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江苏。物理。

物理不好。想考A。
尤其是弹簧类的问题,看到就懵。
电磁压轴更不用说了。

95天。急求物理突破法。
重分感谢。

弹簧类问题专题复习

弹簧类问题含有力的非突变模型---弹簧模型,这类问题能很好地考查同学们对物理过程的分析、物理知识的综合、以及数学知识的灵活应运,所以这类问题在近年的高考中频频出现。为了帮助同学们复习好这部分内容,现浅谈如下几点,供同学们参考

一、知识点聚焦
1、 弹簧的瞬时问题

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与其形变量成正比,因此,弹力不同,形变量不同,形变量不同,对应的弹力也不同。解决这一类问题时一定要弄清“时刻”及“位置”的含义。

2、弹簧的平衡问题

这类问题涉及的知识有胡克定律、力的平衡条件,一般可用f=kx或△f=k?△x和∑F=0等公式来求解。

3、弹簧的非平衡问题

这类问题主要是指弹簧在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时,所引起的力、加速度、速度、功、能和合外力等其他物理量发生变化的情况。这类问题的解决,不但要涉及胡克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还要涉及动能定理、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等方面的内容。

4、 弹簧弹力做功与动量、能量的综合问题

在弹簧弹力做功的过程中弹力是个变力,所以这类问题一般与动量、能量联系,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这类问题有机地将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功能关系和能量转化等结合在一起,考查同学们的综合应用能力。解决这类问题时,要细致分析弹簧的动态过程,综合利用动能定理和功能关系等知识解题。

二、典型例题分析

例1.如图1所示,劲度系数为 K的轻质弹簧一端与墙固定,另一端与倾角为θ的斜面体小车连接,小车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在小车上叠放一个物体,已知小车质量为 M,物体质量为m,小车位于O点时,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将小车从O点拉到B点,令OB=b,无初速释放后,小车即在水平面B、C间来回运动,而物体和小车之间始终没有相对运动。求:(1)小车运动到B点时的加速度大小和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大小;(2)b的大小必须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使小车和物体一起运动过程中,在某一位置时,物体和小车之间的摩擦力为零。

解析;(1)所求的加速度a和摩擦力f是小车在B点时的瞬时值。取M、m和弹簧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kb=(M+m)a   所以a=kb/(M+m)。

  取m为研究对象,在沿斜面方向有:f-mgsinθ=macosθ

所以, =

(2)当物体和小车之间的摩擦力的零时,小车的加速度变为a’,小车距O点距离为b’,取m为研究对象,有:mgsinθ=ma’cosθ

取M、m和弹簧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有 kb‘=(M+m)a’

以上述两式联立解得:b’=

  点评:在求解加速度时用整体法,在分析求解m受到的摩擦力时用隔离法。整体法和隔离法两者交互运用是解题中常用的方法,希读者认真掌握。

例2.将金属块m用压缩的轻弹簧卡在一个矩形箱中,如图2所示,在箱的上顶板和下底板装有压力传感器,箱可以沿竖直轨道运动.当箱以a=2.0 m/s2的加速度竖直向上做匀减速运动时,上顶板的传感器显示的压力为6.0 N,下底板的传感器显示的压力为10.0 N.(取g=10 m/s2)

求:(1)金属块m的质量是多大;

(2)若上顶板传感器的示数是下底板传感器的示数的一半,则箱子的加速度是多大.

解析: 上顶板压力传感器显示的压力是金属块对上顶板的压力,大小也等于上顶板对金属块向下的压力;下底板传感器显示的压力为弹簧对下底板的压力,大小也等于弹簧对金属块向上的压力.根据金属块的受力情况和牛顿第二定律,即可求出质量、加速度.

