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内开展有意义的活动(要计划书)

如题所述

可以在学校开展一场篮球比赛,男女可混合参加,互相配合。
这下边是我们学校的一个小计划书,希望可以帮到你。。
1 前言

篮球运动是一项综合性的、千变万化的、引人入胜的集体体育项目,它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深受人们的喜爱。在我国,篮球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尤其是当代中学生,绝大多数都热衷于此项运动。篮球运动因其本身的特点和价值符合二期课改的精神,且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具备开展篮球运动的条件,所以在中学积极开展篮球运动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就南模中学二十多年来在课外时间举办的“南模杯”篮球比赛以及对培养中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和行为的分析,对中学课外篮球比赛在学校体育开展及健身育人方面的意义和作用做了探讨。

2 实施方案

2.1 赛程。每学年度第一学期为预赛阶段,从十月中旬开始到十二月中旬左右结束,每个班级组织男、女各一支篮球队参加年级比赛,决出年级名次。第二学期为决赛阶段,从第二周开始至第八周结束(不影响毕业班学生最后阶段的冲刺),各年级前四名(分为男高、女高二个组)参加比赛。先采用分组循环比赛,小组前三名进入第二轮进行单循环比赛。小组成绩带入第二轮,决出前六名。

2.2 比赛时间。中午12:20——1:05(午休时间为11:40——1:15),分上下半场,各二十分钟,中间休息五分钟。比赛过程不停表。根据学校场地条件,每天比赛一般安排三场,每周安排四天,遇到雨天比赛顺延,或在室内球类馆进行比赛。

2.3 比赛规则。暂停次数:上下半场每队允许各有两次一分钟短暂停。决赛阶段:男子组低一个年级加5分,低二个年级加10分;女子组低一个年级加3分,低二个年级加6分。校俱乐部队员参加比赛一律加10分,且不能同时上二名俱乐部队员。其他规则参照当时国家篮球规则。这样一方面使比赛较公平地进行,另一方面使学生更加了解篮球规则。

2.4 裁判安排。预赛阶段,由年级备课组安排,一般每场比赛由一位教师执法,比赛班级各派一位学生记录比赛成绩和犯规次数。决赛阶段由体育组统一安排教师裁判,尽量避免执法自己所教班级,力求比赛的公正性。一般每场比赛安排一位教师,关键比赛安排两位教师。此外,学生会体育部负责通知比赛班级,记录分数和犯规次数,维持比赛秩序,清理比赛场地,公布比赛成绩,协助教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3 成效分析

篮球比赛具有对抗性。投篮与盖帽、传球与抢断、突破与阻截、冲抢与顶抢篮板球,一切技术动作的完成,无一不是在对抗情况下进行的,正是由于这种激烈的对抗,从而可以培养学生的顽强意志和进取精神。篮球比赛的技、战术,具有运用时的复杂性和多变性,需要运动员随机应变的能力。通过篮球运动,还能提高人体各感受器官的功能,提高广泛分配和集中注意的能力,同时在比赛中,运动员由于要经常变换动作,所以对提高神经系统的灵活性,提高神经中枢协调支配各器官的能力,也能起到良好的作用。篮球比赛除了能促进学生速度、耐力、力量、灵敏等全面身体素质的发展外,笔者发现我校举办的篮球比赛对以下方面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1提高了体育课堂教学效果。兴趣能引起学生认识结构的不平衡,是接受事务的心理基础,是热爱学习的动力。通过跟踪调查,学生认为通过篮球比赛能迅速激发他们对篮球的热爱,同时许多学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因此课堂上非常认真、主动地学习、练习。例如,通过比赛学生发现本班防守能力较差,他们认识到防守的重要性,这时教师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安排防守技术的内容,同学们就不会觉得它枯草乏味,相反,他们会悉心地聆听技术要求,主动地、反复地练习动作,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效果。

3.2提高了学校篮球整体水平。在课外篮球活动中,一些篮球技能稍差的学生在与陌生人群共同活动时,会感到自己的差距,因而拘束不安,别人也会因他的水平较差而减少与他的交流;如果他是在一个熟悉的人群中从事篮球活动,情况就不一样了,他也不会因自己技不如人而感到胆怯,同伴不会因他的技能不行而冷淡他,相反则可能为他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这有助于他在篮球运动技能方面取得进步。我校的篮球比赛为学生互相了解、沟通提供了一个平台。通过比赛全校来自不同班级的学生经常自发地组成一个个小群体,他们互相学习、互帮互助,切磋球技,使得学校篮球整体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从八十年代中期至今,我校篮球队几乎囊括了上海市所有高中男篮比赛冠军;我校普通学生组队参加区篮球比赛,也一直在全区名列前茅。

