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皇家警察时代的四大探长是谁?

是不是雷洛傅(雷老虎)他们?可能名字有点出入,但大概这个意思。
原型是吕乐,好像还有蓝刚,都是贪污很厉害,黑白两道通吃,纵横香港。

四大探长是吕乐,蓝刚,韩森,颜雄。

一、吕乐

吕乐CPM(1920年5月16日-2010年5月13日),又称雷洛。1920年5月16号出生于广东省潮循道海丰县附城镇鹿境乡新南村,后来全家人偷渡去香港。又名吕务乐,人称乐哥、阿叔,有“五亿探长”的称号。

香港警察队刑事侦缉处前总探长,在任时期建立了一套与黑社会制度相关的贪污机制,后沦为香港通缉犯。1990年代后的香港电影,把4位通缉犯,吕乐、蓝刚、韩森和颜雄并称“四大探长”。2010年5月13日,吕乐于加拿大病逝。

吕乐在1958年被提拔为新界区总探长之职,成为四大华人探长之首。吕乐在1940年参加香港警队时只是一名普通的着装警员。这一类警员通常是出外勤干一些最基本的警务,是一种很辛苦的角色,如巡警之类,日晒雨淋,每天都在街上走动。

由于他工作十分出色,几年后成了便装警员,然后一级级往上升。作为警员,吕乐是有能力的,也是出色的。在当时那种特殊的环境中,他不可能不贪,如果不贪,他根本升不上去,即使有再大的能力,也无法得到上司的赏识。从这种意义上说,吕乐的贪,并不完全是他本人的原因,也有制度和环境的原因。

二、蓝刚

蓝刚(1920年-1989年),绰号无头,原名蓝文楷,嫌名字太文弱,入警队后改名蓝刚。1960年代和吕乐、韩森及颜雄并称“香港四大探长”,其个性较为幽默,无论语言还是动作,都十分滑稽,尤其喜欢捉弄人取乐,所以无论是警队还是黑道大哥,都非常喜欢他,由于为人斯文但善忘,故被冠以无头外号。

服务警队年期:1944至1969年,离职前职级:港岛总华探长(曾与吕乐对调港岛及九龙驻守警区)。廉署行动:1977年2月11日发出StopList,即如再入境,廉署会实时邀请返署助查。

当年四大探长的第二位是蓝刚,在四大探长中,蓝刚参警的时间略晚,比吕乐晚了四年。蓝刚入行虽晚,但升职却快,其中有一个主要原因,即他有一种拼命三郎的精神,遇事从不后退。四名探长中,吕乐的资历最老,属于年轻的老探长,地位也最高,蓝刚属于后起之秀,由于他们几人私交甚厚,在警队的关系又广,

当时的香港“四大家族”(新义安、潮州帮、14K、和胜和)四大黑帮,也都给足他们面子,即使他们坐在家里什么事都不干,这四大黑帮也送案件给他们上去交差。新警务处长上任,都需要礼贤下士,来拜访他们这几位,否则,香港的治安就会大坏,而警方根本无法制止。

三、韩森

韩森,广东东莞人,总华探长,活跃于1960年代黑白二道,与颜雄、吕乐及蓝刚同称四大探长。1940年加入香港警队,后因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被日军占领沦陷,他回到东莞暂避。战后,韩森重返香港继续当警察,并跟随东莞籍的老前辈探长刘福,成为警界东莞帮主力人马。1971年升任新界总华探长。

四大探长排在第三位的是韩森,和吕乐以及蓝刚一样,韩森也做到了总探长之职。不过,他担任这一职务的时间比吕乐和蓝刚都晚。吕乐和蓝刚退休后,香港警方需要用人,才于1971年6月将韩森提拔为新界区总探长。

在此期间,新任港督麦里浩到任,这位港督似乎和以前那些长官作风不同,颇有肃贪之态。警署内一些人开始担心自己受累,暗暗做着脱身准备。韩森便在此时提出提前退休申请,结果,他仅仅只是当了两个月总探长便退休了。1976年,廉署发出对韩森的通缉。但此时,韩森早已经在海外定居,后来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又来到和香港没有引渡条例的台湾,直到1999年在台湾病逝,廉政公署亦因此撤销对他的调查。

四、颜雄

颜雄,香港警察队刑事侦缉处前探长,于1972年,转任警署警长。后来于1977年成为通缉犯,最后逃亡泰国。

四大探长的最后一位是颜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的尖沙咀、油麻地一带,还属于九龙的边缘地带,集中了许多的棚户区,也因此成为黑道势力争夺的焦点所在,从总警司葛柏到四大华探长,均和这个地区关系紧密,颜雄更是这个地区的地头蛇。  

