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中鲁迅怀着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希望到日本留学但他为什么又离开东京?

如题所述

《藤野先生》这篇散文,1926年10月12日写于厦门大学。它主要记叙了1904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学习与思想经历,重点回忆了与这段经历有重要关系的藤野先生。

1902年3月,22岁的鲁迅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离别祖国,到日本留学。1904年8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想用医学“救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医”,为反压迫、反侵略的斗争出力;还想以医学作为宣传新思想的工具,启发人们社会改革的信仰,达到改造国家的目的。但是,现实的教育,使他终于认识到“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重要的是改变人们的精神,于是1906年秋便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去东京,决定用文艺唤醒人民,使祖国富强起来。鲁迅在仙台医专学习期间,结识了藤野先生,并建立了深挚的情谊。

鲁迅与藤野先生分别20年后的1926年,正值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进入高潮的时期,也是鲁迅世界观发生伟大飞跃的前夜。这年秋天,在反动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迫害下,鲁迅离开北京,来到厦门。他在一封信中曾说:“我来厦门,虽是为了暂避军阀官僚‘正人君子’们的迫害,然而小半也在休息几时,使有些准备。”所谓“休息”和“准备”,乃是回顾自己走过的革命路程,清理和解剖自己的思想,总结斗争经验,以迎接新的更大的战斗。《藤野先生》就是这时在厦门大学图书馆楼上写成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2-28
当时的结核病的人很多,死亡率极高,国人被称之为东亚病夫,鲁迅认为学医可治病救人,可以强国,因此东渡日本学医。

当时日本与沙俄交战,学校里经常放映战况的纪录片。一次,鲁迅在纪录片里看到,日本军人斩杀为沙俄做内应(间谍)的中国人,而围观的中国人麻木不仁,毫无反映。

鲁迅认为,国人内心麻木,病非外而在内心。救国需唤醒国人麻木的内心。因此弃医从文。
第2个回答  2012-02-28
哈哈,我学过这课文..鲁迅去日本留学是学习医术因为他想为国救民,但是到了日本东京他看到一些他不愿意看的东西,所以他又去了日本仙台,遇见了藤野先生。
第3个回答  2012-03-01
我服了你们了 他学完了,不回去在那里待一辈子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