(1)设上顶板的传感器显示的压力为FN1,下底板的传感器显示的压力为FN2,

由牛顿第二定律: mg+FN1-FN2=ma

解得:m=0.5 kg

(2)由于弹簧长度不变,则下底板的传感器显示的压力仍为10.0 N,

即 FN2′=FN2=10 N则上顶板的传感器显示的压力为FN1′=5 N

由牛顿第二定律: mg+FN1′-FN2′=ma′

解得: a′=0

例3.如图3所示,两个木块质量分别为m1和m2,两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上面木块压在上面的弹簧上(但不拴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缓慢向上提上面的木块,直到它刚离开上面的弹簧,在这过程中下面木块移动的距离为( )

解析:此题用整体法求最简单。由题意可将m1、m2视为一系统(整体),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即∑F=0

故F=(m1+m2)g

由胡克定律知 F=k2x总
解得 x=

此x为系统下移的总距离,当缓慢向上提上面木块m1,直到它刚离开上面弹簧时,有 x’‘=,由题意可知,在这过程中下面木块移动的距离为 Δx=x-x’=

故本题选C.

点评:尽管此题初看起来较复杂,但只需选用整体法来分析求解,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例4.在原子物理中,研究核子与核子关联的最有效途经是“双电荷交换反应”。这类反应的前半部分过程和下面力学模型类似。两个小球A和B用轻质弹簧相连,在光滑的水平直轨道上处于静止状态。在它们左边有一垂直轨道的固定档板P,右边有一小球C沿轨道以速度v0射向B球,如图7所示,C与B发生碰撞并立即结成一个整体D。在它们继续向左运动的过程中,当弹簧长度变到最短时,长度突然被锁定,不再改变。然后,A球与档板P发生碰撞,碰后A、D静止不动,A与P接触而不粘连。过一段时间,突然解除锁定(锁定及解除锁定均无机械能损失),已知A、B、C三球的质量均为m。

(1)求弹簧长度刚被锁定后A球的速度。

(2)求在A球离开档板P之后的运动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解析:整个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来处理.
  (1)设C球与B球粘结成D时,D的速度为v1,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0=2mv1, ①
  当弹簧压至最短时,D与A的速度相等,设此速度为v2,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2mv1=3mv2, ②
联立①、②式得
   v2=(1/3)v0. ③
  此问也可直接用动量守恒一次求出(从接触到相对静止)mv0=3mv2,v2=(1/3)v0.
  (2)设弹簧长度被锁定后,贮存在弹簧中的势能为Ep,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2m)v12=(3m)v22+EP, ④
  撞击P后,A与D的动能都为零,解除锁定后,当弹簧刚恢复到自然长度时,弹性势能全部转变成D的动能,设D的速度为v3,有
  Ep=(2m)v32, ⑤
  以后弹簧伸长,A球离开挡板P,并获得速度.设此时的速度为v4,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2mv3=3mv4, ⑥
  当弹簧伸到最长时,其弹性势能最大,设此势能为Ep′,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2m)v32=(3m)v42+Ep′, ⑦
联立③~⑦式得
  Ep′=mv02. ⑧
  点评; 这道高考压轴题不愧为一道好的物理试题.命题人暗设机关,巧布干扰,只有同学们全面读懂、领会题意,并在头脑中建立起非常清晰的物理图景和过程,充分运用两个守恒定律,才能化难为易,正确解题.

例5 。 如图5所示,在倾角为的光滑斜面上有两个用轻质弹簧相连接的物块A、B,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A、mB,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C为一固定挡板。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开始用一恒力F沿斜面方向拉物块A使之向上运动,求物块B刚要离开C时物块A的加速度a和从开始到此时物块A的位移d,重力加速度为g。

解析:令x1表示未加F时弹簧的压缩量,由胡克定律和牛顿定律可知



令x2表示B刚要离开C时弹簧的伸长量, a表示此时A的加速度,由胡克定律和牛顿定律可知:

kx2=mBgsinθ ②

F-mA­gsinθ-kx2=mAa ③

由②③式可得 ④

由题意 d=x1+x2 ⑤

由①②⑤式可得 ⑥

例6.如图6所示,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和质量为M的容器连接,容器放在光滑水平的地面上,当容器位于O点时弹簧为自然长度,在O点正上方有一滴管,容器每通过O点一次,就有质量为m的一个液滴落入 容器,开始时弹簧压缩,然后撒去外力使容器围绕O点往复运动,求:

