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视详细解释?

患者信息:女 7岁 广西 柳州

弱视是指眼球无器质性变,而戴上矫正视力的眼镜后仍达不到正常的视力而言。弱视是危害性较重的小儿眼病,不仅影响小儿视力,更重要的是患儿双眼同看一物体时不能产生完整的立体感,致使许多精细的操作或需要有正常立体视觉的工作均无法完成。故家长观察到幼儿常侧着头或凑到很近才能看东西时,应请医生检查其视力,若确诊为弱视,应及早治疗,学龄前是治疗弱视的最好时机。

  婴儿眼睛弱视是怎么回事

  引起小儿弱视的原因很多,除了先天性弱视外,还有斜视性、屈光参差性、屈光不正性、形觉剥夺性4类弱视。

  1.斜视性弱视 有斜视的小儿,常因视觉紊乱(如两眼看一物为两物)而不适,为消除此不适,大脑的视中枢主动抑制斜眼所传入的视觉冲动,久而久之,形成弱视。

  2.屈光参差性弱视 两眼屈光参差较大的小儿,视网膜所形成的物像大小和清晰度差别较大,不易或不能融合为一,大脑视中枢只能抑制屈光不正较大的那只眼睛的物像,久而产生弱视。

  3.屈光不正性弱视 多发于有高度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均称屈光不正)而又没有配戴矫正眼镜的小儿,多为双眼,经验光配上合适的眼镜后,视力将逐渐提高或恢复。

  4.形觉剥夺性弱视 当婴儿视功能尚未发育到完善或成熟阶段时发生了影响视力的眼病(如先天性白内障、上睑下垂、角膜白斑等),遮盖了瞳孔,使光线不能充分进入眼内,使视网膜失去了接受正常光刺激的作用,产生功能性障碍而发生弱视。

  治疗弱视的方法很多,除了配戴矫正眼镜外,还有遮盖健眼法、后像疗法、红色胶片滤光法、压抑疗法、视觉刺激疗法等,眼科医生可根据小儿弱视情况,选用其中一种方法,指导家长负责执行。这些方法原则上是遮盖健眼,训练弱视眼,使其提高和恢复视力。这些方法,对斜视性、屈光参差性、屈光不正性等的弱视疗效较好,绝大多数可以改变弱视状况。至于先天性弱视,可能是由于婴儿出生时视网膜或视神经通路出血,影响了视功能的发育而形成,一般来说预后较差,对于形觉剥夺性弱视,最后的防治方法是及时治疗婴幼儿的角膜炎、先天性白内障以及矫正上睑下垂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0-07
弱视是指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9(0.9适用于5岁和5岁以上者,低于5岁者应下调至:4岁0 弱视0.8,3岁和3岁以下0.6)的视力状况,可分为有明显器质性病变形成的弱视、无明显器质性病变造成的弱视。
1.明显的器质性病变,是指患者患有诸如视神经萎缩、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上睑下垂、先天性角膜混浊、先天性玻璃体混浊、先天性青光眼、先天性无虹膜、全色盲、白化病、眼球震颤等明显的眼科疾病。患者除患有上述明显的器质性病变之外,也可能同时患有的屈光不正或屈光参差、斜视,不在明显的器质性病变之列。尽管在通过现有的医疗手段解决或部分解决明显的器质性病变之后,最佳矫正视力如果仍然不能达到0.9,则形成弱视。
2.无明显的器质性病变,是指患者并不患有上述罗列的明显器质性病变,患者可能患有屈光不正、屈光参差、斜视,也可能不患有,甚至眼球结构为平光。
3.矫正视力:矫正视力就是进行光学配镜后的视力。统计学分析,对儿童弱视眼患者而言,大多数儿童是远视眼结构,少数是近视结构,还有很少的一部分是平光或正常的生理性远视(儿童先天生来就是远视眼,大概300度左右,随着年龄增长,远视度数逐步减小,最后发育为正视眼结构;3-6岁儿童分别存在200、150、100、50度左右的远视,都是正常的,无需配镜矫正,称为生理性远视)。
4.弱视可以形成斜视,斜视可以导致弱视。弱视除与斜视有关的斜视性弱视外,尚有屈光异常、屈光参差等所形成的弱视。有屈光异常者不能得到矫正,就是增加照明或增强注视目标的对比度时,往往也不能使视觉得到改善。
5.弱视按程度分为:轻度弱视:视力4.9(0.8)~4.8(0.6);中度弱视:视力4.7(0.5)~4.5(0.2);重度弱视:视力低于或等于4.0(0.1)。
弱视眼并不少见,国外报告在普遍人群中,弱视的发生率2~2. 5%,我国弱视发病率约占2~4%,弱视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我们知道良好的视力不是先天获得的,婴儿出生时,视力不及人的1%,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双眼视细胞不断发育和完善。5岁以内是视功能发育的重要时期,视觉发育一直延续到6~8岁,如这个时期某种原因造成双眼视物障碍,视细胞就得不到正常的刺激,视功能就停留在一个低级水平,双眼视力低下,不能矫正,就形成了双眼弱视;若只能用一眼视物,久而久之反复刺激的眼视觉发育了,而不能注视的另一眼发育迟缓,就形成了单眼弱视。弱视在视觉发育期间均可发生,多在1~2岁就开始。弱视发病愈早,其程度就越重。
第2个回答  2011-10-18
弱视的概述