颜雄的最后职务,便是油麻地警署的探长,此前韩森一直在油麻地一带任职,直至被提升为油麻地的探长,后来又调任旺角警署担任探长。正因为这一原因,廉政公署在那个时期,工作重点便放在这个区域,尤其是油麻地一带。  

自级警员被捕或者葛柏案之后至1976年间,成立只不过两年的廉政公署,在香港警队内部,便挖出了近二十个贪污集团,数名警司级的高级警察被捕,数百名各被通缉。其中最大的一桩团伙贪污案涉及18名警务人员。此案告破之后,在香港社会引起巨大反响,同时,也在警队内部引起极大恐慌。  

那些已经退休退职的人士得以逃脱,看起来是够幸运,但实际上,他们的退休金被剥夺,长期被通缉只能隐姓埋名生活于异乡,有些逃往国外的连语言都不通,又不能返回,只能过着一种暗无天日的生活。更为重要的是,廉政公署通缉他们的同时,冻结了他们的财产,即使某些人有些财产在外地使用,因为不十分清楚当地的法律,过着的是担惊受怕的日子。  

参考资料:总华探长—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14

不是,香港四大华人探长:吕乐、蓝刚、颜雄、韩森。

1、吕乐,“四大探长”之首吕乐,60年代升任港岛和九龙区总华探长,任职期间身家累积至5亿元,被称为“五亿探长”,他于1974年潜逃加拿大,过去30余年多居于台湾,去年5月12日因胃癌病逝加拿大。

2、韩森,1969年升为总华探长的韩森,1999年病死台湾,但港府穷追其贪污资产。2006年,韩森后人向港府主动交出约值1.4亿元资产作为交换条件,与廉署达成庭外和解协议,结束拖拉30年的官司。

3、蓝刚(1920年-1989年),绰号无头,原名蓝文楷,嫌名字太文弱,入警队后改名蓝刚。1960年代和吕乐、韩森及颜雄并称“香港四大探长”,其个性较为幽默,无论语言还是动作,都十分滑稽,尤其喜欢捉弄人取乐,所以无论是警队还是黑道大哥,都非常喜欢他,由于为人斯文但善忘,故被冠以无头外号。

服务警队年期:1944至1969年,离职前职级:港岛总华探长(曾与吕乐对调港岛及九龙驻守警区)。廉署行动:1977年2月11日发出StopList,即如再入境,廉署会实时邀请返署助查。

4、四大探长的最后一位是颜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的尖沙咀、油麻地一带,还属于九龙的边缘地带,集中了许多的棚户区,也因此成为黑道势力争夺的焦点所在,从总警司葛柏到四大华探长,均和这个地区关系紧密,颜雄更是这个地区的地头蛇。

扩展资料:

相关新闻:

1、据加拿大温哥华《明报》报道,1960年代叱咤香港警界及黑道的“五亿探长”吕乐已去世,2010年5月13日在加拿大温哥华举殡。该报记者前天到出殡的墓园采访,见礼堂外花圈写有“吕乐先生千古”等挽联、灵堂遗照相信是70年代拍摄的吕乐照片。 

2、据香港廉署在2000年发出传讯令状显示,韩森的资产由他的三名妻妾,以及韩森母亲等遗产管理人管理,当中包括四十九间物业、大量银行存款、公司股份、商业投资及名贵车辆等,部分物业更位于何文田的豪宅区加多利山、旺角通菜街及西洋菜街等,这些资产据报在2005年已增值至二亿元。

参考资料:香港昔日"四大探长--中新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08

香港皇家警察时代的四大探长是:吕乐,蓝刚,韩森,颜雄。

1、吕乐(1920年-2010年)

广东汕尾海丰人,又名吕慕乐,人称乐哥、阿叔,香港警务处刑事侦缉处前总探长,在任时期建立了一套与黑社会制度相关的贪污机制,有“五亿探长”之称。1968年提前退休,1973年偕妻子与8名子女移居加拿大,此后没有再回到香港。1974年廉政公署成立后,因吕乐财富官职不相称,对其发出通缉令。2010年5月13日,吕乐于加拿大病逝。

2、蓝刚(1930年-1989年)