(1)容器中落入n个液滴到落入(n+1)个液滴的时间间隔;

(2)容器中落入n个液滴后,容器偏离O点的最大位移。

解析:本题中求容器内落入n个液滴后偏离O点的最大位移时,若从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的角度求解,将涉及弹簧弹性势能的定量计算,超出了中学大纲的要求,如果改用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求解,则可转换成大纲要求内的知识的试题。

(1)弹簧振子在做简谐运动过程中,影响其振动周期的因素有振子的质量和恢复系数(对弹簧振子即为弹簧的劲度系数),本题中恢复系数始终不变,液滴的落入使振子的质量改变,导致其做简谐运动的周期发生变化。

容器中落入n个液滴后振子的质量为(M+nm),以n个液滴落入后到第(n+1)个液滴落入前,这段时间内系统做简谐运动的周期Tn=2π ,容器落入n个液滴到(n+1)个液滴的时间间隔△t=Tn /2,所以

△t =π

(2)将容器从初始位置释放后,振子运动的动量不断变化,动量变化的原因是水平方向上弹簧弹力的冲量引起的,将容器从静止释放至位置O的过程中,容器的动量从零增至p,因容器位于O点时弹簧为自然长度,液滴在O点处落入容器时,容器和落入的液滴系统在水平方向的合力为零,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液滴在O处的落入并不改变系统水平方向的动量,所以振子处从位置O到两侧相应的最大位移处,或从两侧相应在的最大位移处到位置O的各1/4周期内,虽然周期Tn和对应的最大位移Ln在不断变化,但动量变化的大小均为

△p=p-0=p,

根据动量定理可知,各1/4周期内弹力的冲量大小均相等,即:

F0(t)·T0/4 = Fn(t)·Tn/4

其中T0是从开始释放到第一次到O点的周期,T0=2π 。Tn是n个液滴落入后到(n+1)个液滴落入容器前振子的周期,Tn=2π 。而F0(t) 和Fn(t)分别为第一个1/4周期内和n个液滴落入后的1/4周期内弹力对时间的平均值,由于在各个1/4周期内振子均做简谐运动,因而弹力随时间均按正弦(或余弦)规律变化,随时间按正弦(或余弦)变化的量在1/4周期内对时间的平均值与最大值之间的关系,可用等效方法求出,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时,从中性而开始计地,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ε=εmsinωt= NbωSsinωt。ε按正弦规律变化,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ε=N ,ε在1/4周期内对时间的平均值ε=2εm/π。这一结论对其它正弦(或余弦)变化的量对时间的平均值同样适用,则有图19-1

F0(t)=2kL0/π,Fn(t)=2kLn/π

代入前式解得:Ln= L0

例7.如图7所示,质量为M=3kg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板的右端放一质量为m=1kg的小铁块,现给铁块一个水平向左速度V0=4m/s,铁块在木板上滑行,与固定在木板左端的水平轻弹簧相碰后又返回,且恰好停在木板右端,求铁块与弹簧相碰过程中,弹性势能的最大值EP。

解析:在铁块运动的整个过程中,系统的动量守恒,因此弹簧压缩最大时和铁块停在木板右端时系统的共同速度(铁块与木板的速度相同)可用动量守恒定律求出。在铁块相对于木板往返运动过程中,系统总机械能损失等于摩擦力和相对运动距离的乘积,可利用能量关系分别对两过程列方程解出结果。