弱视的患病率为2%~4%,为视觉发育相关性疾病,所以了解视觉发育对弱视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有重要意义。

弱视:是视觉发育期内由于异常视觉经验(单眼斜视、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剥夺)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儿童视觉发育:儿童视力是逐步发育成熟的,儿童视觉发育的关键期为0~3岁,敏感期为0~12岁,双眼视觉发育6~8岁成熟。不同的发育阶段不仅视力有差别。
使用不同方法检测儿童视力正常值
年龄 视力检查 正常值
0~2 VEP 0.67(1岁)
0~2 选择性观看 0.67(2岁)
2~5 Allen 图片 0.5~1.0
2~5 HOTV视力表 0.5~1.0
2~5 E字游戏 0.5~1.0
5+ Snellen视力表 0.7~1.0

弱视诊断标准:弱视诊断时要参考不同年龄儿童正常视力下限:3岁儿童正常视力参考值下限为0.5,4~5岁为0.6,6~7岁为0.7,7岁以上为0.8。两眼最佳矫正视力相差2行或更多,较差的一眼为弱视。如果幼儿视力不低于同龄儿童正常视力下限,双眼视力相差不 足2行,又未发现引起弱视的危险因素,则不宜草率诊断为弱视,可以列为观察对象。
弱视的筛查与预防:早期强化筛查可以降低弱视的患病率和减轻弱视的程度。
弱视的分类
斜视性弱视:发生在单眼性斜视,双眼交替性斜视不形成斜视性弱视。由于眼位偏斜后引起异常的双眼相互作用,斜视眼的黄斑中心凹接受的不同物像(混淆视)受到抑制,导致斜视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
屈光参差性弱视:由于两眼的屈光参差较大,黄斑形成的物像大小及清晰度不等,屈光度较大的一眼存在形觉剥夺,导致发生屈光参差性弱视。两眼球镜相差1.5DS,柱镜相差1.0DC即可以使屈光度较高一眼形成弱视。
屈光不正性弱视:多发生于未戴过屈光矫正眼镜的高度屈光不正患者。主要见于高度远视或散光,常为双侧性,两眼最佳矫正视力相等或相近。一般认为远视≥5.00DS,散光≥2.00DC,近视≥10DS会增加产生弱视的危险性。
形觉剥夺性弱视:多发生在有屈光间质混浊的儿童(如先天性白内障、角膜混浊),完全性上睑下垂,医源性眼睑缝合或遮盖等情况。由于形觉刺激不足,剥夺了黄斑形成清晰物像的机会而形成弱视。剥夺性弱视可为单侧或双侧,单侧较双侧更为严重。形觉剥夺性弱视形成所需要的时间比形成斜视性弱视、屈光不正及屈光参差性弱视的时间要短。婴幼儿即便短暂地遮盖单眼也可能引起剥夺性弱视,有研究表明,7天不恰当的单眼遮盖就可以形成不可逆的弱视。应该在视觉发育关键期避免不恰当的单眼遮盖。
弱视的临床检查
视力检查
屈光状态检查:睫状肌麻痹后进行检影验光以获得准确的屈光度数。
注视性质检查:直接检眼镜下中心凹反射位于0~1环为中心注视,2~3环为旁中心凹注视,4~5环为黄斑注视,5环外为周边注视。
电生理检查:视觉诱发电位,主要用于判断视神经和视觉传导通路疾
弱视的治疗
一旦确诊为弱视,应立即治疗,否则年龄超过视觉发育的敏感期,弱视治疗将变得非常困难。弱视的疗效与治疗时机有关,发病越早,治疗越晚,疗效越差。治疗弱视的基本策略为精确的配镜和对优势眼的遮盖。

消除病因:矫正屈光不正,早期治疗先天性白内障或先天性完全性上睑下垂等。
遮盖治疗:常规遮盖治疗即遮盖优势眼。用遮盖法治疗时,须密切观察被遮盖眼视力的变化,避免被遮盖眼发生遮盖性弱视。复诊时间根据患儿年龄确定,年龄越小,复诊间隔时间越短。1岁儿童复查间隔为1周,2岁儿童复查间隔为2周,4岁儿童复查间隔才能为1个月。因为弱视治疗易反复,双眼视力平衡后,要逐步减少遮盖时间慢慢停止遮盖治疗,以使疗效巩固。
光学药物疗法(压抑疗法):研究发现,中低度屈光参差的患者,利用一眼视远,另一眼视近,未形成弱视。基于这一发现,人为造 成一眼视远,一眼视近,是压抑疗法治疗弱视的基础。适于中、低度单眼弱视及对遮盖治疗依从性不好的儿童。