本名蓝文楷,绰号“无头”,香港警察队刑事侦缉处前探长。1947年毕业后加入警队,比吕乐晚4年。入行虽晚,然而蓝刚拥有拼命三郎精神,屡破大案,升级速度很快,1962年升任为九龙区探长,次于吕乐一级。蓝刚于1969年提前退休,后以出境旅游为名,离开香港以免廉政公署调查。1977年2月11日,廉政公署发出对蓝刚的通缉令,此后,蓝刚再未返回香港,直到1989年因心脏病在泰国逝世。

3、

韩森(1917年-1999年8月)

香港警察队刑事侦缉处前总探长。1940年加入香港警察,1966年升任探长,驻守于油麻地及旺角两区。于1971年升任新界区总探长,由于当时香港总督麦理浩有意严厉打击贪污,仅当了两个多月总探长的韩森申请提前退休,潜逃海外。1974年廉政公署成立后,韩森被通缉,为逃避拘捕,于1974年移民加拿大,其后再潜逃到台湾,于1999年8月病逝。

4、颜雄

香港警察队刑事侦缉处前探长,于1972年,转任警署警长。廉政公署于1974年成立后2年内,查出了警察队内20多个贪污集团,期间数名警司被拘捕。廉政公署调查得知贩毒集团在1975年3月开始在油麻地果栏一带崛起,并且开始贩卖毒品。当时驻守油麻地警署的颜雄以旅游之名出境外逃,廉政公署随后于1977年1月24日对其发出通缉令。

扩展资料:

在香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警察贪污盛行,至廉政公署成立后,大力打击警队贪污,但不少涉贪警员闻风先遁潜逃异地,一直被廉署通缉。其中,贪污极多的“四大探长”吕乐、韩森、蓝刚及颜雄,如今只有颜雄仍在世,其余3人已客死异乡。

参考资料:人民网--四大探长故事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07

被称为香港皇家警察时代“四大探长”的是吕乐、韩森、蓝刚和颜雄。

扩展内容:

据香港明报报道,香港艺人曾志伟的父亲曾启荣当差年代,贪污盛行,至廉政公署成立后,大力打击警队贪污,但不少涉贪警员闻风先遁潜逃异地,一直被廉署通缉。其中,贪污极多的“四大探长”吕乐、韩森、蓝刚及颜雄,如今只有颜雄仍在世,其余3人已客死异乡。

“四大探长”之首吕乐,60年代升任港岛和九龙区总华探长,任职期间身家累积至5亿元,被称为“五亿探长”,他于1974年潜逃加拿大,过去30余年多居于台湾,去年5月12日因胃癌病逝加拿大。

至于1969年升为总华探长的韩森,1999年病死台湾,但港府穷追其贪污资产。2006年,韩森后人向港府主动交出约值1.4亿元资产作为交换条件,与廉署达成庭外和解协议,结束拖拉30年的官司。

至于颜雄的消息外界所知甚少,据传媒去年5月报道,他去年仍定居于泰国,但近况未明,亦曾传说他身体欠佳及行动不便。

当年廉署并通缉约20名员探长和警员,据2006年资料,当年仍有22人逃到台湾,包括曾志伟父亲曾启荣。

参考资料:中国网新闻中心香港昔日"四大探长"贪污极多 三人客死异乡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07-08-03
  港警界有四名华人探长(吕乐、蓝刚、韩森和颜雄)极其有名,他们四人彼此经历相近,地位相当,名声也不相伯仲,彼此又成为整个香港警队贪污链的中坚人物,相互保持着紧密的关系。香港高层也希望通过某种形势制肘这种贪污之风,比如不让一名警员在一个地区任职太久,到了一定年限,便进行一次大调动。吕乐在香港岛任了一段时间总探长之后,便和任职九龙的蓝刚对调。然而,这种方法根本不起作用,因为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监督,警察的职权不受任何控制,就算将他们调来调去,不仅不能遏止贪污,反而给贪污提供了新的机会,使得贪污链迅速扩大。

  吕乐在1958年被提拔为新界区总探长之职,成为四大华人探长之首。吕乐在1940年参加香港警队时只是一名普通的着装警员。这一类警员通常是出外勤干一些最基本的警务,是一种很辛苦的角色,如巡警之类,日晒雨淋,每天都在街上走动。由于他工作十分出色,几年后成了便装警员,然后一级级往上升。作为警员,吕乐是有能力的,也是出色的。在当时那种特殊的环境中,他不可能不贪,如果不贪,他根本升不上去,即使有再大的能力,也无法得到上司的赏识。从这种意义上说,吕乐的贪,并不完全是他本人的原因,也有制度和环境的原因。
  当时吕乐的角色,应该就是一种江湖人物的角色,一方面他办案雷厉风行,另一方面又像那些黑道人物一般巧取豪夺。他既向上司行贿,也向下级收贿,同时也利用手中的权力,向辖区所有机构收取好处费,同时充当他们的保护伞。
  吕乐上下的关系,盘根错节。他手下有很多兄弟要靠他吃饭,靠他生存,他不能不照顾这些小兄弟,让他们过着比普通人更富裕的日子。可以说,吕乐在 1960年代末一手建立警界“贪污制度”,权倾黑白两道,虽为警务人员,却俨如黑帮总陀主。但是无论势力有多大,还是敌不过统治者的政治手段,1970年代初港英政府先将他明升暗降,再另起炉灶设立直接向港督负责的廉政公署,清洗警队贪污风气,吕乐被迫远走加拿大,继续坐享数亿财富。