设弹簧压缩量最大时和铁块停在木板右端时系统速度分别为V和V',由动量守恒得:mV0=(M+m)V=(M+m)V' 所以,V=V’=mV0/(M+m)=1*4/(3+1)=1m/s
铁块刚在木板上运动时系统总动能为:Ek=mV02=8J
弹簧压缩量最大时和铁块最后停在木板右端时,系统总动能都为:
EK'=(M+m)V2=2J
铁块在相对于木板往返运过程中,克服摩擦力f所做的功为:
Wf=f2L=EK-EK'=8-2=6J
铁块由开始运动到弹簧压缩量最大的过程中,系统机械能损失为:fs=3J
由能量关系得出弹性势能最大值为:EP=EK-EK'-fs=8-2-3=3J

点评:由于木板在水平光滑平面上运动,整个系统动量守恒,题中所求的是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解题时必须要用到能量关系。在解本题时要注意两个方面:1.是要知道只有当铁块和木板相对静止时(即速度相同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才最大;弹性势能量大时,铁块和木板的速度都不为零;铁块停在木板右端时,系统速度也不为零。
2.是系统机械能损失并不等于铁块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而等于铁块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和摩擦力对木板所做功的差值,故在计算中用摩擦力乘上铁块在木板上相对滑动的距离。

例8.如图9所示,一劲度系数为k=800N/m的轻弹簧两端各焊接着两个质量均为m=12kg的物体A、B。物体A、B和轻弹簧竖立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现要加一竖直向上的力F在上面物体A上,使物体A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经0.4s物体B刚要离开地面,设整个过程中弹簧都处于弹性限度内,取g=10m/s2 ,求:

(1)此过程中所加外力F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此过程中外力F所做的功。

解析:(1)A原来静止时:kx1=mg ①

当物体A开始做匀加速运动时,拉力F最小,设为F1,对物体A有:

F1+kx1-mg=ma ②

当物体B刚要离开地面时,拉力F最大,设为F2,对物体A有:

F2-kx2-mg=ma ③

对物体B有:kx2=mg ④

对物体A有:x1+x2= ⑤

由①、④两式解得 a=3.75m/s2 ,分别由②、③得F1=45N,F2=285N

(2)在力F作用的0.4s内,初末状态的弹性势能相等,由功能关系得:

WF=mg(x1+x2)+49.5J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弹簧类试题的确能培养我们的物理思维和开发我们的学习潜能。弹簧与相连物体构成的系统所表现出来的运动状态变化的问题,同学们可以充分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巧妙解决。这类题型是区分学生能力强弱、拉大分值差距、选拔人才的一种常规题型。因此,弹簧类试题也就成为高考物理中一种重要的独具特色的题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3-10
江苏高考的难我是知道的 ,现在我大学的一个同学就是总理故乡淮安的,他不止一次跟我说过你们那儿高考的坑爹程度。至于物理的复习备考,结合个人的经验大体说就是如下几点吧:

 1、课后复习要能够独立思考。有些同学平时练习还可以,一到考试时成绩就上不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独立思考,边看答案边做题,甚至还没看明白题就急着去翻答案,做题的作用类似于校对,答案想通了就认为自己会了,盲目追求做题数量。

  有时题不会做时,别人的一句提示,一个图形就可使题目迎刃而解。要知道考试时是单兵作战,没有任何外来的提示,常常是考完试就对自己的错误恍然大悟,于是归结于自己粗心,其实这正是平时自己对一些问题过快的去找答案而缺乏独立思考造成的。虽然高三阶段时间紧,内容多,但必要的独立思考是一定要有的,一定要注意做题后总结、反思。注意对题目归类分析,进行一题多变的训练,达到做一题会一类的效果,提高复习效率。

  2、瞄准“中档题”。总复习阶段不是题做的越多越好,应该精选精练,有针对性地训练。高考理综物理命题以中档题为主,因此目标应是瞄准中档题,真正吃透题中描写的物理图景,分析清楚物理过程,感悟解题思路。个别尖子学生可以适当分一些精力研究近年高考卷中难度较高的压轴题,以取得更好的成绩。

