点、叠加关系和展布规律,进而分析与相邻或相关构造层中褶皱的关系。

3. 断层方面

一个地区的断层尤其是大断裂控制着一个地区构造的格架。因此,第一要分析全区性大断裂及其对全区构造的控制性,例如一些划分构造单元或构造层的大断裂; 第二,可按断层的规模、方向、性质及其与褶皱的关系进行分组; 第三,断层与褶皱不论是在空间展布上还是成因上都有密切关系,所以在分析断层时,要结合褶皱等其他有关构造进行。

4. 岩浆岩体方面

一定地区的岩浆岩体及其组合是在一定构造背景下形成的,既受区域构造和构造运动的控制,又常受局部构造的控制,而岩体的形成又对其周围构造产生影响。在分析岩浆岩体发育区地质图时,应注意分析不同时代、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岩体的分布组合规律、发展演化史及其与褶皱、断层等构造的空间分布关系。

5. 构造发展史

一个地区的构造是按阶段性和旋回性演化的,具体表现在一个个构造层的相互叠加上。因此,在分析发展史时,首先应根据地层和角度不整合等划分构造阶段和构造作用期,在划分构造阶段时,应注意确定哪些阶段和运动是主导的奠基性的,哪些是次要的调整性的; 其次,从各种构造的形态、方向和强烈程度以及相互关系上,分析各期构造作用的方式和方向;再次,根据地层方面的岩性、厚度等资料,结合区域构造,适当分析并恢复各时期的古地理面貌和地壳升降运动的变化。

(三) 编制构造图件

为了表现各种构造,在分析地质图的基础上应编出剖面图1~2 幅和构造纲要图1 幅。

构造纲要图是以不同的线条、符号(参见附录) 和色调表示一个地区地质构造的一种图件,以地质图为基础编制,其内容如下:

1) 构造层: 将划分各构造层的角度不整合画在图上,以划分出各构造层。构造层以地层时代代号表示。构造层无统一规定的色谱,一般时代愈老色调愈深,时代愈新色调愈浅。

2) 断层: 各类断层用规定符号表示,并注明和编号。如果区域范围很大,断层发育,则不同时代断层可用不同颜色的符号表示。

3) 褶皱: 褶皱用轴迹线表示,轴迹线的宽窄反映核部或褶皱的宽度变化。褶皱的倾伏应用枢纽产状表示。

4) 岩体: 绘出岩体界线和内部岩(相) 带界面,注明岩石代号及其时代,并标出原始构造产状。

5) 标出代表性地层产状以及节理、面理、线理产状等。

6) 完成图的规范,如图名、比例尺、图例等。

除构造纲要图外,还要再编制 1~2 幅反映全区构造特点的剖面图。

(四) 编写地质构造报告

文字和图表是反映和表现某一地区构造特征的两种方式。地质构造报告是在分析读图和编制图件之后进行的,报告的编写又是分析读图的深化。在编写报告过程中必须使地质图、剖面图、构造纲要图与文字报告符合一致,互相印证,相互补充。报告一般包括以下章节:

第一章,引言。简述综合读图的目的、要求、所读图幅名称、比例尺、图区地形轮廓以及完成作业情况。

第二章,简述区内地层分布及其接触关系之后,重点阐述构造。这是报告中的最主要部分,首先概括区内构造总体特征,如以褶皱为主还是以断裂为主,构造的方向性,构造单元或构造层的划分。总之,以简明术语勾绘出总的构造轮廓。

构造一章的写法因构造特点而异,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描述:

1) 按构造单元;

2) 按构造层;

3) 按构造类型;

4) 按构造组合;

5) 按构造方位。

以上各种方式可以互相配合,实际上也常常是相关的。例如,构造单元的划分与构造层的划分常常是一致的。一定的构造层以一定构造类型为主,构造方位也常与一定的构造类型密切相关等等。不论按哪种方式描述,既要对代表性或典型构造进行描述,也要在描述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概括。

岩体作为一种构造可以在构造一章描述。描述内容包括: 侵入体的名称(如 × × × 花岗岩体) 、产出构造部位、平面形态和规模、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内部岩(相) 带划分、原生构造、侵入时代,如有可能可以岩体总的轮廓加以恢复。

第三章,构造发展史。根据构造层可划分出全区构造发展阶段和构造幕,把全区构造事件列成一个序列。简述各构造阶段的构造活动特点,如构造运动性质、构造作用方式和方向、构造作用强度,以及相应的岩浆活动。如果资料丰富,可对岩相古地理稍予描绘。

在概述中,为了形象地说明构造特点和规律,可绘制一些插图,如剖面图、联合剖面图和立体图等。

二、编制地质图并分析地质图

(一) 方式

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编制 1 幅地质图,并在所编制的地质图上进行读图分析。

(二) 要求

编图开始前,应对所编地质图提出具体要求: 第一,图的比例尺和面积大小; 第二,地形特点和地形对地质界线的影响程度; 第三,发育的地层、地层组合、接触关系以及各构造层的特点; 第四,断层发育情况,如一条横过全区的大逆冲断层和一系列正断层,或一套叠瓦式断层等; 第五,褶皱发育情况,如一套变形中等至强烈的褶皱、轴向、倾伏和轴面产状等; 第六,岩浆活动特点等。

(三) 步骤

第一,要有明确的主导思想,即在图上要表现的主体构造及与其有关的次要构造、各类构造的空间组合及先后顺序等; 第二,要先编制 1 幅横过全区主体构造的剖面; 第三,编制全区地质图。

以所编图为基础,再编制 1 幅构造纲要图和剖面图; 也可再编写 1 份地质概述。

综合作业采用编图方式,必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进行单项读图实习时,就安排一些单项作图。在学生开始编制地质图以前,发给学生一些参考性图件。

三、编写读书报告

(一) 方式

为了提高学生阅读构造文献、综合分析、组织概括和表达能力,综合作业可以采用编写读书报告的方式。其课题可以是构造地质学中有一定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的问题,也可以是某些地区存在的构造问题。

(二) 步骤

学生在导师指导下编写读书报告,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选题,并附以选题意义和有关文献; 第二,阅读文献并作摘要或笔记; 第三,拟定提纲; 第四,编写报告。

指导中要注意启发引导学生如何阅读文献资料、如何分析问题以及如何组织材料。

四、描述构造标本

规模大小不同的各级构造常常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一些不大的构造标本上往往呈现出单一的或复杂纷繁的构造现象,它们既反映小构造的特点,也反映大构造的一定特点。所以描述构造标本是培养学生学习观察和分析构造现象,提高构造地质学理论和技能的良好方式。

(一) 方式

对所选标本附以选题意义、基本要求、参考文献等。

(二) 步骤

对标本上的构造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进而探讨其空间和时间的组合关系和形成机制。最后完成 1 份小型专题地质报告,最好附上相应的素描。

五、作业

读图1,按综合读图的要求画一条过 A ― B 的图切剖面和几条图区内典型的地质剖面,并以金山镇地区地质图为基础编 1 幅构造纲要图,最后,完成 1 篇地质报告。

图1 金山镇地质图(综合作业用图)(C 现为二分,本图所用为此前资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