  当年四大探长的第二位是蓝刚,在四大探长中,蓝刚参警的时间略晚,比吕乐晚了四年。蓝刚入行虽晚,但升职却快,其中有一个主要原因,即他有一种拼命三郎的精神,遇事从不后退。四名探长中,吕乐的资历最老,属于年轻的老探长,地位也最高,蓝刚属于后起之秀,由于他们几人私交甚厚,在警队的关系又广,当时的香港“四大家族”(新义安、潮州帮、14K、和胜和)四大黑帮,也都给足他们面子,即使他们坐在家里什么事都不干,这四大黑帮也送案件给他们上去交差。新警务处长上任,都需要礼贤下士,来拜访他们这几位,否则,香港的治安就会大坏,而警方根本无法制止。

  1973年6月8日,英籍香港总警司葛柏携带巨款成功潜逃回英国。这个消息旋即传遍香港,早已饱尝贪污祸害的香港市民闻讯大为震怒,来自各阶层的市民纷纷上街抗议,“反贪污、捉葛柏”的口号此起彼落。为平息民愤, 1973年10月17日,新上任的港督麦里浩提请立法局同意建立一个专责独立的肃贪机构。就在这种背景下,1974年2月15日香港廉政公署宣告成立。

  廉署成立后,持续不断地打击警队内的贪污,一时间人人自危,警察和黑道之间的联系开始收敛,此时,四大探长三个已经退休,他们暗中给黑帮通水,要求他们暂时不要太放肆,以免吃亏,有些黑帮开始转行做正行生意,但也有些不怕死的,仍然胆大妄为,不将廉署放在眼里。其中就有绰号“跛豪”的大毒枭吴锡豪不以为意。最终,吴锡豪等9名大毒枭于1974年11月12日被捕,此案涉及毒品交易超过16吨,总案值达4亿元以上,后来被判处总刑期124年,其中吴锡豪刑期最长,为30年。此案自然牵连一大批警员落马,甚至一些退休警官也都受到牵连。蓝刚是受牵连者之一。1977年2月11日,香港廉政公署发出对蓝刚的通缉令,此后,蓝刚再未返回香港,直到1989年因心脏病在泰国逝世。

  四大探长排在第三位的是韩森,和吕乐以及蓝刚一样,韩森也做到了总探长之职。不过,他担任这一职务的时间比吕乐和蓝刚都晚。吕乐和蓝刚退休后,香港警方需要用人,才于1971年6月将韩森提拔为新界区总探长。

  在此期间,新任港督麦里浩到任,这位港督似乎和以前那些长官作风不同,颇有肃贪之态。警署内一些人开始担心自己受累,暗暗做着脱身准备。韩森便在此时提出提前退休申请,结果,他仅仅只是当了两个月总探长便退休了。1976年,廉署发出对韩森的通缉。但此时,韩森早已经在海外定居,后来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又来到和香港没有引渡条例的台湾,直到1999年在台湾病逝,廉政公署亦因此撤销对他的调查。而同年11月4日香港廉政公署也对吕乐发出通缉令,至今有效。

  四大探长的最后一位是颜雄,此人的最后职务是油麻地警署的探长,于1977年1月24日受到廉署的通缉,但此前他也已经外逃,目前定居在泰国。

  吕乐:香港华人探长第一人 http://www.singtaonet.com/feitures/sdtz/s4/t20060613_254724.html

  蓝刚:“无头”探长 拼命三郎
  http://www.singtaonet.com/feitures/sdtz/s4/t20060613_254686.html

  颜雄:油麻地的地头蛇
  http://www.singtaonet.com/feitures/sdtz/s4/t20060613_254727.html

  韩森:在位仅两个月的总华探长
  http://www.singtaonet.com/feitures/sdtz/s4/t20060613_254662.html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