*近距离压抑疗法
适用于最佳矫正视力≤0.3的儿童。优势眼每日点1%阿托品散瞳,戴矫正眼镜,使优势眼只能看清远距离。弱视眼在矫正眼镜上再加 +3.00D,使之无需调节便能看清近距离。
*远距离压抑疗法
适用于最佳矫正视力>0.3的儿童。优势眼过矫+3.00D,使其只能看清近距离。弱视眼只戴最佳矫正眼镜,促进其看远。
其他治疗:后像疗法、红色滤光片(波长640nm)法、海丁格刷也是弱视治疗的有效方法,主要适于旁中心注视者。
综合疗法:对于中心注视性弱视,采取常规遮盖疗法,或压抑疗法,联合视刺激疗法(CAM)、辅助精细训练;对于旁中心注视性弱视,可先采取后像、红色滤光片或海丁格刷刺激转变注视性质,待转为中心注视后,再按中心注视性弱视治疗。也可直接常规遮盖。
第3个回答  2023-05-04
了解了孩子弱视是什么,那么才能更好的矫正弱视。
弱视是指眼睛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而检影散瞳后的矫正视力低于0.8。所以说只要是弱视,那么就是要引起重视,及时的予以矫正才行的呢!
孩子弱视简单的说是视神经发育迟缓导致的,一般出现这类的原因有:
1、斜视性弱视有斜视的小儿,常因视觉紊乱(如两眼看一物为两物)而不适,为消除此不适,大脑的视中枢主动抑制斜眼所传入的视觉冲动,久而久之,形成弱视。
2、屈光参差性弱视两眼屈光参差较大的小儿,视网膜所形成的物像大小和清晰度差别较大,不易或不能融合为一,大脑视中枢只能抑制屈光不正较大的那只眼睛的物像,久而产生弱视。
3、屈光不正性弱视多发于有高度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均称屈光不正)而又没有配戴矫正眼镜的小儿,多为双眼。
4、形觉剥夺性弱视当婴儿视功能尚未发育到完善或成熟阶段时发生了影响视力的眼病(如先天性白内障、上睑下垂、角膜白斑等),遮盖了瞳孔,使光线不能充分进入眼内,使视网膜失去了接受正常光刺激,而发生弱视。
目前常用的矫正弱视的方法有:
1、配镜:对12周岁以下的儿童,散瞳验光,配戴眼镜的目的是使视网膜上得到清晰的图像,给视觉功能发育一种良好的刺激,为提高视力创造基础。
2、遮盖:一侧视力极差时,一定要把视力好的眼睛盖上,强迫弱视眼多用。遮盖需要制作一个眼罩,家长可用黑布将眼镜片挡住,盖得越严越好,最好在里面加上一层红布,这样遮盖就更好了,遮盖时间应在医生指导下确定。
3、压抑疗法:适用于一些年龄偏大且不愿遮盖的患儿,通过散瞳和 验光配镜,达到保证弱视眼看物体比视力好的一侧眼睛更清楚的目的,促进弱视眼视力提高。
4、功能训练:让患儿用弱视的眼睛多做精细工作,从而提高视力,家长可以根据患儿年龄、视力情况,选择如描画、穿珠子、剪纸、绣花、穿针等不同方式加以训练。
5、视觉多维训练系统:视觉多维训练系统可提高弱视患者的视力与视觉功能;还能进行轻度斜视的矫治,帮助斜视手术后视觉功能的恢复。训练课有效增强和完善视功能障碍患者的视觉功能,缓解眼睛视力疲劳,提升视觉技巧。
6、补充视力营养法:从根本上补充视力营养,促进视神经的发育。此方法适用于18岁以下的孩子,一般建议服用乐睛视力营养素,每天两包,坚持服用一段时间,弱视视力会逐渐提升,年龄越小也越容易恢复。
第4个回答  2011-10-06
白话解释就是 没有其他疾病不论怎样配眼镜配多少度的眼镜视力都达不到正常人的视力。就是弱视。

儿童视力用眼镜矫正不能达到0.8以上,而经多种有关检查又未发现异常的眼病。
 弱视眼并不少见,国外报告在普遍人群中,弱视的发生率2~2. 5%,我国弱视发病率约占2~4%,弱视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我们知道良好的视力不是先天获得的,婴儿出生时,视力不及人的1%,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双眼视细胞不断发育和完善。5岁以内是视功能发育的重要时期,视觉发育一直延续到6~8岁,如这个时期某种原因造成双眼视物障碍,视细胞就得不到正常的刺激,视功能就停留在一个低级水平,双眼视力低下,不能矫正,就形成了双眼弱视;若只能用一眼视物,久而久之反复刺激的眼视觉发育了,而不能注视的另一眼发育迟缓,就形成了单眼弱视。弱视在视觉发育期间均可发生,多在1~2岁就开始。弱视发病愈早,其程度就越重

弱视按程度分为:轻度弱视:视力4.9(0.8)~4.8(0.6);中度弱视:视力4.7(0.5)~4.5(0.2);重度弱视:视力低于或等于4.0(0.1)。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