3.3形成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从社会心理学来说,每个人都想和他周围的环境保持一致性,那么那些本来不喜欢篮球的学生看到全校同学都在玩球,也会参与。一些基础差的学生,为了不在全校面前 “丢脸”就会在篮球课内和课外努力练习;一些基础好的学生,为了在全校面前 “露脸”,会更努力练习。法国人类学家列维—布里尔把这种特殊心理现象称为 “神秘参与(Participation mystical)”。在比赛期间, 全校学生的参与精神更充分地得到了发扬。许多班级自发购置队服,讨论比赛战术,并且请体育教师前来指导。比赛场面也异常热闹。除了比赛班级的同学在班主任带领下现场助威外,许多喜爱篮球的同学也到场观看,每次比赛观众人数达五、六百人。学生在闲暇时间最关心的就是篮球比赛。这样,学生的课外时间就能充分利用起来,使得学生的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也使得篮球比赛更具有人文精神,更充满文化气息。

3.4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学校不是知识的配给所。学校的首要课题是学生的发展。学生的知识不是赐予的,而是学生自己掌握的。······促进发展的教学不是教授现成真理的教学,而是探究真理的教学.”日本东京大学柴田义松教授的这段话运用到篮球教学中是很恰当的。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基本篮球知识及技术在篮球比赛中得到了充分了解和运用。除了场上的运动员对篮球有了最感性的理解外,每次比赛教师都抓住时机,培养一部分学生的解说、裁判、临场指挥、技术分析等能力。篮球比赛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想象空间,激发了创新意识,增强了随机应变的能力,更让笔者感到兴奋的是篮球比赛也锻炼了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每场比赛后,都能独立思考、总结,以求能探索出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赢得比赛。

4 建议

4.1提高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师是联系教育理想与理想人才的最直接、最形象的媒介,教师的言行身教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又要重视自身的品德修养。教师和学生实际上成了“共同学习者”。因此体育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概念。积极参加职后培训,增加裁判知识,提高裁判技术,促进职业专业化。

4.2注重安全意识的培养。争强好胜是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为了赢得比赛,许多学生在比赛中会不顾一切,自我保护意识非常薄弱,更有个别同学会做一些违背体育道德的危险动作。作为裁判的体育教师在比赛开始前要提醒、告诫每个队员遵守比赛规则,注意安全,比赛过程中要牢牢控制场上局面,宜紧不宜松。

4.3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对于比赛中出现的问题,如学生太计较胜负,情绪容易失控;对规则一知半解,经常将胜负归咎于裁判;沉溺于结果之中,有时影响到其它课程的学习;技术动作不规范,甚至出现危险动作等,教师应及时加以正确地指导,帮助分析矛盾的焦点,并逐步使学生真正认识到问题所在。使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地发展。

4.4加强各方面的交流、沟通。篮球比赛不仅是同学与同学、同学与体育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它还必须得到校领导的支持、学校中层领导的协调、班主任的配合以及其它部门的帮助。为了能使这项活动健康、顺利地开展并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作为承办者的体育教师一定要理顺各方面的关系,主动地与各个部门交流、沟通。

4.5 重视篮球比赛的宣传教育工作。比赛本身就是一个包括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以及广大群众在群众性体育活动中接受良好教育的过程,也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我校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简报等形式,宣传比赛的目的、意义,报道比赛中的文明行为、先进事迹,鼓励学生互相配合、顽强拼搏,胜不骄、败不馁,在胜利中找不足,在失败中找教训,使自己永远成为一个强者。对比赛中出现的不良风气,及时批评教育。使整个比赛过程,真正成为育人的过程。

5 结语

篮球运动在中学生当中具有很大的市场,一般中学也都具备了场地、师资等条件,因此在中学内开展篮球比赛简单易行。在开展过程中,各个学校应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制订合理的实施方案,使篮球比赛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发挥最大作用,也更能体现二期课改的精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