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书店在数字时代如何生存

如题所述

与图书馆合作共生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3月26日文章】题:与图书馆合作(作者 吉加-奥姆博客网站新闻编辑、数字出版业记者劳拉·哈泽德·欧文
我得承认我买的书并不多。我读书虽多,但是我读的书大部分借阅自图书馆。
即使没有书店的社区也常常有一个图书馆。图书馆总是资金短缺,被迫缩短借阅时间、减少服务,但是图书馆的优势是空间大,读者多。书店则可能有空间局促、顾客稀少的困扰。虽然图书馆和书店看似竞争关系,但是它们都有吸引更多读者的共同使命。而且,政府对图书馆投资部分是基于其借阅量,因而增加读者数量意味着能吸引更多政府投资。
通过合作、甚至分享空间,图书馆和书店可以互相帮助解决它们的问题。例如,图书馆常有很多读者等待借阅新书。此时书店可以填补这个空缺。书店和图书馆也可以联合举办作者签售会,由图书馆主办并提供场所,而书店销售该作者的书。随大多数图书馆现在也开始提供电子书,书店可以为图书馆读者提供技术支持,甚至可以销售电子阅读器。
我每周都会和女儿去两三次图书馆——这比我去书店的次数多得多。就像我在买菜时突然会心血来潮买糖果一样,在图书馆里我也会心血来潮买两本书。

在数字时代自我改造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3月26日文章】题:用接触和服务取代库存(作者 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工程与政策分析研究生纳温·斯里瓦斯塔夫)
纸质书越来越成为古董。想想生产纸张、印刷书籍和把这些书运到书店背后消耗的燃料。如果我们正在建造的云基础和正在发明的数字屏能取消对纸的需要,这一点就足以让纸质书寿终正寝。
那么,这将使卑微的实体书店何处立足?
网上集市更为轻松便利,可操作性也强得多。鉴于这种情况,固守旧有储备-销售模式的书店无异于走向灭亡。
书店应当在数字时代自我改造,提供网上提供不了的东西:一个阅读的场所,而非购物的地方;身边是书友,而非购物者。这种区别非常鲜明,要求书店从商业场所转变为沟通的地方。
我心目中的理想书店应当发展成一个定期变换展品的地方,就像一个宠物动物园,只不过把动物换成书。注意,这些店仍然会卖书,只不过以数字方式。这样的变化意味着放弃围绕库存的传统,转向专注于提供与读者接触的服务:零售行业的不同领域现在都渐渐转向这种方式。苹果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书店或许还能提供其他服务,比如为喜欢纸质书的读者打印和装订,或者预展最新的电子阅读技术,基本上是围绕图书的所有上游和下游服务。这是一个等待合理化的生态系
书店不再非得固着于实体存储和销售图书。它们已经被数字革命所解放,要成为读者的堡垒,既包括资深读者,也包括新生代的爱书人。

让购书成为一种享受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3月26日文章】题:精心布置,蕴美无穷(作者 鲍尔豪斯出版社总裁丹尼尔·鲍威尔)
通过学习成功精品店的商业战略,独立书店可以发展、壮大:在这些精品店里,所有的商品都经过精心选择、摆放。但是书店的货品比精品店更有优势:图书是思想和想象力的化身,而思想和想象力令人深深着迷。虽然精心布置的精品店让人耳目一新,但是在精心布置的独立书店人们会由衷感动,恨不得把它据为己有。这是在仓储式书店或在线书店无法体验的。
但是,如何把这样的感觉传递给新老顾客呢?身为老板的你便是书店最重要的营销王牌。你的职责和激情所在便是用感染你的书籍和事物感染别人,广而告之。你可以写博客,发推特——记得一定要附上照片哦。
经常邀请作者、评论家到书店里举行朗读会,讨论会可让你的感悟生动起来;读者喜欢提问,希望多了解作者的写作过程。这些活动令书籍变得栩栩如生。你不妨把活动现场的照片上传到网上论坛,与没有前来的顾客分享,告诉新粉丝们他们的损失。
即使是最倦怠的记者也愿意为这样的思想盛宴不惜笔墨。对本埠记者来说,读者见面会是社区大新闻;当地的媒体和博主也会急切知道下场签售会、下次活动的日期——而这是宣传和品牌强化的绝好契机。
你就是书店的品牌,书籍是你的货品,而思想是你安身立命的根本。在摆放书籍和组织活动的时候传递这样的感受吧。把书店化作仙境,让购书变为享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