  3、善于归纳总结。当每章复习结束,可借助课堂笔记和一些参考书搞一次单元小结,理一理本章知识线索和知识网络,理清前后知识联系;归纳总结不单是照着课本或参考书把公式定理抄下来,而是还要把平时老师讲的,对自己有用的结论、方法、典型题型都结合自己的理解和领悟总结下来,加以记忆。归纳总结不应千篇一律,要有个性化的总结。尤其在考试前把考试范围内的知识总结在一起,考前用很少时间看一遍,会感到心中有数,缓解紧张情绪,增加取胜的信心。

  4、重视解题的规范化。因为这是造成失分的重要原因之一。①多看近年高考试题提供的参考答案的解题过程,体味图示、文字、公式在解题中的有机穿插和衔接。②自己在解题时严格要求。要设定题目中未给的物理量;应用物理定理、定律列物理方程等都要用文字说明列式依据。要把重要关系式写在一行中间突出位置,写成“诗歌”的格式。对于多过程、多状态的物理问题,尽量用图示或文字加以说明,使阅卷人一目了然;物理量必须有单位,必要时对计算结果的物理意义加以讨论等,一定要杜绝不良的公式推积式解题习惯。③要将题做完整。一些学生做练习“浮而不实”,列出几个物理方程便丢手不做。平时练习都不能规范地将题解完整,在考试的紧张环境下怎能写规范。

  5、注意查漏补缺,做好错题分析。查漏补缺是总复习阶段十分重要的工作。可以在每章复习结束时,对本章复习过程中做过的练习和试卷中的错误、疏漏进行仔细认真地分析和订正,在错题本上分析每一个题目做错原因,并总结此类题的解题规律,感悟解题思路。从知识和应试心理两方面分析,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和能力缺陷及时补救。并在每次考试前翻阅,给自己提个醒。

  6、物理虽是理科,该记的也得记。对物理学科的一些基础概念、定理、定律、公式,尤其是热学、光学、原子和原子核物理中的概念和规律当然要记牢,这些属一级基础。还应记住的是一些常用的结论、方法,这些属于二级基础。例如:看到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倾角θ的斜面上,首先就应该知道其重力沿斜面分力是mgsinθ,其垂直斜面的分力是 mgcosθ;若m沿斜面匀速下滑,则知道该摩擦因数μ与θ的关系满足μ=tanθ;平抛物体抛出t时刻速度偏转角是θ,则有tanθ=gt/V0,才能由θ推出时间t;提到秒摆应知道是周期为2秒的单摆等等。如果到用的时候再去推导,费时又易出错,不如干脆记住。

  7、加强限时训练。经常见到有的同学平时很用功,做题一丝不苟,过程一步不落,题目也没少做,可到考试时连做过的题目都拿不了分,原因何在?就是平时做题不限时间,没有时间限制,精神很放松,可以翻参考书,可以今天想不通明天接着想。可在考试时,有时间限制,旁边摆个手表时刻提醒你,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就会忘了公式,用错了结论,甚至条件没看全,就急着去推导计算,那怎么能做对呢?

  建议平时做作业时也要在眼前摆个闹钟,加强限时训练。一道大计算题从读题到解出,一般只能用十几分钟。高三复习阶段这种训练很必要。

  8、重视对思想方法的小结提高。在总复习中,除认真复习知识之外,我还要建议你务必重视对各种物理思想方法的进一步掌握。表面看,这似乎与知识的复习不搭界,其实这才是一项更高层次、有更高效率的复习方法。那么,有哪些思想方法需要好好小结呢?解力学问题常用的隔离法、整体法;处理复杂运动常用的运动合成与分解法;追溯解题出发点的分析法;简单明了的图线法;以易代难的等效代换法等等,均为中学物理中基本的思维方法。这些思想方法,在复习课上老师都会提及,一些好的参考书中也会有介绍。同学们在听课和阅读中除关心知识点之外,务请注意这些思维方法的实际应用,要好好消化、吸收,化为己有,再在练习中有意识运用来进一步熟悉它们。此外,在听课中,建议大家格外注意听老师怎么建立物理模型;怎样随着审题而描绘物理情景;怎样分析物理过程;怎样寻找临界状态及与其相应的条件;如何挖掘隐含条件等等。这些,都是远比列出物理方程完成解题任务更有意义。一旦领悟、掌握了方法,就如虎添翼,往往能发挥出比老师更强、更敏捷的思维能力。
真的能这样坚持下去,不光是弹簧电磁啊,整个分数都会上一个台阶。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最后衷心祝愿你考上心仪的高校心仪的专业!
第2个回答  2012-03-03
学习就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有可能你努力了十天,却没有什么成效。这个不是说努力没用,而是作用表现出来的时间问题。
所以我不敢保证我说的方法就能让你十天后成绩提高多少,但是,如果你一直这么做的话,肯定会有进步的。
首先搞清课本上的东西,概念,基本的解题方法,这些都是需要你烂熟于心的。所以,你知道的。该怎么去做。
其次,习题,不要急着找大量的习题来做。先搞清楚平时的练习吧。把之前做过的练习拿出来,再做下(可以不算出具体的结果,能做到看到题目就有具体的解题思路,就可以了。)特别注意不会的题,做错的题,要反复地去练习。加强记忆。
最后,还是要有训练的。做好上述这些,还要找题目来做,一是检验,二是找题感。看,做之前做过的题,你遇到类似的题也不一定会做。还不一定能做到变通。所以,适当的练习是必要的。题目的选择还有量的问题,其实可以问你的老师。这也是我想说的,高中的老师还是挺负责任的,平时要多和老师沟通,让他们了解你。能够帮助你。

说这些你或许觉得太空,对你没太大帮助,但我觉得就是这样,只有对你很了解的人才能给你最需要的帮助。物理考A的话,也不算很难的。
我觉得你知道自己哪方面不足,这样已经很好了。其次就是要对症下药,物理就是概念和训练。你做些相关的题,然后分析,分析考点,做题技巧,易错点。然后下次练习的时候注意这些就可以了。弹簧类的题是比较灵活,比较考验思维,你要在解题中找到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因为一类问题的分析方法和角度都是差不多的。
电磁题也不算很难,只是,会和积分联系在一起考,而且涉及的知识比较多,属于综合类型的题目。但能综合的也就那几个知识,多练习,你就能发现其中的规律的。实在不行,也可以请老师帮你分析。但你自己要知道怎么去做。

(*^__^*) 嘻嘻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03-16
怎么说呢 我高中时物理还可以 也有人问过我这个问题 其实我也不知道怎么学 你可以试试在脑袋里建立一个模型 弹簧的模型 联系实际 我高中时就这样 几乎说有的物理问题 我都会想到现实中的东西!然后你就去想它的震动形式 至于做题方面 就找储老师讲课时候 拿出的例题 所有立体 全看一边啊 看他是怎么解的题 从那开始想得的!然后就想办法背 担不是死记硬背 找 老师让他给你讲 都弄明白 那些例题 就找老师上课讲课时拿出来的那些 弹簧和电磁压轴 在高考中一般不会是大题的主体 大部分起陪衬作用 (我们高考时是这样的 你们就不知道了!!)可能会有选择题 很有可能哦!现在就是背模型了!去问老师把 不行让他给你找提 !!兄弟只能说这些了 还是要看你自及哦!!
第4个回答  2012-03-11
主要还是课堂时间吧,把握老师课上45分钟讲的知识点,然后课间有什么不懂的就要主动请教老师或者懂的同学,不要担心老师会说你笨什么的,像我们以前都不敢问老师题目,现在想想其实想学好只是还是要积极询问别人的。
如果基础不好,那你要注意了,先要理解基础知识,搞懂了基础,再循序渐进,其实对于理科来说主要还是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拓展,多熟悉书本上的例题,要知道,考试基本上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做题解题的原理其实都是一样的,只是换了个面孔而已,平时也不是说大量做题才好,要选择性的练习你自认为薄弱的环节,摸清题型,我相信提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即便不能很快速的提升,你也应该会有所收获的。
相似回答